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十世纪末,我国政府作出了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决定。两项政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基础和切入点,其结合点就是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村经济。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林业建设史上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提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3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近期“以粮代赈”、远期建设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弹性资源”和林草产业来解决农民的经济需求:其次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经济资源配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建立在“因地制宜”基础上,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个体承包”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中对农业经营形式的需要。因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适时适地,满足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第Ⅱ阶段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收入及农村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根据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一些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快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从宏观经济政策角度分析了农民收入问题。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两个重要方面。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信贷政策、贸易政策等,构成了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今后,农民收入增长将主要取决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及其贡献作用。因此,不仅需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而且需要增加农业投资,改善农村信贷,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农民收入长期增长创造公平、有利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结构单一,物质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状况,资金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农业投资和金融政策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向纵深发展的一大“瓶颈”,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农业投资能力和拓宽副资渠道。  相似文献   

6.
《南方农村》2004,(5):56-56
有关专家日前提出,要统筹城乡关系,必须从宏观上重新调整资源配置结构,向“三农”倾斜,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在处理城乡发展关系上应实行以下六大统筹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项目到期之际,分析农户现有新一轮退耕规模的收入效应对下一步中国退耕还林政策调整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赣南、鄂北地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规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退耕还经济林、生态林规模对农户收入效应表现出差异:还经济林规模与农户收入增速之间存在线性正向关系,并更有利于高收入农户;还生态林规模与农户收入增速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户均退耕规模拐点为9.70亩,在各收入群体中均存在倒U型关系,且表现出益贫性。不同的政策参与强度下还林类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不同。当前新形势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大规模扩张方面存在实践层面的挑战,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退耕还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向经营多元化、功能多样化和综合效益方向转变。对于农户而言,需要综合考虑耕地生产力、家庭资源禀赋后选择合适的退耕规模和林种才能更好发挥政策的增收效应。  相似文献   

8.
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及国家在农村实施了一系列的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使得农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农户的收入结构中,尽管农副业收入占了绝对的比重,但农户仅靠农副业收入不足以满足全部支出的需要,因此,除了经营正常的农副业之外,农户还得通过其他途径采补助日常生活生产所需。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户收入水平低下,向市场提供的农副产品有限也是引致中国农业合作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讨退耕农户在生产力安排和收入结构方面是否存在同群效应或者互补效应,以及劳动力流动、退耕还林政策因素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考虑农村社会网络内部农户间互动对其决策的影响,利用空间权重矩阵精确且全面地捕捉和定位社会网络复杂关系,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1)在白滩村社会网络体系中,农户的农业收入比增长1%,其亲戚邻居的家庭农业收入比降低6.7%,这一情况反映了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而产生的社会网络"互补效应";(2)白滩村退耕程度越高的农户,其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就越高,退耕程度每增加1%,农业收入比将提高5.2%;(3)家庭总劳动力越多的,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越低,其中家庭农业劳动力每流出1%,农业收入比减少3.2%。研究结论:(1)将白滩村社会网络的互补效应应用于其农村信息共享平台建设;(2)通过鼓励种植收入较高的经济林提高农民退耕还林积极性;(3)以就业为核心促进白滩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差距是衡量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农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地区间或同一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在数量、结构以及来源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居民收入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与经济结构的二元转换有关,还与国家的政策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提升和内需的扩大。治理农村收入差距扩大就必须实行制度创新,加大财政支出农村覆盖,加快农村发展和培育农村新的收入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无论是80年代的特区建设、90年代的浦东开发,还是进入新世纪的西部大开发,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人才的开发。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所强调的,那就是最重要的是把“人才”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这在西部大开发的兵团人才战略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兵团人才资源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才资源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兵团的人才资源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批自我成才、单位培养、自愿来疆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兵团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8年兵团各师局各类科技人员总计2642人,…  相似文献   

12.
杨松水 《中国农史》2006,25(1):66-72
清代皖中地区曾经是江南乃至全国商品粮的贸易地之一,尤其是在雍正以后更加兴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江南农业经济转型以及皖中粮食的丰殷的角度,说明当时贸易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而且,这种贸易与交流还给皖中地区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皖中在地域上也是安徽与江南及长三角进行交流与联系的前沿,因此,这方面的探求,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一 )物质资源因素1.土地资源。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不可代替的物质生产资料。土地的质量、数量及其利用情况 ,直接影响农业的持续发展。兵团土地资源大部分为农业用地 ,主要包括耕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淡水资源。近几年兵团不断开发荒地 ,农业耕地面积、造林面积等也在不断增加 ,为兵团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从表 1可以看出 :表 1:兵团土地资源分布情况项目 /年份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土地面积 (万公顷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森林面积 (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 % )造…  相似文献   

14.
资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也是西部大开发必须应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就兵团参与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提出了完善西部资本市场以及融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主要就西部开发中企业的各种融资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融资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长沙市市郊山林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以开福区东北片为例。在长沙大城北开发建设中,除了定位于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东北片区外,其他土地均被作为不同开发时期的建设用地。为此,建立东北片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平衡利益、有效发挥其生态功能的关键。在分析东北生态功能片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建立东北区山林保护生态补偿步骤、对策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经济政策,是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重要原因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环境资源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关系的不协调、不平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处理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建立环境资源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整个经济过程中利用和保护经济动力的有效利益平衡机制,能够调动各利益方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生态保护资金不足、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地区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发展不和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信息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兵团在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中,要不失时机,抓住机遇,明确发展信息产业的重点,制定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促进兵团经济大发展,再造兵团辉煌.  相似文献   

19.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武汉市经济开发区生态完整性评价为基础。通过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研究,表明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在结构上、区域分布上、经济效益上有明显的特征,为合理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合作社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指出合作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组织载体,并针对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四大约束,提出了建构合作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