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主力军。新时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明确其动力因素和影响因素,在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强化不同主体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的同时创新三产融合的模式,形成一二三产业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不断为新的产业融合创造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新型经营主体的统计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从融合模式、驱动力、融合效果、价值提升四个方面剖析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农业"、"文化创意+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融合效果优于"接二连三"的新型经营主体。产业融合模式需由"接二连三"融合模式向更加紧密的"互联网+"、"文化创意+"融合模式转型。在这一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数据和人才都是影响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打造新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载体,是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产业共融的田园综合体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根据统计数据,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意义、现状、机遇及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发展模式日益多样化、经营主体逐步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更加优越、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但是,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产业融合层次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利益联结机制松散、要素瓶颈制约尚未打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结论]提出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产业融合模式、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多种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搭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驶入"时代高铁"。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调查,本文从农民、农村和农业三个方面考察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与农户建立起了利益联结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及较多的带动层面是涉农业务收入、农户带动、就业带动、标准化生产,而在三产融合、技术服务供给、公共物品供给、信息服务供给和金融服务供给层面涉及尚不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带动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营主体类型、人力资本水平和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5.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民收入的内在逻辑和影响机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影响农民收入,并在当前条件下受到制度、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政府应该推动管理体制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加财税政策支持、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创新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基于农村产业现实状况,对中国农村产业融合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存在供给侧矛盾突出、产业价值链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新型主体培育不足、政策与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从调节农村供给侧生产要素投入、提升农村产业链价值、密切各产业主体合作、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政策与法律制度等角度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数字金融所具有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边际效益递增性等特点,能够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融资的供需匹配有效性。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中西部四省一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probit模型,Ⅳ工具变量等进行实证检验和稳健性分析。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有助于增加金融资源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和选择,进而有利于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社会网络资源越好、金融素养程度越高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金融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作用机理显示,二者是供需匹配且动态平衡的,亟需在政策层面建立多方位协同创新机制才能保证二者协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将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引入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互动,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案例素材,通过对其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实践中的研究,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影响效应及存在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广州市具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也存在面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农村金融发展尚不平衡等问题。本文提出广州市应改变过去以农业产供销一体化自发延伸为主的供给侧驱动型融合模式,转变为以满足大城市消费升级新需求的需求侧拉动型融合模式,确立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升级为城市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推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了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丰富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模式,探索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农业现代化体系尚未建立,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空心村”等问题不断涌现。基于此,党和国家提出农村产业融合,在内外力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整合农业农村生产要素,最终形成产业新业态。农村产业融合的现实价值包括建立农业现代化体系、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以及改善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产业融合实现路径在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村产业融合类型、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多种要素流动、推动科技创新等。  相似文献   

12.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在此背景下,论文首先从资源共享、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基础及动力机制;其次,以产业链为切入点,归纳了农村一三产业融合、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两种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了三次产业融合过程中人力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与基础设施的融合及运行机理;最后,从产业融合的视角,提出了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的措施,具体包括以农业立足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政府政策支撑及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13.
具有内生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提升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调整和优化农村农业组织结构所起的作用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其培育和发展问题也引起各方关注。分析了制约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创新的制度、激励因素以及经营主体内部存在的不足,从政府最优制度安排、激励方式设计以及经营主体的经营观念、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市场运作、技术以及组织融合创新等角度,提出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创新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制度特征与发展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快速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和独具特色的"三权分置"农地制度安排,使得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呈现出主体多元、融合发展、利益共享的内生制度特征,由此决定了不同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不同环节、不同层面的差异化功能定位和分工,也明确了政府在支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行为导向。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内部、外部环境因素来看,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将表现出分层化、规模化、专业化、协同化、企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5.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从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的必然选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问题的关注和国内外已开展的研究证实,这项工作是必要且十分重要的。就实践中"培育何种类型的经营主体,谁来培育,如何培育"存在不同的声音,问题和回应也都林林总总,但均无法绕开几个关键性、根本性的追问和探讨,即:能否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仅当作一项政治口号;在培育过程中如何处理政策统一性与地区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政府、农户、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地方性知识和地域资源如何发挥作用;应最终走出一条什么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路径。对以上问题的梳析和把握,有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践的顺利开展,从而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结合当今农村经济改革的新环境,在进行农业供给型的创新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产业融合的理念,会对农业发展的形式、结构、收益、利润等产生重大影响。现阶段由于中国的还处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起步环节,还有着新型企业管理不足、产业结构难以调整平衡、外界因素影响制约、利益缺少联结体系等困难。所以,为了加快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进程,可采用发展新型企业、改善农业结构、建设利益联结体系、开拓多维发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周强 《山西农经》2024,(1):82-8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促进乡村经济的振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一项重要举措。介绍了乡村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乡村经济的影响,包括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就业和收入水平等方面,讨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供创业培训和金融支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从中国国情、江苏省情出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江苏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为载体,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一体推进。目前,江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并  相似文献   

19.
产业融合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农业固有的弱质属性及其外部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农村产业融合深度不足、经营主体偏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要素瓶颈尚未突破、激励与风险防范机制不优“五大困境”是制约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期间应“拓思路、强支撑、聚合力、破瓶颈、增动能”,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经营主体培育、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要素障碍破除、保障机制完善等五个方面靶向突破,加快促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农户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探索小农户现代化道路任重而道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农户连接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现有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的典型模式的研究较为缺乏。文章以果蔬产业为例,对江苏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的三种模式:以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科技成果应用平台带动农户模式、企业化运作下产业融合带动农户模式和农业专业化分工下纵向协作带动农户模式。最后得出几点启示:一是要重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技术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实现农户与现代生产要素的有效衔接;二是要注重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让农户分享农业多功能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收益。三是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促进农户与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的有效衔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