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军 《农业经济》2012,(7):98-99
农村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对农村金融提出了多样性的需求,但农村金融供给缩小、信贷投向单一、金融产品单一.不能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需要从增加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主体、建立资金回流反哺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加强对农村金融理财环境的建设等方面来化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2.
正充分肯定保险服务农业现代化取得的成效粮为国之本、民以食为天。"三农"工作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中之重。中央连续13年下发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强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产量"十二连增"达1.2万亿斤;农民生活显著改善,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农村改革力度显著加大,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等改革  相似文献   

3.
温涛  王佐腾 《农村经济》2021,(1):94-103
基于2009年?2016年全国30个省(区、市)农村信贷、农业保险、农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等分析方法,从农民创业的中介效应视角实证考察农村金融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多元化发展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农村信贷相对规模较大,因此对收入的影响程度相对较高。此外,利用中介效应分析,证实了农民创业在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由此,为了保障农民收入协调增长,国家未来应加强各金融机构与农业农村的联系,落实农民创业的金融助推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存款、农业保险赔付与农民收入增长呈正向关系,而农村贷款、农业保险收入与农民收入增长呈负向关系;农业贷款促进农民增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期,乡镇企业贷款不仅没有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表明,农业弱质性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制约。农业保险具有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功能,是克服农业弱质性的有效制度安排。本文系统分析了农业弱质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农业保险的信贷支持效应,并结合我国实际从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立法、创新银保合作运行机制、完善农业保险的财税补偿机制和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改革主要涉及几个大的方面: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合作组织、县乡体制改革。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农民集体土地和农户承包土地的确权问题、如何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权市场、如何巩固和加强基本经营制度、如何发展专业农户和农业合作、如何改革农村金融和发展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离不开农村信贷担保、农业保险及再保险机构。我国现行小额信贷原则上不需要抵押或担保,也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抵押或担保形式,但是因为贷款对象都是最贫困的农民,他们提供的担保的作用与一般金融机构的商业贷款担保相比很难等同,因此在农村小额信贷中引进商业担保和保险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进一步扩大农村小额贷款,将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改革主要涉及几个大的方面: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合作组织、县乡体制改革。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农民集体土地和农户承包土地的确权问题、如何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权市场、如何巩固和加强基本经营制度、如何发展专业农户和农业合作、如何改革农村金融和发展农业保险、如何进行县  相似文献   

9.
试论农村金融生态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对促进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以及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改善和优化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必须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和培育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现代农村金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对农村金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其他金融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基本形成,农村金融服务逐步改善,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农村经济发  相似文献   

11.
立足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创新性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农村金融风险问题,从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以智能合约为基础的农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进区块链技术结合金融创新产品、协同监管、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监管体制、构建区块链农业保险应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构成要素,在防止挤兑危机、增强存款机构抗风险能力、维护存款人利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是农村金融稳定的客观选择.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结合美国、日本、德国和印度等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存款保险体系的运行模式,指出建立与我国农村金融环境相适应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进而保障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激活农村金鼬——农民贷款不再难 长久以来,“农民贷款难”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如何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从制度上保证农民贷到生产急需的资金?记者在屏南县采访了解到,当地通过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农信通331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农业保险对农村消费的影响角度,采用了农业保费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保险赔款支出和农民消费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保费收入、农业保险赔款支出和农民消费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农业保险与农民消费水平相互影响且具有长期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5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曼谷召开了一个关于农作物与家畜保险的专业会议,会议强调了农业保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希望发展中国家积极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此后,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陆续开始试验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若干战略问题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时期,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展望十二五时期,得益于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提高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推动等因素的作用,农产品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供求关系将进一步改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环境继续改善,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式继续变化,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民分化继续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有利条件增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将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体系将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政策环境有望继续改善;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将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金山区农业农村和保险部门紧密协作,立足金山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通过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推出了40余个农业农村保险险种,有效应对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助力了金山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模式路径。金山区农业保险的实践,突破了传统农业保险保农业的业务范围,拓展了农业保险的服务边界,由保农业风险向保“三农”风险延伸,由事后补偿向事前预防与正向激励转变,已成为产业发展、农民帮扶与农村治理的重要助手。  相似文献   

18.
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正外部性决定了其重要性。重新认识和强调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客观需要,但受制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思想和农业本身的弱质性,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金融支持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农村金融组织、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工具和农业保险四方面加强金融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广东省南海市为例,实证研究了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考察了南海市农村金融对“三农”的资金支持现状和变化趋势,具体分析了南海市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空间及其矛盾,并对如何改善南海市农村金融环境、加大金融对“三农”有效支持力度、促进南海市农业和农村的良性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高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湖南省为例,采用14个地级市的调查数据与截面数据,运用AHP-DEA模型分析了区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农村信用环境、农村法律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造成这一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农村金融运行状况、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地方政府服务水平等是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区域差异的一般要素。因此,构建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农村区域发展,将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