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维护粮食安全首先要保障粮食基本自给,保障粮食基本自给能力的前提是稳定粮食产量。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大环境下,粮食安全始终是不可忽视的重点问题。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护耕地的问题。通过对我国耕地和粮食现状进行分析,从两者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入手,提出了保护耕地和稳定粮食生产安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利用变化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关系,以此优化粮食生产系统的指导方式,提高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粮食产量,协调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关系,并为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的粮食安全保护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方法]文章运用熵值法,以粮食生产相关的“投入”指标为评价依据,耕地利用强度由地均化肥使用强度、有效灌溉比例、复种指数及地均农业机械化水平等4个指标构成,以及利用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粮食产量,分析其耕地利用转型和粮食产量耦合关系时空变化。[结果](1)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各县耕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大,并且区域时空格局差异明显,研究初期东北部地区的耕地利用程度强于西部地区,而2016年呈现出西南—中东部强,东北部弱的态势; 从粮食产量方面来看,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粮食产量整体有所增长,空间分异特征较不明显;(2)耕地利用强度—粮食产量耦合类型时空演化特征明显,高耦合值区增加,低耦合区值逐年减少; 从空间上看,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西部地区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度越来越高。(3)耕地利用转型推动粮食生产格局不断演化,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度在1990—2016年呈现耦合度逐渐增加的趋势,耕地利用转型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粮食产量随着耕地利用转型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提高,耕地利用转型对粮食安全具有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完整地理解粮食安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对我国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然而,提到粮食安全,很多人以为,只要有充足的粮食产量和储备就算实现了粮食安全,这是很片面的。只有全面、完整地理解粮食安全的意义,才能真正确保粮食安全。目前,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存在几个认识误区:一是粮食越多越安全。固然,充足的粮食产量对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严重供过于求,将导致价格下跌,甚至与价值背离。其后果是谷贱伤农,粮农放弃种粮,耕地荒废。因此,放任粮食长时间供过于求,将给今后的粮食安全埋下隐患。二是粮食储备越…  相似文献   

4.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背景下耕地资源的减少引发了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对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本文研究发现,2000~2010年期间,中国耕地压力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压力指数始终处于安全压力区;在全国层面,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影响不显著,而一旦具体到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的累计滞后效应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剔除粮食产量波动的周期性成份后,这种差别依然存在。基于以上发现,本文认为,当前中国不存在严重的粮食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用水存在供需矛盾加剧、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效率低下、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着粮食安全。本文以13个粮食主产区为例,构建了包含水、耕地、劳动力、资本等粮食生产要素的粮食生产函数,并对粮食生产中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粮食产量与农业用水量正相关,在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主产区水资源投入每增加1%,粮食产量增加1.96%。受水资源限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将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南宁市为例,探讨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在分析1996-2003年耕地利用变化特点和粮食生产状况的基础上,探讨耕地利用变化包括数量、利用程度和集约度的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目前南宁市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尚小,但耕地集约度和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影响重大.为此提出南宁市耕地保护的战略应采取以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和耕地利用集约度为中心的政策措施,方能达到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农产品国际贸易谈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虽然多年来政府通过政策手段保障了粮食生产的连续性,但是相较于不断提升的粮食消费,我国仍面临着较大的粮食缺口。此外,虽然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然而随着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占用越来越多,自然资源的荷载能力已经不足于在更长时间内提供充足的粮食增长空间。因此,通过国际贸易的相关手段,来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目前应对粮食增产乏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长期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国内生产是基础,应当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完善种粮补贴制度,保障主粮的自给自足;国际贸易是补充,通过加大进口,丰富进口渠道与品种,降低对单一粮食进口市场的依赖度,来保障我国整体的粮食安全;加大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是战略高地,中资企业或机构应该利用资金与不断提升的技术优势在海外建立粮食基地,并通过政府间及民间合作来扩大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参与国际粮食贸易的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8.
<正>核心提示本文从粮食安全视角入手,总结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外部风险因素,以及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价格、进出口和消费情况,分析了我国粮食供需空间差异和耕地分布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的对策建议。近年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粮食进出口国家集中度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的同时,粮食进口量仍在增长、对外依存度仍在攀升。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以来,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要素驱动转换,供给侧改革等众多压力背景下,资源与环境、人口与粮食安全问题加剧凸显出来。耕地资源减少、耕地产能下降、粮食进口规模增大、农业生产积极性降低等从多个方面向粮食安全施压,并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附属问题。[目的]文章对被誉为"南疆粮仓"的塔里木河流域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新疆提供"粮食-经济-社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该文选取塔里木河流域最大地级行政区巴州8县1市为研究对象,依据15年(1999~2014年)人均粮食变化数据构建模型,联合系统聚类,构造人均粮食时空格局分区,并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耕地地力OLS模型进行空间。[结果]15年间巴州各县人均粮食产量整体上升中存在两次明显波动,其中2007年各县平均降幅38.29%;尉犁县、库尔勒市其人口与粮食缺口矛盾较大,粮食安全风险较大,2007以后巴州边缘县域释放人均粮食产量升高的信号。[结论]自然状况因素、生产管理要素投入是巴州1999~2007年期间人均粮食增加的主要积极因素,而人口状况是人均粮食产量增幅的限制因素;2007~2014年,自然状况因素、生产管理要素投入不再是人均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积极因素;巴州地区高等级耕地地力变化对人均粮食变化影响较大,8等地每增加1%,人均粮食增加176.10kg;中等、一般等级每增加1%,人均粮食减少67~488kg。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介绍粮食安全成本的相关理论与现实意义出发,对粮食安全成本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狭义的粮食安全成本与广义的粮食安全成本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与分析,并对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与粮食总产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2014年粮食总产量与粮食安全成本(政府成本)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样本的回归方程来观察总体的情况,运用Eviews6.0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对粮食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但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投入太多,已经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多投入的成本并没有使产量得到预期的增加。对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归纳为:粮食生产成本高、政府对国有粮企的补贴高、耕地资源不足及流失严重。并提出降低江苏省粮食安全成本的对策是通过实行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实行国有粮食改革,淘汰僵尸国企以减少政府对国有粮企的财政补贴及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学科分布,不同机构、作者合作关系,寻找研究核心,挖掘研究热点,梳理研究历程,推动耕地保护和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方法 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EI、北大核心、CSSCI、CSCD来源期刊进行定量分析,绘制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研究机构合作、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关键词时区可视化图谱。结果 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是集自然、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机构和作者间的合作呈“大分散,小团体”格局。研究围绕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展开,研究热点从早期对粮食种植、粮食产量向耕地质量提升和粮食主产区保护转变。研究历程分为“起步—拓展—成熟”阶段,从早期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理论和现象的初探,到现在创新性、前瞻性成果服务社会民生和国家重大战略。结论 今后需加强不同学科、机构、人员合作;挖掘小尺度下耕地变化与粮食产生存在的联系与机理,利用大数据、遥感、数理模型对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时空演化精准分析。从理论方法、政策制度、科学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提出更有具有战略性的耕地保护方案,满足人民粮食需求,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相似文献   

12.
土壤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粮食安全的核心。贵州省是西南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区,土壤表现为肥力差、养分含量差异大、空间异质性强、空间格局分布差异大,成为粮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基于贵州省土壤资源特点,结合近年来贵州省粮食资源现状,阐述了粮食安全面临着耕地资源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粮食产量及安全性降低等问题,并提出从严守耕地红线、应用合理技术改善土壤养分和大力发展林业资源角度出发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常态下粮食安全隐忧及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以来,由于我国粮食的连续丰产和稳定的供给,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奇迹。但是,针对粮食安全形势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粮食增产并不等于粮食安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新常态下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走现代农业之路。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隐忧:耕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之忧、水资源缺乏、农业生态退化之忧、种粮比较效益低下之忧、农业生产规模狭小之忧、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之忧。要消除粮食安全隐患,势必要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机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健全科技兴粮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探索市场化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国家粮食长期、稳定、持续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农发行作为服务"三农"的政策性银行,要从确保粮食安全的高度,既重视收购,增强粮食市场调控能力,又重视生产,支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从而不断巩固和提升在粮食信贷领域的主导地位。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粮食安全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产量、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能力是涉及粮食问题的三个相互关联概念。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耕地利用形式变化愈演愈烈,耕地非农化利用尤为突出,威胁着粮食安全。通过对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形式进行剖析后得出:短期和季节性耕地抛荒对粮食安全影响较小,建设用地占用对粮食产量将造成直接影响,土地流转的非粮化使粮食产量下降,而过度的退耕还林也会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建议建立以粮食安全为目标的生产者补贴制度,加大对规模经营粮食生产者的补贴力度;提高征地成本,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对优质农田的管控;以及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等。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陕西省耕地利用隐形变化与产量的耦合关系,以此优化粮食生产系统的指导方式,提高陕西省粮食产量,协调陕西省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关系。[方法]文章运用变异系数法,以粮食生产的"投入指标"为评价依据,耕地利用强度由地均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比、复种指数及地均农业机械动力表征等4个指标构成,以及利用2005~2015年陕西省粮食产量,分析其耕地利用转型和粮食产量耦合关系时空演变。[结果]2005~2015年间陕西省各地市耕地利用强度数值上逐年增大,但空间布局变化较分散;从粮食产量方面来看,陕西省各地市粮食产量整体有所增长,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明显;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高耦合值区增加,低耦合区值逐渐减少;从空间上看,陕西省中部地区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度越来越高。[结论]陕西省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度在2005~2015年间呈现耦合度逐渐增加的态势,耕地利用转型对粮食安全具有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山东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耕地资源变化格局和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包括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的年际变化率以及四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粮食产量常居全国第一、二位 ,自 1985年以来 ,人均粮食产量一直维持在 4 0 0公斤以上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甚至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总体而言 ,山东省属于我国粮食生产比较发达的省份 ,但这并不代表其粮食生产中没有问题 ,清醒地认识山东省粮食生产中的诸多“不安全”因素 ,有利于全省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并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一、山东省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1 耕地不断减少、退化 ,已威胁到粮食生产潜力的保持。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19.
人均耕地0.8亩警戒线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万茂 《中国土地》2001,(10):32-33
食物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粮食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当今人类的食物营养结构中,热量的80%以上和蛋白质的75%以上来自粮食。人均粮食产量大体上决定了人均食物消费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与人均食物消费水平成正相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耕地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粮食生产状况和水平,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保护要从总量层面考虑,更要注重从均量层面研究,因此,有必要对人均粮食占有量和人均耕地拥有量两项指标重新认识和思考。人均耕地占有量与人均耕地拥有量成正相关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消费需求和资源约束不断增加,我国粮食安全压力日益增大,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措施。当前,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要面临土地规模、生产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种粮积极性等问题。对此,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培育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推进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