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向我省农村全面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的基本标志:一是社会农产品供给紧缺状况根本好转;二是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开始向小康迈进。这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性重大转折。在这个转折中,农民开始觉察到传统的农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突出反映在:生产规模小、质量差、难以捕捉市场信息、缺乏风险保障;农业基本上是出售原材料,经济效益低,迫切需要改变这种产业被分割的状况。农业产业化正是上述矛盾的必然,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趋向。一部分率先…  相似文献   

2.
一、充分认识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在新时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发展市场农业、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发展市场农业,深化农村改革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产品出现卖难情况下,解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中诸多问题,提高组织化与规模化程度,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措施。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与农村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农业从业组织与个人(农户 )的经济效益。   (二 )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概况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的又一次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农村家庭承包制的实施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促进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随着农产品购销体制的改革 ,市场机制逐步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 ,广大农民群众被推向了瞬息万变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 ,农民要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进行资源配置。作为分散的个体农户 ,他们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 ,生产经营存在很大盲目性。因而农民不仅要承担自然风险、技…  相似文献   

4.
基层粮食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必须围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在搞好服务中求得自身的发展。一、提供市场信息搞好产前服务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模式,广大农民亟需各方面的信息服务。粮食部门一头贴近生产者,一头面向消费者,有条件在市场与农业生产之间为农民架起一条信息“桥梁”。各级粮食部门要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粮食市场行情的变化等方面及时给农民传递信息,并以签订购销合同的方式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种结构,让千家万户的农民主动适应竞争激烈的大市场,尽可…  相似文献   

5.
1、开拓农产品的流通市场。市场既是农业发展的出路,也是农业发展的动力。产业化经营的实质就是实现市场化的过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坚持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培育多元化的市场结构,依靠市场引导,促进生产发展。   2、提供信息服务。市场不仅是农民出售产品的场所,更是为农民提供信息的中心。建立中介组织后,要加强对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发布,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体系,引导各村各类专业户、农村经纪人、合作经济组织和乡镇企业建立信息终端,要让他们学会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运用信息进行网上交易…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以后,作为农业生产的决策者和市场主体的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主要是根据市场信息进行决策,由于信息不灵,渠道不通,影响了农民有效地进入市场,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自2002年元月,山东省聊城市与北京光彩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建立联系,农村信息网络“村村通”工程信息平台建成,只要接上上网就像打电话一样简单的信息机,农民在家中就可以收看农业信息、市场行情、发布供求信息,并且此信息机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农民容易接受。接受的信息由设在北京的总站发布,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从互联网收集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从1996年起到201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切实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使广大农民尽快通过发展生产致富,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加强农业和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明确指出到本世纪末要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达到小康水平,这对供销社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不断强化扶持农业的力度,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在发展市场农业中有个中间  相似文献   

8.
一、发展我国农协组织的现实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以土地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农业主导产业的确立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一家一户的生产格局及经营方式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日趋突出 ,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和经营体制 ,使其大量的农产品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商品 ,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出现矛盾 ,发展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加大。即使农业丰收了 ,农民并没有从丰产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现金收入减少 ,影响了农民…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在农村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地方,除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投入不足等客观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市场信息不灵,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等主观原因。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关键是要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一、我国农村改革20年,实现了“第一次飞跃”,现正顺利实施“二次飞跃”,培育和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加速农民致富奔小康进程。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农业“第二次飞跃”的客观…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它包含着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内容,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领导农民进行的又一次伟大创造,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农村改革与发展实现再次飞跃的重要途径,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它的全面推动和实施,对于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再次飞跃,引导和帮助千家万户的农民顺利进入千变万化的市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1.
孙成章  王敏 《农业经济》2004,(12):49-50
农民专业协会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以后,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业内部机构加快调整,广大农民生产观念不断更新的条件下产生的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丹东市各类农民专业协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市场信息,组织生产销售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必须以信息、为导向。过去,农民种什么、种多少、怎么销售都是按上级计划来安排,农业生产的依赖性较强。如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决定农民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以适应市场,驾驭市场,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但由于受自身素质和落后的信息传播手段的制约,农民往往不能及时获得有用信息,从而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如棉花大战、兔毛大战、苹果大战,都是因为信息不灵盲目扩大或缩减生产,导致产品供给剧烈波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浅议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利时机改革20年来,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农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正在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农业生产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已从增加农产品供给转向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已由供给为导向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  相似文献   

14.
农业和农村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提供各种经济、技术、信息服务和联合起来进入市场。供销合作社要积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性、系列化的经济技术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广大农民的强烈要求,也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龙头企业带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把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有效组织农民运用现代科技进行规模经营。关键就是要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专业合作社,一可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要求干部改变按上级计划安排生产为以市场需求指导农民生产,要求农民树立"农业就是企业,生产就是经营"的市场观念。在新旧体制转换、新旧思想交错时期,农民走向市场,面临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突出表现为三点:一是市场不发育,信息不灵敏,无法避免"市场需要的不生产,生产出来的卖不掉"的现象发生;二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滞后与脱节,无法改变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大大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三是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  相似文献   

16.
(一)实行农业计划经济向农业市场经济转变,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场历史性的转轨中,加强农村科技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农村科技人员显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要。首先,市场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当前,农村市场信息不灵,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日益更新,发展市场农业,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如何是种养效益高,销路圩,农民捉摸不定,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才能把握市场动脉。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必须有一支懂技术、善经营的科技队伍来完成,进而反馈给农民,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减少风险。其次,“三…  相似文献   

17.
一、建立农村市场的战略目标 14年前,我国农村率先进行经济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接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改革的成功和乡镇企业所创立的灵活的经营机制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准备了条件。农村工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下了物质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农户经济的发展,面向市场的乡镇企业的全面高涨,构建了农村商品经济的主体地位。农村市场的建立已经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农业和农村工作列入重位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直接服务于"三农"的供销社,应该认真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在促进农业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供销社在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供销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多年来在为"三农"服务的过程中,与农民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能够代表农民的利益,深得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二是供销社网点纵横、城乡一体,具有生产、加工、经营、储藏、技术、人才、信息、市场等综合优势。三是多年来供销社以"三农"服务为宗旨,在  相似文献   

19.
1.什么是市场  “市”,就是交易,“场”就是场所,“市场”就是商品交易的场所。市场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交换作用。产品通过市场销售,实现其价值,使消费者的需要得到满足,使生产者的投入获得应有的报酬;二是导向作用。通过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的传递,引导生产者调整其生产结构,促进生产发展。  与农民密切相关的市场有农产品市场、农业技术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业劳动力市场、农村消费品市场。在生活中,农民要从商店、供销社等市场去购买吃、穿、用等各种日用消费品;在农业生产中,农民需要到市场购买化肥、农药等各种农业生产资…  相似文献   

20.
一、加深对农村十年改革成就与当前农业形势严峻性的认识回顾十年,我省农村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十年改革成就的基本标志:一是改革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扩大生产者的经营自主权,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农村商品经济。粮食生产跨上了一个新台阶,1988年总产由1978年的223亿斤增加到261亿斤。农产品的商品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商品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二是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进入了流通领域,推动了购销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农村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的进一步发育。三是农村产业结构作了相应的调整,种植业和农业内部的五业关系,日趋合理,二、三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村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