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期临近 ,中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也日益加快。这为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 ,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也将面临降低关税、撤销非关税壁垒之后的严峻挑战。大量研究表明 :由于粮食生产具有土地密集型的特点 ,中国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 ,国内粮食供给并不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 ,保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保证国内粮食供给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手段中 ,发挥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 ,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较非市场的行政干预手段而言 ,更符合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两个依赖路径:一是依赖国内生产和供给,二是依赖世界粮食生产并通过进口实现。文章分析了不同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自给率及其波动情况,认为在国内粮食生产不稳定的情况下需要依靠粮食进口以平抑国内粮食生产和供给的波动。建立影响粮食贸易因素的综合指标即贸易难易程度指标ρ,并将该指标纳入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世界粮食生产、国内粮食生产分别对小麦、玉米、水稻三种粮食作物进口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进口受国内及世界粮食生产影响较为敏感,国内和世界产量对玉米和水稻进口量因受到其他外生因素影响而不敏感。在世界粮食总量增长的前提下,在依赖国内粮食供给的同时可适度进口从而保障我国粮食足量供给。  相似文献   

3.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强国的基础和首要任务,当前摆在农业强国建设面前最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饲用粮食供给问题。对全球农业要素禀赋、产出和贸易结构、国家生产能力、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国民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等多维数据的分析表明,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约束和粮食生产、贸易的技术性软约束,我国饲用粮食安全问题既是粮食贸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也是饲用粮食供给与食物需求结构不匹配问题,利用国际市场和外部农业资源来保障国内饲用粮食供给势在必行。未来,我国饲用粮食国际供应链要面对贸易渠道多元化难度大、现有渠道的不确定性难以回避、域内周边国家农业资源利用门槛高、粮食贸易容易沦为他国外交政策工具等四大困境。彻底解决饲用粮食安全问题需要稳固现有贸易渠道、调整农产品进口结构、优化国内膳食营养结构、管控饲用粮食需求、提高饲用粮种植比较优势、开拓域内国家农业资源、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等一揽子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与广东粮食生产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优势与广东粮食生产发展对策华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许斌比较优势是区域分工的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中,各国、一国内的不同区域,乃至每一个生产者,都力图作出能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决策。反映到粮食生产中,如果某一区域粮食生产具备比较优势,农民种粮积极性就...  相似文献   

5.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设计我国粮食国际贸易政策应该把粮食生产、贸易放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格局中加以考虑。许多研究表明,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中,我国在粮食等土地密集型的种植业产品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园艺、畜牧业等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我们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有利于国家福利水平的提高。入世后,我们必须重新确定一个合适的粮食自给水平。一般认为,粮食自给率的确定会使决策者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过高的自给水平,势必会丧失按比较优势所带来的利益;过低的自给水平又会使粮食安全受到威胁。过去我们长期偏重于粮食生产,较高的自给率是以恶化环境、牺牲经济和社会福利为代价。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达95%,笔者认为偏高应该有调低的空间。除了考虑经济合理以外,即使是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也没必要维持这么高的自给率。由于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和畜牧业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未来中国粮食贸易的基本方针,应该是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也就是“有出有进”,即“两头在外”(原料和产品),进口粮食,出口食品。加快国内粮食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国家粮食储备局体改法规司副司长王林贵分析认为,概括起来,我国当前粮食调销严重不顺畅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供求关系的反应,主要包括:粮源充足,有效供给数量增加较多,体现在产量大幅度增长,进口数量增加,粮食商品率提高;粮食消费需求的增长比较平缓;品种结构的矛盾比较突出;国际市场粮价的影响。二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农民“卖落不卖涨”,用粮单位和消费者“买涨不买落”,经营者“待价而沽”,对今年粮食生产形势的乐观预测。三是体制和政策的缺陷,包括:粮食进出口与国内市场脱节,“粮食少了多渠道,粮食多了主…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长面临资源环境等制约情况下,粮食安全战略必须以科技为根本手段,以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为可靠基础,依靠优势区域增产提升保障能力,以国家政策支持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影响2006年国内粮食市场的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供求关系、天气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根据对目前粮食市场信息的分析和我国粮食经济基本运行规律的掌握,笔者初步判断:2006年我国粮食生产继续呈增长态势,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给压力较大,粮食供求关系正处在由前两年的偏紧状况向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状况转变。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即由于国际市场大宗粮食品种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粮食价格有下降的趋势。在不考虑其他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粮食国内供给将会下降,但是由于中国的粮食生产特点,即粮食生产者数量多、规模小、粮食商品化程度低再加上粮食自身的特点,其用途的多样性,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本文试图从粮食生产波动来源,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来讨论粮食生产波动。一、粮食生产波动来源…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长期以来的粮食产品供给短缺,转为供给过剩。与此同时,粮食产品的价格下滑,农民来自粮食业的收入增长放缓,甚至下降。此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