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扶贫产业发展等要素投入成本的不断攀升,农村扶贫正进入高成本时代。因此,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工作显得很有必要,也是大势所趋。一、面临的困境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部门在农村扶贫中面临的高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政府部门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政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5]1号)指出,"健全社会扶贫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益性工程和项目的建设、管护和运营,将适合社会兴办的公共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因此,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帮扶、扶贫是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5]1号)指出,"健全社会扶贫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益性工程和项目的建设、管护和运营,将适合社会兴办的公共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因此,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帮扶、扶贫是当前农村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力量是指除政府部门之外的力量,主要包括社会组织和私营企业、民间团体等。鉴于研究的方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非法宗教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30多年来农村出现包括治理困境、伦理危机、价值失落、精神空虚等一系列问题一脉相连。重要根源之一是,党和国家的基层组织在农村社会巨大变革和转型的过程中,逐渐从农村的社会管理和私人领域退出,变革与转型所带来的成本和阵痛皆由农民自己去承担。因此,治理农村非法宗教,首先应加强党在农村的组织建设,增强党领导农村的能力。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益事业的建设和投入,为农民提供一个便捷舒适、能够安居乐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将农村的社会建设战略落到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与现状看,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均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为突破困境,我国必须重塑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型地方公共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城乡融合并不是乡村振兴的应急之策,而是一项长远之举,为此,必须将城市公共资源的投资建设与治理方式引入农村。一方面,要通过国家财政投入全面而深度地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污染以及人畜生活污染,加快补齐目前4万多个乡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几乎空白的"短板",由此可以采取财政补贴、资源价格折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营。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除了继续加大对农村的自来水、下水管道、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是健全与强化农村医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措施。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两个核心问题是动力问题和效益问题,其中动力要素的形成与政策供给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技术因素有关,而企业效益的获得则需引入竞争性过程管理机制,均衡利益分配机制和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资本问题是个关键,仅仅依靠政府资金是不够的。因此,应该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领域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的长期发展。本文从效率的角度阐述了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需要注意的问题,且提出了相关的运行机制和模式,以及提高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不断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采取贴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整合力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公共支出角度,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事业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的客观差距。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突发事件的形成机理。从建设我国和谐农村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存在政府角色不明确、体制建设不成熟,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低和服务意识薄弱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全面推进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为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建设的问题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到国家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的有效措施和具体表现。通过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相关案例的调研和整理,分析典型地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做法,总结加强政府引导、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加大金融支持、建立长效机制和深化综合改革等经验启示,为进一步推广农田水利建设PPP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维浩 《农业经济》2023,(10):107-109
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态治理是政府与市场协同治理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有助于缓解农村生态治理面临的社会资本和资源不足的压力。当前农村生态治理面临单一治理主体能力有限,生态治理结构碎片化以及社会主体对于新型生态问题的应对不足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协调引导、公众有效监督相结合的治理路径,需要做好信息共享、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4.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面临相似困境的韩国,通过新村运动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助推韩国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将韩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分为五个阶段,总结韩国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经验为:政府引导并撬动社会资本,为建设和管护提供强力资金支持;正向激励和培育农民素质相结合,畅通农民意见表达机制;设立建设管护带头人,建立村庄数据库,避免村庄代理问题等。中国村庄基础设施正处在提质增效发展阶段,应提高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力度,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村庄热心公益乡贤的带头作用,加强政策宣传和提高工作透明度等。  相似文献   

15.
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智慧化对于加快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针对农村的智慧化治理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基础设施、信息化认知等各方面的不足,政府针对农村的智慧化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一定困难,不利于农村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也很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效率。本文从农村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智慧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书香乡村”建设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乡村"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推动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促进农村人的现代化。受GDP政绩考核机制、市场经济功利化倾向的双重影响和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掣肘,"书香乡村"的建设面临诸多困境。通过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一种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模式,能够推动和促进"书香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述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途径,揭示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政府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营权和投资收益难以保障、退出机制不完善、融资困难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在对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以PPP+基金模式参与某河流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运营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以甘肃省9个县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社会参与、社会规范、互惠网络三个维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探讨三个维度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规范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显正向影响。(2)互惠网络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显负向影响。(3)社会参与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社会规范及互惠网络间接产生影响。(4)就总效应而言,社会规范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的影响要大于社会参与及互惠网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农村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来考察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变迁。在传统农村社会,互助换工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同时还对社区认同、互惠规范以及社区参与等社区社会资本的要素进行着生产和再生产,从而促进了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村庄内部劳动力商品化改变了村民之间的合作方式,直接导致社区社会资本各要素的流失,出现集体行动困境,农村社会内部也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进程中需要重视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但当前农村环境治理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政府与村民间的信任基础不牢固、社会资本参与的互惠规范未建立、社会关系网络的协同作用力不明显。为消解这些现实困境,需对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形成有效激励,提升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作用力,尤其要增强村民参与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