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村民事纠纷与调解》 在我国农村,法律规范与民间行为规范共存,冲突、融合,共同作用于农村社会。农村民事纠纷因其特定的空间有着自己的特点:农村熟人社会的特殊性。农村纠纷往往发生于熟人之间,即使不是亲戚,至少也是乡邻。在这样一个熟人社会中发生纠纷,如果当事人对簿公堂,将对本来稳定的熟人社会的特定生活圈子造成严重影响。那么应该如何调解农村民事纠纷?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间金融活动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然而,我国法律并未正视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长期将其置于政府不予认可的“灰色地带”.这种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民间金融的运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甚至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制度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3.
民间借贷是公民个人之间的一种融资行为。我国法律对民间的正常、合法借贷予以保护。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由于借贷时对有关问题没有处理好,由此引发一系列民事纠纷。为使债权人不受经济损失和引起不应有的麻烦,民间借贷应做到“五要”: 一、借贷要合法。合法的借贷关系才能受法律保护。因此,出借人应当搞清借款人的借款  相似文献   

4.
典型国家农村民间金融监管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民间金融是对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二种补充,我国农村地区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农村民间金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农村民间金融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监管之外,容易增加金融风险,我们必须在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使之在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将其纳入法律的规制范围中.本文通过考察美国、日本、印度等典型国家农村民间金融监管的现状,对不同国家农村民间金融法律监管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而为我国的农村民间金融监管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是在充分总结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化解经验的基础上,将仲裁这一解决民事纠纷的通用方法与我国农村的"熟人社会"形态结合起来,按照法律规定程序,实行充分调解、受理纠纷、审理裁决的纠纷化解方式。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各地仲裁组织机构快速设立、仲裁员队伍日益壮大、配套法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经济法在国家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为切入点,提出制定和完善以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为主的各项基本法律制度,引导和规范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行为,从而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使之得到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凸显,民间纠纷大量增加,但是作为化解民间纠纷的重要渠道,人民调解工作在建设和谐农村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对其认真考量,并逐步完善.本文在分析完善农村人民调解机制必要性和农村人民调解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思想意识、法律保障、制度保障、提高人员素质和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提出加强农村人民调解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与水库移民安置结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现有国内外农村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土地取得方式利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移民法律政策及移民安置实践经验,为农村水库移民安置解决承包地问题提供新途径.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根据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和水库移民安置两者的各自特点及相结合的需要,设计出“移民-农村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国家-移民”两种土地流转模式.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和水库移民安置相结合,能够实现国家、业主、移民、农村大学生四方利益共赢;同时该模式可以避免我国现有土地调整、土地开发等方式解决移民土地问题的弊端,实现大学生承包地与移民之间的有效配置,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9.
农村民间借贷纠纷能否有效解决,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能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对农村民间借贷概念与特点、纠纷特点与类型进行了概述,然后深入分析了农村民间借贷纠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多元化的法律解决机制与实施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面临当前农村融资困难的现状,充分发挥农村民间金融的作用,就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行之策。农村民间金融的顺利发展,虽需要很多条件,但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却是其中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在存在很多不利于民间金融发展的规定,亟待改变。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建设上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应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借以促进农村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     
一、用好村上广播。现在农村各村委会都有广播,但作用不大,每当村干部、党员、村民开会时才放,平时仅放几声高腔。村里常发生民事纠纷,与村干部们平时不向村民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优化法治保障创新农村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农村社会矛盾依然呈现出源头多发、形式多样、性质复杂等特征,治理难度较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有效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创新农村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保障。优化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的法治保障机制,首先要不断完善立法。当前,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和农业农村发展,在土地流转、土地征收与人口流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风险。应完善立法,进一步规范相关主体行为,使相关矛盾的化解有法可依。其次,在法律执行上,应创新法律适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炎媛 《农业经济》2018,(3):102-104
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也是农村居民拆借和应急的主要形式,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相比,民间借贷具有手续简便、灵活等特点,但同时也蕴藏着诸多社会风险。为此,完善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尤为重要,针对当前农村地区民间借贷面临的风险因素,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地区民间借贷法律体系,在立法层面进一步明确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明确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和监管范围,创新民间借贷法律规制路径,减少农村地区民间借贷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但是在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被城市化”的异化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由于经济发展、追求经济利益和追求政绩的需要.农村“被城市化”现象的治理需要国家从法律上保障农民的权益,建立农民参与机制;坚持因地制宜的城市化原则;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理顺农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村民间金融灵活性强、区域性明显、成本低廉,有效占据农村市场,保证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填补正规金融的发展缺口。当前,面对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法制建设缺失、监管机制脆弱、抵御风险能力弱化、价值取向错位、担保机制滞后等问题,必须基于民法视野,健全完善法律体系,促进"软法"之治,大力培育监管主体,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长期“重政策、轻法律”的做法导致我国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供给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阻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必须着重从市场规制法、市场主体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等方面切入,解决农业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泳  高战 《中国改革》2006,(11):40-41
小额信贷作为参与式农村扶贫及发展的一种方式,在发展中国家早已得到普遍推行。近年,农村民间金融问题也吸引了学界的普遍关注,但对于农村民间金融体系的具体组织方式、资金管理办法以及所谓“金融风险”的顾虑,使得农民在现行的农村发展政策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尚未被赋予农村金融合作权利。  相似文献   

18.
土地法律法规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农民生活、生存的状态。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土地法律制度实施模式"重行政、轻司法"的缺陷、具体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冲突,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与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新兴村农民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与运行效果,生动诠释了"农民合作社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但是,将新兴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纳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调整,在村民委员会的社员资格、集体积累的来源渠道、合作社终止时国家补助财产的处置、联合社的法律适用等方面尚存制度困境,而且新兴村农机专业合作社遭遇的制度困境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又具有普遍性。因此,为了消解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制度困境,应当有条件地允许村民委员会成为合作社社员,允许社员民主决定公益金的提取,明确合作社终止时国家补助财产的处置办法并完善联合社制度。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农村合作运动整体上在逐步发展、壮大,运行基泰良好;作为先后倡导与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两种外在的主导力量民间社会团体与国家政权,在国家与社会的框架下交相更替;民间社会团体从最初的创导者地位逐步淡出,而作为国家象征的政府机构却几乎沿着一条与民间社会团体相反的趋势伸入;在此消彼涨间,虽曾一度相携合作,然而,农村合作运动最终为国家政府所控制,在总体上完全可以说是一种国家化的态势,从而影响到整个农村合作运动的健康发展。这不仅是华北农村合作运动区别于全国其它地区的典型特征,也是中国近代农村合作运动区别于西方纯粹自下而上式合作运动的最根本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