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评价分析方法对黄石市石灰岩矿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价:(1)按照各类型的品质优劣和开发利用价值,将黄石市石灰岩资源基础储量质量等级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共三个等级;(2)初步圈定黄石市石灰岩矿区30处,石灰岩资源基础储量726.79亿吨,并分析了其类型与结构。石灰岩深加工产品市场需求大,黄石市发展石灰岩精细加工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在开发利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整体开发、规模开采的原则;(2)坚持优质优用、集群发展的原则;(3)坚持安全环保生产的原则;(4)重视矿山环境问题,实施环境保护战略。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以江汉平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研究土地整理的生态影响.研究方法:景观生态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包括景观分类、数据处理和景观指数选择三方面内容;(2)整体景观尺度上.土地整理后景观变得更规则、结构更简单,但景观多样性下降;(3)景观类型尺度上,土地整理改变了耕地、坑塘、农村居民点、道路及沟渠等景观类型的特性,一方面可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坑塘等景观的生态作用.研究结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是一种定量反映土地整理生态效应的方法.可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游憩者的环境责任行为对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创新性地从景观感知以及地方依恋的视角出发,构建游憩者景观感知、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行为三者的影响关系模型,选取福州市四个城市山地公园(乌山公园、金鸡山公园、于山公园以及金牛山公园)为案例研究样地,收集有效问卷408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游憩者景观感知可划分为景观自然性感知、景观庇护性感知、景观空间性感知、景观文化性感知以及景观视野性感知五个维度;(2)景观感知能够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也可以通过地方依恋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而景观感知维度中对于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景观文化性感知(0.656)、景观庇护性感知(0.392)、景观空间性感知(0.377)、景观视野性感知(0.273)、景观自然性感知(0.224);(3)地方依恋的二维度均具有中介效应,其中地方依赖的效能大于地方认同。据此,通过解析游憩者的景观感知,营造良好景观感知体验的环境,能有效地激发游憩者对公园的地方依恋情感,进而激发游憩者的环境责任行为,为游憩者提供高品质的认知与情感体验是催动其环境责任行为的核心要点,这对推动绿色旅行、创建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公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江西省赣州地区为例,分析了地质调查支持服务脱贫攻坚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特色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灾害地质调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六大独特优势,从地质调查工作原则、顶层设计、中央和地方地质工作衔接及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提出地质调查支持脱贫攻坚的路径:(1)明确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工作原则;(2)切实做好精准脱贫攻坚顶层设计;(3)统筹中央与地方地质工作,做好有效衔接;(4)做好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示范,引导企业跟进建立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以福建省建溪流域为例,基于2010—2016年的景观类型数据和农用地整理数据,分析农用地整理对区域景观动态和生态风险的影响。研究方法:单一变量法,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研究结果:(1)2010—2016年间通过农用地整理工程增加的耕地主要在海拔高于300 m的区域;(2)农用地整理工程中的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草地、园地和林地,也有部分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由于村庄合并或矿区土地复垦等原因被整理为耕地;(3)每一种农用地整理工程类型都是一种风险源,其释放的风险压力主要有景观单一化和景观破碎化两种;(4)2010—2016年建溪流域的生态风险值介于2 386.11~2 394.76,2010年后生态风险指数逐年降低。研究结论:本文对大尺度上关于农用地整理对景观生态的影响研究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优化设计和农用地整理设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比较分析两岸土地改革的历程和经验,增进对土地改革的理解和启示。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1949年以来,大陆历经5阶段、台湾历经3阶段的土地改革;(2)两岸土地改革动力、阻力、本质、演进路径等相同;(3)两岸土地改革的思想渊源、改革方式、衍生问题等有所不同。研究结论:(1)两岸土地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可供相互参考和借鉴;(2)土地改革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3)土地改革要协调各方利益,提供正确激励。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介绍欧盟结构基金和区域发展规划环境评价,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欧盟战略环境评价分为6个基本步骤:(1)环境现状评价;(2)确定相关发展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标准;(3)制定规划草案与替代方案;(4)规划草案的环境评价;(5)确立规划的环境指标;(6)将评价结果与规划和计划的最终决策结合起来.研究结论:欧盟区域发展规划环境评价技术方法对中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景观谐调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在对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及其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的不谐调问题.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应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加强以下4方面的工作来营造边缘区谐调景观风貌:(1)城市边缘区的视觉形象设计;(2)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规划分区;(3)调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密度和强度;(4)创建边缘区和谐的生态空间.研究结论:城市边缘区存在景观不谐调问题,应利用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予以缓解,创建边缘区谐调景观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格局出发,提出长江中游城镇规划建设土地利用区划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方法,实证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规划用地格局,规划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规划建设土地利用可供给性分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1)差别化管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2)加强区域耕地布局和开发保护;(3)能源管网建设应注意不同地区的重大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对2011年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确立的公平补偿原则和被拆迁房屋市场价格补偿标准的内涵进行界定,增加实践的可操作性。研究方法:采用法经济学方法、比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利益衡量法和实证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征收补偿原则的内涵和补偿数额确定的标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被征收人获得的补偿应与原财产价值相平衡;(2)被征收人财产价值应与社会负担(国家税收)相平衡;(3)遵守平等补偿原则;(4)遵守个别的利益填补和普遍的利益平衡。研究结论:由于公正合理补偿的模糊性和抽象性,必须在征收权与财产权保护平衡的过程中对其内涵进行动态把握。  相似文献   

11.
选近年来,基于分类评价的原则,对地质调查项目类型进行了划分;初步构建了制度框架,规范了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流程;开展了项目绩效评价试点,积累了相关经验。目前存在的问题:(1)绩效目标缺乏充分论证和合理测算,容易脱离实际;(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未分类设置,分类评价原则贯彻不彻底;(3)绩效自评不严格,弱化了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建议:(1)调整绩效目标申报内容,强调成果导向;(2)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体现地质调查业务规律;(3)强化主体责任,提高绩效评价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福建省湿地概况及其保护现状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试图为构建完整的福建省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归纳总结,从法律机制建立原则、法律机制构建内容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及分析其效用。[结果]发现当前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立法理念不准确;(2)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3)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护不完整。[结论]福建省在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方面尚处于薄弱阶段,无法达到为福建省的湿地保护以及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提供法律保障的程度。并对此提出3点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2)明晰权责;(3)明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从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能源生产供应能力、能源市场获取能力、能源应急调控能力和环境安全控制能力五个方面,运用熵值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能源安全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影响研究区域能源环境的因素主要在能源消费环境的转变。通过对研究区域的结果分析,结合国家层面的现实因素,提出改善研究区域能源环境的应对措施和建议:(1)优化能源利用结构;(2)优化布局,协调发展,拓展新能源;(3)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契机,优化进口能源。  相似文献   

14.
<正> 1、采集野生蚯蚓 采集蚯蚓在春、夏、秋三季进行。采集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灌水捕捉法。蚯蚓怕积水,可往蚯蚓生活的洞穴内灌水,使蚯蚓出穴。采集少量蚯蚓可用钉耙在阴湿松软表土层中挖掘;(2)堆料诱捕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采集。将已经发酵熟透的饲料,加50%泥土混和发酵后作为饲料,堆放在田边或菜园等蚯蚓群居的地方,一般堆置3—5天后,就有蚯蚓聚集,这种诱捕方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探讨粒度变化对土地整理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结果:(1)对小尺度范围上的平原型土地整理区,除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呈现弱敏感性外,其他指数均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2)相关性强的景观指数变化趋势相近;(3)整理前后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可分为变化规律一致且无明显变化拐点、变化规律不一致且整理前后具有不同变化拐点、无规律变化三种类型。研究结论:为准确分析土地整理前后景观格局变化情况,首先应选择合适粒度,对于小尺度范围上的平原型整理项目区,选择10—25m粒度较为适宜;在景观分析指数选择上,应选择敏感性强、相关性低的景观指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广东省地矿局发展多种经营的初步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五项对策:(1)按照产业政策确定多种经营发展方向;(2)注重实业开发;(3)讲求经济效益;(4)建立全局投资机构;(5)抓好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推进土地工程学科的发展,完善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文献检索法。研究结果:(1)土地工程学是以未利用、未合理利用、损毁的土地和退化与污染的土地作为研究对象,以增加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改善环境(条件)、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2)土地工程学可以作为土地科学的二级学科;(3)土壤重构是土地工程学的核心理论;(4)待整治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工程规划设计、土地工程技术与工艺等组成土地工程学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整治前后指标值的对比,定量分析农村居民点整治对区位、农村居民点集聚、农用地集聚、农村景观和整治区域居民的影响。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结果:(1)整治促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向公路两侧和城镇周边集中,明显改善了农村居民点对外交通状况,有利于利用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2)整治明显改善了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耕地不连片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点的聚集性,也提升了耕地规模化经营的潜力;(3)整治提高了农村地区各类景观的聚集度和连通性,但也降低了景观格局的多样性;(4)整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增加了农户的平均耕作半径。研究结论:整治改变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区位条件、集聚程度,也影响着农村的景观格局和农户的生产生活,整治实践中应根据效应评价结果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提出保障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土地利用战略重点。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专家咨询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增大、耕地保护缺乏长效机制、粮食生产致贫影响种粮积极性、提升耕地综合产能的投入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成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结论: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土地利用战略重点是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管控向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的重大转变。具体包括:(1)转变耕地保护思路,丰富粮食安全内涵;(2)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增强耕地保护积极性;(3)全面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产能;(4)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比较效益;(5)探索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打造绿色粮食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Rrcgis10.0和Fragstats3.4软件,以长春市1984年、2014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主数据,采用景观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从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等2个方向分析了该研究区近30年各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以耕地为景观基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耕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间发生了复杂的双向变化,林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2)不同的景观指数对于土地利用类型动态效应的敏感性不同,其中最敏感的指数有斑块面积百分比和最大斑块指数,其次是斑块个数和平均形状指数,最不敏感的景观指数为散布与并列指数;(3)整体景观水平上,该研究区的景观多样性增加,破碎度增加,连通性降低,分布趋向分散,除斑块密度外,其他景观指数的动态效应不敏感。并提出合理规划建设用地,限制建设用地的扩展,坚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等建议,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