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协调攻关研发的以小桐子、光皮树、废弃油脂等非食用油脂资源为原料转化生物柴油关键技术获得2014年度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项目创新团队负责人黄凤洪研究员介绍说,利用非食用油脂资源发展生物柴油“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我国非食用油脂资源丰富,可种植能源油料的边际性土地利用潜力巨大,拥有小桐子、光皮树等能源油料资源数十种。此外,  相似文献   

2.
利用林地进行食用菌生产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一是林地资源丰富,取之不尽,可大面积规模化种植。发展食用菌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可以缓解农林争地的矛盾。二是林地枝繁叶茂,树冠遮荫,无须建房搭棚保温,减少了设施投资成本;三是林间氧气含量充足,比林外温度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我国生物能源的相关政策演变,分析了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能源发展现状,及其粮食基础,并借鉴了国外生物能源发展的经验、政策,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生物能源发展仍会以粮食为主要原料,而且生物能源无论如何发展,都必须考虑到相关的"三农"、粮食安全、技术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农业部联合有关推广科研教学单位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模式的试点示范,逐步形成了稻鱼、稻蟹、稻虾、稻鳖等19种典型新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表明,稻渔综合种养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优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极大地促进农渔民增收,同时具有巨大生态效益,是产业扶贫的有效手段,是农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值得大力扶持和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户生产决策视角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测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生产决策理论,剖析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形成机理,并以非粮化经济补偿标准为例进行实证测算,为国家实现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目标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边际分析法,计量模型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多宜性耕地用途之间的边际利润差异是诱使耕地非粮化与非农化的经济动因,需要对限制完整耕地使用权所导致的农户利益损失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研究结论:耕地投入粮食生产的边际利润明显低于其他农地利用方式的利润,为了提高农户耕地保护与粮食生产动力,需要设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并改革现有粮食直补方式与农地分散经营格局。  相似文献   

6.
<正>8月8-9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在宁夏组织开展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集中研讨,总结"十三五"以来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经验做法,分析发展形势,共同探讨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肯定了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取得的显著成效。他强调,稳粮增收"是稻渔综合种养的生命力所在,"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是确保稻渔综合种养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推进稻渔综合种养要始终坚持"稳粮增收"这一根本前提,确保稳粮与增收双赢。为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东盟与中日韩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7月11日在哈尔滨落幕。与会官员、专家表示,在"10+3"框架下,粮食安全是第一位的,必须首先保障粮食安全,然后再考虑发展可持续的生物能源,不能出现"与人争粮、  相似文献   

8.
推进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淡水养殖业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析了淡水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淡水养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质优高效的动物蛋白,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高效产业,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业面临着池塘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低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加快池塘基础设施改造、促进经营方式转变、促进科技进步和加强标准化建设是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粮食安全的林业生物质能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粮食为基础的生物能源已有危及粮食安全的倾向。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有重要意义,中国有发展林业生物质能的巨大潜力,但当前也存在一些影响因素。为了实现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双赢,今后生物能源的发展应以非粮作物为主。应认识到发展林业生物质能重要性,加强技术研究,强化科技自主创新,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分析生物能源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提出为应对未来生物能源发展需求,土地方面应坚持的供给原则及亟待开展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法,归纳法,演绎法。研究结果:生物能源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球范围内能源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张,而能源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必然伴随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研究结论:土地部门应综合评价发展生物能源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能源作物对土地质量和土地生态的影响,开展适宜能源作物种植的边际土地调查,合理确定能源作物种植的适度规模和空间布局,为中国合理制定生物能源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石化能源的渐趋枯竭,21世纪将逐渐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世纪。可再生能源家族中最具现实可行性的是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核能、氢能等只能提供能量,生物质资源在提供能量的同时,还能生产出千种相关的化工产品,而且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是以农林废弃物和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的能源植物为原料,进行生物能源和生物基产品生产的一门新兴产业,是一种从原料到产品均非传统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故被称为“农业的第三战场”或“第三农业”。它的出现,为我国农业迎来了一个极佳的…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石化能源和环境的压力.各国竞相发展生物能源。中国也在本世纪初开始生物能源的规模化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生物能源生产国。但是.在寻找替代能源的过程中,粮食的能源化利用.已令局部地区粮食供求失衡状况逐步加剧。以美国、欧洲、巴西等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大量使用玉米、棕榈油等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料.  相似文献   

13.
粮惑     
在这一轮全球食品价格通胀中,起码有30%是石油价格上涨的结果,使用生物能源的汽车第一次大规模的和人争粮食.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在美元快速贬值下,众多基金涌入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并把价格推高至非理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一次性能源的日益紧张和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逐步推进,使得生物质能源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系统仿真分析表明,在发展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对社会各阶层的恩格尔系数几乎没有影响,规模有所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对低收入阶层的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开始加大,但当规模扩大到规划的目标1000万t时,其分层效应开始显现,对高收入居民来说,即使扩大到1000万t,食物价格上涨而引起的恩格尔系数变化不大,但对低收入居民来说,这种影响是非常大,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秸秆制备生物乙醇技术》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且其储量逐渐减少,寻找新的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已迫在眉睫。乙醇是生物质液体能源物质的主要形式,也是化石燃料最可能的替代品。利用我国广大农村种植的农作物,如玉米、水稻、小麦、高粱等秸秆生产燃料乙醇,不与粮食争地,同时能变废为宝。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  相似文献   

16.
养牛业是畜牧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地位。由于牛是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率高达50—60%,饲料的78%以上是饲草。它可以在不与种植业争地、不与人争粮的情况下,为人们提供大量肉、乳、皮等畜产品,以及廉价的役力和优质的粪肥。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养牛生产在世界肉类总产量中,牛肉约占40%,在各种畜禽肉中居第一位。牛肉已成为人类动物性食物的主要来源,肉牛业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 解放以后,贵州省养牛业也有较大发展。1984年牛的年未存栏数达465.44万头,在全国  相似文献   

17.
养猪是一项综合效益好且稳定的产业,它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过去,由于贵州粮食短缺,不少人把发展养猪视为与人争粮的隐患,对养猪的有效投入不大,推广科学养猪的力度不强,致使全省养猪基础薄弱,生产水平低。为尽快改变这一状况,近些年来不少畜牧科技人员立项进行科研开发,有的公司还投巨资兴办大型养猪场,但收效甚微。由于缺乏前瞻性,又远离市场,许多科研成果亦难转化。规模养猪场多数举步维艰,曾轰动一时的秸秆生物饲料养猪给农户带来的不是效益而是苦果。时至今日,全省养猪仍呈低效数量型的发展态势,很不适应市场的…  相似文献   

18.
粮食有文化吗?粮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尽管人们一日三餐以粮为食,但许多人不认为粮食有文化,甚至许多粮食工作者也不甚了了。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当代,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如实认识客观存在的粮食文化,并弘扬其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严格控制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生产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应重点开发木薯、红薯、甜高粱、秸秆等农作物原料,挖掘非粮生物质能源生产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生物能源的热潮,全球市场对玉米作为燃料乙醇原料的需求大幅增加,对玉米粮食消费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玉米的粮食消费与生物能源消费矛盾日益尖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