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1—2017年的全国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下,农村电商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农村电商政策减小了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了农民增收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该政策在非贫困县、东部地区、ICT水平较高以及二三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更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从资本和人口要素流动,以及政府主导下的财政资金支出视角对农村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进行机制解释,并发现各财政资金规划用途间的互补与互斥现象。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应持续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合理安排资金用途,发挥电商农户的创业带动效应,积极引导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是城乡融合和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改善要素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文章实证考察土地市场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异质性特征,并对收入差距在影响过程中的作用予以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土地市场化水平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土地市场化对农村消费水平增长的影响高于城镇居民,使得城乡消费差距缩小。在不同区域土地市场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性,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能有效缩小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在东部地区这种作用并不明显。全国层面上,收入差距是土地市场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中间渠道,土地市场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分区域来看这种渠道作用仅在西部显现出来。基于此,进一步提出提高城乡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保障土地市场交易秩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措施,以期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扩大内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地证券化、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反映农地资产变现能力作用机制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型,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暂时性转移和城乡收入分配恶化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解释。研究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统计检验方法,分析部门劳动生产率、转移成本和土地融资变现能力对劳动力转移数量、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1)农业和非农部门的技术进步都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正向影响;(2)清晰界定的土地产权会通过增强资产融资变现能力对农村劳动力迁移产生促进作用;(3)农地证券化增强土地资产的融资变现能力,为劳动力完全转移提供生活重置成本,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农地证券化有助于农户克服资本约束,实现劳动力的永久性转移,形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取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四个因素——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城乡经济增长率差距,并就它们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向影响,而城乡经济增长率差正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所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有效的途径是缩小城乡居民人均物质资本差正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0年重庆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为政策实践,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改革破解了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了城镇工和农民工同工不同酬的户籍歧视,并有助于城乡居民获得均等化的社会福利待遇,因此,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失衡局面,并且,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收入收敛的动态效果会逐渐增强。此外,城乡悬殊的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差异是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现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可能会对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土地确权-要素配置-收入分配”的分析框架,并基于CHARLS2018年数据,运用RIF不平等处理效应模型探究了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土地确权具有明显的增收效应,且对中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远大于高收入农户,从而降低基尼系数,改善农户收入不平等程度。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农户间收入达到均衡,缩小收入差距。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信贷发放的规模偏向,土地确权的信贷效应也会扩大农户间收入差距。因此,为实现共同富裕,应赋予农民更多土地财产权益、加快完善城乡要素市场、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出现了观点分歧;本文通过基于我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只存在由收入差距到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单向因果关系,并不存在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为研究背景,选取2002—2017年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劳动力市场发展程度、政府的财政投入、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水平5个相关指标数据,通过构建多元回归计量模型,利用OLS最小二乘法分析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在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的作用下,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最后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分析认为农业产业的弱质特性、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制度性障碍、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障碍及城市化发展对农民非农收入带动能力有限等因素,是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通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等方法,能有效缩小新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省域横截面数据,在考虑了地理空间因素的情况下,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省域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有较强的空间依赖作用,存在收入差距集群现象.政府增加对农业的支出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城市化进程对降低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作用.而人均GDP全局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另外,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的上升也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演化与政府主导型经济特征、市场化进程密切相关,本文系统分析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提出待检验的研究假说,并采用中国1997—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主导型经济特征和市场化进程均加剧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但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进程的协同可有效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收敛;市场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特征,即初始期市场化进程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当市场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则会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主导、市场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论。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共享发展必须构建政府和市场二者有机融合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与保障。文章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理论和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财政支出偏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关系,即在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引发数字鸿沟问题,从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2)财政支出偏向将有限的资源要素集中分配给城镇地区,不利于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抑制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从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3)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对财政支出偏向的调节效应削弱了财政支出偏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改善财政支出的城镇偏向,加快缩小“数字鸿沟”,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梳理金融素养理论研究演进动态,本文遵循"提升农民金融素养—促进农民要素市场参与—推动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理论逻辑,阐释了农民金融素养对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动态视角下农民金融素养与农村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三大要素市场发育及整合的互动关联系统,并剖析了其局部及整体运行逻辑。研究发现,提升农民金融素养水平有助于促进农民以要素需求者和供给者双重身份参与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充分流动和单一要素市场的发育。研究进一步表明,以农民金融素养为纽带可有效激活农村"人动—地动—钱动"的要素市场互动关联系统,使农民金融素养在要素流动实践中得以持续提升,同时不断生成要素流动新的循环,最终加快农村各要素市场的均衡匹配发展和整合发育。  相似文献   

14.
贵州城乡收入增长缓慢,但城乡收入差异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生产投入要素为自变量,城乡收入差距为因变量,选取1985-2007年的贵州数据来进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土地要素、资本要素的投入能反向影响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劳动力的投入要素则正向影响收入差距,而贵州二元经济结构对差距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高铁开通作为中国交通运输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对劳动力流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中国2008~2016年287个地级市层面数据,本文从异质性劳动力转移的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评估了高铁开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高铁开通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一影响在地区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高铁开通可以通过影响异质性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高铁开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表现为随着高铁通达度的提高,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产生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城镇化进程延缓密切相关,本文选择2003—2016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面板数据,对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下的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了东北地区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当前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应该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城乡之间协调均衡发展,消除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障碍,拓宽农业劳动者收入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最新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分析2013—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新状况,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讨论农村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2013—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长,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现一定的扩大趋势。市场化收入贡献率下降是农村内部差距上升的主要原因,低收入群体市场化收入增速下降、高收入群体要素回报率上升,导致这一时期农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本文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增长。要充分发挥农村高收入群体的作用,带动低收入农民致富增收,并有效缩小农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借助地位关注理论解释收入差距对农户消费的作用机制,然后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0~2014年调查数据构建平衡短面板做差分回归,通过区分当前和潜在社会资本,研究社会资本在收入差距影响农户消费中的作用。本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不论是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还是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扩大均会显著挤压农户消费;(2)当前社会资本可能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而非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户消费的挤压,引入地位性消费后仍然如此;(3)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农户积累潜在社会资本的必要性较高,农户消费受收入差距的挤压更为明显,地位性消费占比更高,从而改变农户消费结构。因此,缩小收入差距有助于刺激居民消费,降低潜在社会资本存在的必要性有助于降低地位性消费,优化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9.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表现及其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并利用实证的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距,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人均资本占有量的差异反映了国家投资政策对城镇的倾斜,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加快劳动力的转移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反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的差异并没有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作民 《农业经济》2007,(10):31-32
运用基尼系数对农民的收入分别按工资性收入,家庭劳动经营收入、资本性收入、农村内部转移性收入这4个要素收入进行分解,明确了各要素收入对收入差距形成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可以缩小农民收入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