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在给当地农民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低碳旅游蓬勃兴起,成为旅游业升级转型的有效举措,故生态旅游资源见长的贵州省就在大力推进低碳生旅旅游建设。贵州省在推进低碳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既保护了当地的环境,又使当地居民得到了丰厚利益,实现了良性互动、滚动发展。发展低碳生态旅游要以政府作为主导,充分发挥游客、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合力,着力构建内生驱动机制与外生驱动机制,让二者共同作用,从而推动贵州省低碳生态旅游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藏作为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高原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使得生态旅游业已成为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同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在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和生态旅游开展的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更客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根据西藏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案,兼顾行政区划与生态系统协调性原则、遵循资源同质性原则、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和注重生态文化性原则,对西藏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梳理和分类,采用四级区划分类单位系统,将西藏生态旅游目的地划分为3个生态旅游大区,即藏东南生态旅游大区、藏西北生态旅游大区、藏中南生态旅游大区;7个生态旅游区,即怒江源高原亚寒带半湿润高寒草甸生态旅游区、拉萨河流域文化生态旅游区、羌塘高原亚寒带半干旱草原生态区、阿里高原温带干旱荒漠生态区、藏东南山地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旅游区、藏东高山深谷温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暗针叶林生态旅游区、藏南山原宽谷温带半干旱灌丛草甸生态旅游区21个生态旅游地,若干生态旅游景区,并对各个生态旅游区进行了概述,为提升西藏生态旅游旅游发展和管理水平,促进生态旅游与文化、生态融合发展,实现西藏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用旅游的方式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发展,简而言之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该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不破坏自然,并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国内的生态旅行先锋: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消费理念的不断变化,绿色环保逐渐成为时代赋予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重要概念。在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以农业为基础的体验型生态旅游受到青睐,有效推动了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很多地区在发展体验型生态旅游时很难践行生态理念,以旅游替代农业生产也脱离了当地经济基础,不利于新农村长期建设与发展。如何在乡村旅游中融入生态理念,充分发挥农业的旅游价值,实现生态旅游与农业的协同发展仍然是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江西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为 8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的时兴模式 ,其概念于 1 986年墨西哥举行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正式提出 ,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生态旅游是“无为型”旅游 ,指旅游者的行为不损害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景观 ,旅游设施的建造不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二是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生态景观为对象的旅游 ,包含着更多回归大自然的色彩 ;三是生态旅游注重营造人工生态景区 ,如生态公园、生态农庄、城市园林等 ,具有更多的休闲、体验、参与、科普等乐趣 ,对生态起着保护和促进作用。生态旅游是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近年来年增长…  相似文献   

6.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的,包含生态旅游内涵的一种综合性旅游,是在传统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带来严重的旅游污染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热潮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协调型的新型旅游形式。湘南是湖南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得天独厚。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妥善解决湘南地区“三农”问题、加快其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湘南乡村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湘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湘南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模式问题,提出了湘南乡村生态旅游“农业——乡村旅游业双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市场青睐,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有利于农村生产结构的转变,让乡村旅游功能更趋多样化。但是,尽管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经济重要的产业支撑,但是,仍然存在品牌定位不清、邻近地区同质化严重与恶性竞争等情况,有些地方旅游发展更是超出了当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利于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于此,本文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以乡村旅游资源的协同发展为农村旅游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文章针对生态旅游在我国20余年的发展中,未能达到推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甚至沦为经营者揽客金字招牌的问题,对其内在原因和深层次矛盾进行系统分析,为生态旅游良性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逻辑推演的方法,从分析生态旅游提出背景入手,以生态旅游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从生态旅游性质、消费者群体、消费资源对象3个视角对生态旅游相关研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果](1)传统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模式的定位存在先天缺陷,限制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空间,使其无法肩负起引导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2)传统生态旅游"小众化专项旅游"的特征无法满足国民对旅游消费的狂热需求,靠限制消费规模和道德约束无法解决旅游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对游客筛选也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结论]打破旅游经济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将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获益两者协调共生发展是生态旅游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基础的新兴旅游方式,是21世纪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本文以辽宁省本溪县为例,在深入分析其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编制生态旅游规划、打造特色生态旅游精品、加大生态旅游主题与品牌营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策,以促进本溪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将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有机结合,以可持续发展旅游为指导思想,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开展旅游,推动地区生态保护、经济进步、旅游业发展。文章选择以马鞍山含山县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发展。通过对含山县生态旅游发展优势与机遇的分析,对比研究现阶段含山县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度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的地理集聚状况、地理联系程度、发展等级分异,以准确把握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259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00个休闲观光园区、82个生态旅游示范镇为研究样本,结合数学计量方法和GIS技术,综合运用基尼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估计值、乡村旅游等级发展指数,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河南省的乡村旅游地类型丰富,按所占比例依次为山地景区旅游带、过渡区旅游带、市区边缘旅游带、小规模旅游带4种类型。(2)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趋于集聚,总体呈现出中西北部密集,东南部稀松的分布特征,地区间发展分异明显,且乡村旅游地与地区经济、人口要素匹配性高。(3)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多核心带动型,发展等级豫北最高,豫中次之,豫南和豫西居于中间,豫东因缺少核心带动城市而成为全省低谷地区。(4)人均GDP、人口密度、城乡人口结构、国家景区依托、公路铁路干道交通、自然资源条件是影响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集聚程度高,且与国家A级景区分布高度吻合,应注重打造乡村旅游与A级景区建设的协调发展机制,打造"大旅游"片区;同时高集聚分布也代表着乡村旅游地发展等级空间分异明显,应围绕豫东、豫南打造核心城市,以弥补发展短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恬静的田园风光,农业生态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与旅游活动项目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与政府的重视.文章以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存在生态环境破坏、 基础设施落后、 管理水平较低、 产业链条较短等问题;综合考虑吉林省地形地貌特征、 气候特征、民俗风情等因素,考虑不同区域农业经济、 社会、 生态及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其进行地理空间分区,大致分为东部长白山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 中部松辽平原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 西部松嫩平原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同时探究了各功能区的差异性特征;针对各功能区不同特征提出"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相互配合、"农业-旅游业"相互耦合、"经济-社会-生态"相互协调、"以点带面"互联互动、"省内-省外"互学互助等发展建议,以期为当地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为促进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重点国有林区旅游目的地建设关键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根据重点国有林区2010—2017年旅游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技术分析旅游资源质量、基础设施条件、资源投入、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区参与这5个因素对重点国有林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区之间旅游产业规模和带来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大差异;基础设施条件和资源投入因素对各林区旅游目的地建设正向影响显著;旅游资源质量因素的影响较小;影响不同林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关键要素差异较大。最后,提出提升目的地设施服务和资源投入质量;拓宽社区参与渠道;加快引进科技与文创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者消费需求的转变,传统旅游地面临众多的挑战。泰山作为传统旅游地的典型代表,通过"外引内生"的方式,建起了多个互补性的旅游项目,逐步构建了"大泰山"旅游发展新格局,并通过挖掘当地文化嫁接高科技、开发互补型旅游项目、融合文化创意发展特色项目等措施,打造了特色的"大泰山"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The authors discuss wine tourism activities in the context of gene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lovenia. The country’s winegrowing areas have developed traditionally important viticulture, a relatively intensive production of typical grape varieties and in some cases also a distinct entrepreneurial spirit, which consequently reflects in tourism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diverse cultural heritage and natural values. Three Slovene wine regions are divided into nine wine districts with their own identities and more or less distinct terroirs. Despite a several centuries’ long tradition and a rich wine culture, it is evident that in national tourism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plans, wine tourism still does not occupy the position that it probably deserves, although most of the documents stress its potential for local or regional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authors recognize a significant interest among winemakers and tourism professionals for strategic cooperation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develop wine tourism in the selected destinations. The authors therefore focus on some paradoxes and emphasize examples of good practice at the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但缺乏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论证规划,导致开发层次低,项目和产品同质化,管理粗放等;政府有关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发展乡村旅游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要加强行业管理,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加大促销力度,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产业链延伸为视阈,开展乡村旅游营销模式研究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将为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法,针对四川地区影响乡村旅游景点吸引力的出游动机、出游时间、客户群体、交通条件、消费水平和结构、旅游项目、农林资源、综合服务、外部环境、基础设施、当地经济状况、乡村旅游综合性价比、乡村旅游目的地区位条件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考量产业链延伸视阈下的乡村旅游营销模式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由此解决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实际中出现的经营模式与当地实际(如地理区位、农业资源等)的不匹配问题。[结果]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影响因素乡村旅游景区吸引力的因素主要以农林自然资源、综合服务能力、交通条件等方面为主。[结论]四川省产业链延伸视阈下的营销模式重点应从产业角度,构建三产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化特征,明晰其影响因素,以期能为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京郊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京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和乡村民俗旅游村为研究对象,使用计量地理学模型和ArcGIS 10.2空间分析软件,从空间分布范围、分布集中程度、分布均衡程度、密度分布特征等方面对2010—2020年京郊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其次,借助地理探测器从自然环境因素、经济产业因素和社会政治因素等3个一级影响因素,海拔高度、河流水系、气候舒适度等15个二级影响因素对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京郊乡村旅游地的重心变化较为稳定,均位于昌平区范围内。标准差椭圆的形态变化幅度不大,椭圆方位基本呈现“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长轴呈“减小—增大”的过程,短轴变化平稳。(2)京郊乡村旅游地在京郊各区内部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集聚分布、不均衡分布特征。(3)京郊乡村旅游地的高密度分布区数量逐年增多并呈连片拓展,逐渐形成以昌平、怀柔为双高密度核心区,密云、延庆、大兴多个高密度连片区并存的空间格局。(4)海拔高度、旅游收入、A级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在高效健康地发展城市绿色旅游经济的同时,兼顾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方法]以张家口为例,着力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辅以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5—2016年张家口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研究期内,张家口市旅游经济指数、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指数、生态资源和环境治理指数波动较大;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 24发展到2016年的0. 61。[结论]张家口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联度逐渐增强,两者正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兼顾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稳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两者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是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但贫困地区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又有利于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方法]文章以旅游扶贫为背景,分析旅游扶贫的特征特色,提出人、自然和旅游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乡村旅游模式及以政府为依托,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农业与旅游共同发展的"政府扶持,农旅互助"的旅游扶贫模式。[结果]基于上述分析指出以旅游扶贫为契机,发展招商引资;以旅游项目启动扶持为重点,推动造血式扶贫机制的形成;提高当地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将旅游扶贫计划纳入国家扶贫体系中等4个方面针对性对策建议。[结论]为寻找乡村旅游开发工作的具体对策以及布局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提供策略,且对今后的乡村旅游扶贫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期实现更多地区脱贫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