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地质环境研究角度出发,浙江省"五水共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抓节水五个方面。现阶段,"五水共治"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难点,如地下水污染、洪涝和山洪泥石流灾害、城市排涝困难等突出地质环境问题未得以很好解决,地质环境对"五水共治"保障不足,地质环境调查与研究系统性不够等。对策建议:高度重视地质环境基础研究,加大地质环境研究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地质环境科研工作水平;加强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自2000年设立以来,历经设立、快速推进、优化调整发展过程,取得良好成效。专项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工作不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缺乏技术规范和预算定额标准,项目的监督管理环节还比较薄弱;治理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对策建议;加强重点矿山地质环境专题调查;尽快开展重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加强科技研究,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复绿的质量和水平i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渠道的多元化;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几点认识:(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边治理、边恢复经济,(3)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4)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保护草原,需要加强生态地质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生态地质环境管理对于保护草原生态、防治沙漠化非常重要。为此,需要打破生态管理的条块分割,从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性出发,加强草原区大型工程活动和勘查采矿的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建议公共工程要模范依法采矿,不随意乱采土石破坏草原;道路工程等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力争实现挖方填方平衡利用;严格限制在沙质草原区取土取料,严格限制取用地下水;地表腐植土层资源化管理;落实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建设责任;妥善处理以往遗留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合理选择和布局草原区各类工业园区,以产业政策引导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此外,应将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统一纳入常规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和评估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土生态与地质环境本底脆弱,国土资源开发强度大,资源和地质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接近或超过极限,资源缺口、环境压力、地质灾害风险越来越大。亟需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习惯和文化,并加大生态保护与治理恢复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等。要明确国土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方略,实施国土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制定支持国土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以促进国土资源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地质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5.
浅谈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是:(1)加大节约用水力度;(2)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3)保护水源,防止水质恶化;(4)充分利用大气降水资源;(5)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科技潜力;(6)筹措资金,搞好城市水源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地质调查和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的逐年增长,加强对这类资金的收支管理与内部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为此,要求从事基础、社会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事业单位要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公益性地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够重视,执行不力;(2)预算管理控制不严谨;(3)内部审计监督弱化。完善公益性地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三年来,国土资源部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做好土地供应工作、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加强东北地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加强地质资料、信息、技术的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耕地保护与资源利用效率、矿山地质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对进一步落实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建议:一是要继续大力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建设,切实保障建设依法、及时用地;二是增加公益性调查评价的资金投入,加强老工业基地的地质勘查工作;三是加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必须把握国家战略转型发展的机遇,发挥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功能作用,推进林区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生态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大力发展林区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新兴非林产业;创新体制,切实增强林区发展活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林区科学发展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地质环境是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和环境支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对我国地质环境和管理工作现状进行梳理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环境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地质灾害危害大,环境问题不容乐观,社会对地质环境认识不足,管理工作缺少专门法律,监测预警网络和标准体系建设继续加强。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形势,建议从法制建设、标准建设、技术提升、队伍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推进地质环境工作。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项目"是2008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重点项目之一,它能否顺利实受到包括青海地勘投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破解制约要采取如下对策:(1)建立科学的投资体系;(2)进一步完善地勘工作管理体系;(3)加强能力建设;(4)加大基础性工作投入,加强基础研究;(5)为青藏专项营造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的环境;(6)加强高海拔地质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7)加强安全救援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立生态标准体系加强城市国土空间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恶化、生态资源减少、国土空间布局失衡等问题的困扰。建立城市生态标准体系,对城市生态环境要素和生产生活方式做出系统化、具体化规定,推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保障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是有效协调城市空间需求压力与有限国土资源矛盾的内在要求。结合城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研究制定统一的城市国土空间生态标准体系与考核办法,建立城市生态系统监测与信息采集系统,组建由多部门协同运作的综合组织机构对城市生态建设进行评价与考核,完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加强城市国土空间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不仅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否顺利实施,而且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很有必要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人"的集聚作用。新型城镇化需要让农民"进得来,住得好,用到位,留下来",改善城市常住人口的生活质量成为关键性环节。这需要用法律措施保障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加快对涉及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基本法修订,构建更加合理的税费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变全体城市居民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国土资源综合整治规划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东北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建设用地需求增大,耕地质量下降;矿业资源后备不足,地质灾害严重和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海洋资源开发不足,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水质恶化、地下水超采;资源综合利用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国土资源综合整治规划中,应重点保护现有耕地;优化矿业结构和布局;保护生态系统、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协调区域发展,综合整治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14.
针对湖北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洪湖市南昌村作为典型村庄,采用历史资料收集、现场考察、问卷调查、农户访谈、水质采样分析等方式,对该村水环境、土壤环境及生产生活垃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污染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对进一步推动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是以低碳经济为引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特色建设之路。文章采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发展,在农村人口转移、基础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但由于区县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加之城乡结构体系偏差大,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极大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鉴于此重庆市应坚持联动、绿色、创新发展路径,以产业集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基础产业的竞争优势;明确城镇生态化发展规律,做好生态区域保护与资源节约工作,构建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格局;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其中,以形成健全的低碳型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有效促进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述了绿色管理产生的背景、含义和内容 ,以及与大地质工作的紧密联系 ,认为地质工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实施绿色管理更是适应新形势的理性选择。提出要将绿色管理与大地质工作结合起来 ,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引进环保型技术施工装备、开展无公害农业、治理环境污染、解决水资源短缺等领域发挥作用 ,为推动湖北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四川秦巴山区面临着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落后的城乡建设现状,同时发挥着生态环境屏障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美丽中国"的视角下来考察四川秦巴山区的城乡建设。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的自身特点和城乡建设现状,对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的模式新选择,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建成以小城镇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和以农为本做强产业支撑,最后还对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质资料管理经历了档案化、商品化和服务化管理三个时期。在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新形势下,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逐步加强,监管与服务日趋完善,管理工作制度趋于丰富。地质资料管理对策建议:⑴明确职责,完善地质资料汇交体制;⑵建立诚信体系,监管地质勘查工作质量;⑶加快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建立全覆盖信息共享平台;⑷加快开发地质资料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生态足迹为视角,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动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协调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态足迹计算公式,计算2000~2015年河南省总的生态足迹,并引入4个要素对生态足迹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从生态足迹的计算来看,可耕地的生产力最大,常用耕地面积每增加0.060 13,则生态足迹则减少1%;农机总动力增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农机总动力每增加0.211 357,则生态足迹减少1%;城镇化率对于生态足迹的影响是正向的,其消耗也在增加,人口增加0.395 314,则生态足迹增加1%。[结论]耕地、农机总动力是城镇化过程中重要正向影响因素,而生态足迹则会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镇化率的提高而增加。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坚持以生态安全为重,优先保障耕地和基本农田用地、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农业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