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平菇栽培“六改”新技术一、改生料栽培为熟料栽培发菌快。因为生料或发酵料中仍存在一些杂菌,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污染特别严重,而熟料栽培,经过高压高温灭菌和无菌操作,污染率仅有1-2%,且营养易被吸收利用,发菌快,菌丝粗壮,有利提高产量。二、改小口径袋为中...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园地     
放式接种新技术平菇熟料袋栽开栽培食用菌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防治污染。人们采用各种形式,如生料栽培,在培养料中加入消毒杀菌剂以抑制霉菌孽生;或通过堆积发酵产生60℃以上的高温来杀死杂菌;再就是采用常压或高压等一系列手段以杀死对食用菌有害的各种霉菌。但是,...  相似文献   

3.
平菇栽培过程中,无论栽培是用生料(发酵料)还是熟料,是床栽还是袋栽,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杂菌污染。特别是在温度较高季节,污染更为严重。轻则影响产量和收入,重则导致绝收和失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很多生产者遇到此种情况束手无策,只有大量施用杀菌药物防治,不仅收效基微,得不到有效治疗,而且增加了投资成本,甚至导致药害,损失更重。笔者在多年的生产过程中,根据各种杂菌(如绿霉、青霉、毛霉、木霉、曲霉、根霉、白霉、红色链孢霉等)好氧、耐高温高温的生活习性和共性,探索出了几种较好的防治方法,且不需药物投资,原料可就  相似文献   

4.
1.平菇。进行早秋栽培的农户进入栽培种发菌期,少数提前者已进行栽培发菌,个别的已进入出菇管理,选用的菌株(品种)均为中广温型。主要管理内容为:发菌期间严防“烧菌”的发生,尤其生料栽培时更需注意;主要措施是将菌袋平置.稍有间隔,加强夜间的通风;栽培种发菌期间应尽量使发菌室保持干燥和通风;在大气湿度居高不下的条件下,严格控制或防止链孢霉类杂菌的污染,应视为熟料发菌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致富之友》1995,(9):19-19
平菇袋栽的系列补液法(一)塑料袋式栽培平菇,以其栽培管理方便.空间刊用率高。便于控制杂菌污染等优点,在生产中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但装式栽培后期增养料失水严重.养分不足,造成于实体发育差,产量低,已成为袋栽平菇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菌袋的后期补液已成为...  相似文献   

6.
冉凤莲 《农家之友》2010,(20):18-18
熟料栽培食用茵因其病虫害较少、生物转化率高、子实体品质好而深受广大菇农欢迎。但在处理栽培料的几个关键环节上如果处理不好、方法不对,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茵包污染,影响出菇和产量,因此,做好培养料的堆料发酵、防止栽培料酸化腐败、防止茵袋破损或有沙眼和彻底灭菌这几个关键环节,是减少菌包污染、保证产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平菇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深受菇农欢迎。但由于国内销售市场的扩大,栽培出菇季节逐步推迟到1-3月份,此时正值严寒低温,给熟料和发酵料栽培造成料温低、发菌慢,严重地影响产量和效益。为此,内蒙古翁牛特旗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4年开始,进行了平菇生料栽培试验,三年来的结果表明,增产显著,生物学效率高达150%—200%。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用优良品种主要选用的是中低温型“清丰8号”品种,该品种出菇整齐,转潮快。二、原料处理选用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的颗粒,豆秸粉碎成0.5-1厘米长的小段,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采用稻草和木屑作主料,通过生料堆制发酵高温诱导灭菌、微孔养菌发菌、脱袋覆土等一系列技术,大面积栽培平菇,生物效率达180%以上,而且产出的平菇柄短朵大,盖厚色好,商品价值很高。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问:食用菌出现木霉病时,如何防治?答:木霉俗称绿霉,不仅危害菌丝体生长阶段,也危害食用菌子实体,它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性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近年的平菇、鸡腿菇等生产中曾发生毁灭性的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顾问》2010,(12):32-32
1.室内发菌。香菇从接种到生理成熟需60多天。接种后,应及时移入发菌室培养。菌袋呈“井”字形排放,高8~9层,控制室温25℃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下。接种后1~6天,菌丝处于恢复和萌发阶段,控制室温在28~30℃,此期菌袋遮光、不翻动、不通风。7~10天菌丝生长开始吃料,室温应降到26~28℃,每天通风2~3次,7天时翻第1次堆,即将堆好的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  相似文献   

11.
《上海农村经济》2004,(12):42-43
怎样使平菇整齐出菇? 答:平菇有变温结实的特性。前段时间气温偏高,平菇的营养生长旺盛,出现徒长,结老皮,影响了正常出菇。要使平菇整齐出菇,需在菌丝生长期间,进行暗光处理,待菌丝发到袋底后,再经15天左右(让菌丝在袋内充分发透),然后撤去遮光物,造成培养环境有散射光,并拉大日夜温差(最好在10℃以上),这样在光刺激下,会很快现蕾并整齐出菇。目前,应尽量创造条件,拉大温差,并在空中喷雾保湿,促使菇营形成。  相似文献   

12.
顾淑丽 《山西农经》2014,(5):112-113
滑菇又称光帽鳞伞,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因其菌盖表面分泌蛋清状粘液,食用时滑润而得名。北方滑菇半熟料栽培技术,是利用滑菇菌与杂菌的繁殖适宜温度不同这一点,在早春气温低(低于15℃)杂菌不易繁殖时,将滑菇菌接种到经过灭菌处理的半熟料上,通过以严格的温、湿度控制为重点的一糸列菌丝培养管理,生产出杂菌率极低的优质滑菇高产栽培技术。本文详细叙述了北方半熟料滑菇栽培技术的拌料、蒸料、压块、接种、菌丝体培养、出菇管理、采收、二三潮菇管理、病虫害管理等一糸列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3.
袋栽平菇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5%左右时,可以满足菌丝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进入出菇期后,因菌丝生长阶段已消耗掉一定的水分,同时空气蒸发也消耗掉部分水分,料内水分只能勉强满足头潮菇生长。  相似文献   

14.
在栽培平菇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菌袋或菌砖的菌丝生长很好,完全吃料后却很长时间不出菇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和补救方法如下:1、平菇品种与季节选择不搭配。菌种温型与栽培时的气温差距太大,也可以说是播种时间选择不当。如用中低温型平菇菌种在春夏之交播种,菌丝长满后正逢高温季节就很难出菇。补救方法:在阴凉处挖槽排列覆土越夏,待到秋凉适合时刨除覆土,进行出菇管理,可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5.
平菇栽培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丝生长阶段(也称营养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也称生殖生长阶段),当菌丝生长阶段基本完成,将转入子实体生长阶段,在栽培环境中温度落差大(大于10℃以上),再加上光照达40-60勒克斯以上(可以用正常视力看报刊上的铅印字),且培养料装袋不均匀,袋壁与培养料脱离有空隙,空气量足,正适应了平菇有变温结实,光刺激摧蕾,及好氧的特性,就会过早地满袋上下长菌蕾,从而影响平菇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1.接种后菌种不吃料的原因.①培养料含水量过多,菌丝缺氧致死;②石灰过多或过少,碱性过大或过小;③发菌时烧菌,菌种死亡或发菌温度过低;④发酵操作不严格,培养料杂菌基数多,萌发后抑制了菌丝生长;⑤菌种老化,活力差.  相似文献   

17.
正菌丝体培养:采用高压或常压灭菌,按常规法进行接种,培养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也可以用高温强碱处理的发酵料培养菌丝体。具体方法:配料时加4%生石灰,以石灰水形式加入料内,拌匀。然后以1000公斤为1堆,堆积发酵。当料温达到60℃时,维持24小时,翻堆,反复进行2~3次。当原料手握感觉有弹性、呈茶褐色、无异味、p H值为7.5、含水量65%时,摊开降温。所用原料可以是棉籽壳、玉米芯  相似文献   

18.
正更换品种,增强抗病能力。实践证明,在同一地区,反复养殖同一品种,发病率高,最好每年更换一次新品种,特别要选育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为养殖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确排放,防止烧菌。近几年,平菇出菇大部分采用的是墙式立体覆土,该法易管理,产量高,补水方便,但缺点是不易散温,容易烧菌,因土壤中自身也带有病菌,极易发生该病。最好采取不覆土,单行排放,两头出菇的方法,层与层之间要用小竹杆或高梁秸隔开,袋与袋之间  相似文献   

19.
平菇袋栽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以65%左右为宜,此种标准的含水量可满足菌丝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但进入出菇期后,因菌丝生长阶段已消耗掉一定水分,同时空气蒸发也消耗掉部分水分,使得出菇时料内水分已降低不少,只可勉强供给头潮菇生长之所需.但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已被子实体生长时大  相似文献   

20.
袋栽天麻是在常规窖栽、堆栽和箱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节约用地、操作管理简单方便等优点。一般每袋下种100~500克,经过8~12个月后,可收获鲜天麻2.5~5公斤,投入产出比在1:5以上。现将近年未在四川盆周山区平原推广的袋栽天麻集约化、规模化栽培的技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