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来自全国141个村的数据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由于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依赖性,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对全国141个村的调查,系统分析了中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农村的水资源退化和污染、农药和化肥等滥用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以及农村环境污染都是比较严重的。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乡镇工业环境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工业也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但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阐述了安徽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状况,分析了其污染趋势,并提出一些控制污染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日趋突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营口市柳树镇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指出当地污染源主要来自固体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畜禽生产中的排泄物3个方面。阐述了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生物质能的利用与阳光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能源利用、环境污染角度分析了农村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以生物质能综合利用为核心的“阳光经济”发展模式,指出这种模式是我国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红 《水利经济》2017,35(3):48-52
从公共物品理论角度,对农村地区在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水源水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城乡二元化的环境治理政策、农村水环境治理主体缺失、水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是造成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构建城乡一体化水环境治理体系、加强水环境治理主体建设、保障水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契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解决农村环境法律制度缺失、资金技术缺乏、治理主体缺位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农业企业化程度、农村环境治理增益性、治理绩效可考评性为农村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供了条件。农村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由四方契约主体通过八种契约实施。但要扫除执行障碍,还必须有实施机制予以配套。  相似文献   

7.
甘肃农村生态系统的环境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具体研究了甘肃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状,保护农村环境取得的成效,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发展趋势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保护环境的道路;从工业,农业,社会,能源,资源等方面提出保护农村生态系统的技术政策;呼吁落实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环保政策和措施,采取多种手段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8.
广西农村水环境污染模式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伍伟星  张可 《水利经济》2015,33(2):37-42
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问题,从农业面源污染、微小水污染、生活源污染和跨流域污染4个方面总结了广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模式;从水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水资源的准公共物品性和经济结构特征3个方面探讨了污染产生的根源;在现有治理措施和成果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治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农村水环境长效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辽宁生态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淑萍 《农业经济》2006,(10):27-30
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由于不合理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制约着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农业的再生产能力受到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如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保护和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造成的脏、乱、差局面、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相似文献   

10.
农村水环境不仅影响着粮食种植产量与质量,也承担着稳定自然环境的重要责任。倘若农村水环境受到污染,人们的身心健康势必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强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制,是保障生命健康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在推进农村水环境污染法律规制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立法工作滞后、执法工作乏力以及司法工作水平不高等困境。为有效实现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制,还需要加强农村水环境污染立法工作、执法工作以及司法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出现了生态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的现象,面对世界范围农村可持续发的趋势下,我国农村如何实现持续发展,构建农村环保生态系统、实现生态跃迁已经到了必须重视和解决的时候.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继而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一系列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粮食增产、确保食品安全、保证农民收入增长、转移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繁重的任务。然而,近年来,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不断突显,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村环境污染日渐严重。目前,我省农村环境现状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有力地实施了一系列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包括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在内的各类资金支持较为充足,取得了丰硕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仍然受困于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冲突,空气、土壤污染比较严重,缺乏明晰化的损害赔偿制度机制等。国家和浙江应完善生态环境损害制度体系,持续做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并重,着力改善土壤污染与空气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4.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环境质量的提升。农村环境污染对农村经济与环境产生了较大的损害,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要想快速改善农村污染问题,提升农村污染防治效率,有必要完善农村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但是,针对我国农村污染的法律并不完善,不利于政府、环保部门以及污染主体等各类主体承担环境治理责任,需要基于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主体要求,不断完善农村污染防治法律规范,强化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制与执法监督,提升农村环境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环境问题的产生。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表现在:危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扰乱农村社会的稳定。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环境污染法制存在弊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体系不健全;农村环境执法存在缺陷;农村环境纠纷司法救济制度不完善;农村干部群众环保法律意识淡薄。为此,我们必须完善当前的农村环境污染法律规制,具体措施如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健全农村环境司法救济制度;提高农村相关主体的环境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论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成立 《农村经济》2007,(3):108-110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落后.国家应当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宣传,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呈现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彼此叠加、工业污染与农业污染相互共存的特征,影响了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发挥,因而必须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这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民的环境权益的保护不具可持续性,亟需构建适应农村现实情况的法律制度,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环境的污染与治理,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环境污染与治理,已经越来越尖锐地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关系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课题,更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笔者就苏南农村污染的形成、治理现状及应对措施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环保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量的“两高”工业企业向农村转移环境污染逐渐向农村蔓延,“银行导致以城市为中心的出钱、企业污染、百姓受害”成了污染企业在农村的成长模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这给农村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行政管理在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治理环境污染的参与度,也有助于弱化社会矛盾,推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然而,基于行政管理视角来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还面临着行政管理主体的法律责任不明、行政管理损害救济方法单一、行政管理适用范围较小以及缺乏行政管理程序等困境。对此,为了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各地区还需明确行政管理主体的法律责任,拓展行政管理损害救济方法,扩大行政管理的适用范围,设计科学的行政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