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并对于拉动内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农地流转却面临着产权界定不明晰、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和市场化运作程度低等障碍.为此,本文认为,应当加快制定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立农村土地银行(代理)与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文章主要针对河南省焦作市现阶段农地流转中土地发展权合理配置进行简要实证分析,在阐述农地流转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焦作市农地流转中土地发展权配置问题及主要流转形式,通过调查等方式发现目前焦作市农地流转中土地发展权配置存在较大问题,如土地发展权主体不明确,缺乏法律体系保护、土地流转行为操作不规范、土地使用权主体间产权关系不清楚、缺乏土地产权价格体系等,并针对焦作市农地流转中的土地发展权配置问题提出完善法律制度,明确流转土地发展权收益;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保障农民土地发展权;以总量、结构、区域、时序配置实现土地发展权配置公平性等建议,以促进焦作市农地流转公平、公正地开展,为今后焦作市农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和工具变量解决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实证分析外出从业经历、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同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地流转行为在外出从业经历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出从业经历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率分别提高57.7%和5.3%;农地流转行为在外出从业经历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88%;并且三者关系存在区域差异性特征。因而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应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加强管理与完善制度法规,共同营造公平和谐的农村劳动力外出环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深入挖掘农地依赖性、农地处置方式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意愿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期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自由选择市民化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农地资源禀赋、农地功能认知、农地产权安全性、农地产权认知及农地流转服务均通过影响农地处置方式间接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决策产生影响,其中农地产权安全性还会直接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决策;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过程中更倾向于以农地转出方式处置农地,农地产权认知是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意愿的最重要因素。研究结论:为缓解农地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束缚,政府须加速推进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实施,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及其配套制度体系,构建有效的农地退出机制并设置农户农地退出门槛。  相似文献   

5.
农业规模化经营要求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而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则是推动农地流转制度建设的关键。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机制运作不畅,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缺位等因素削弱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力度;政府应当从健全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法制体系,优化农地产权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完善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升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6.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求以农地流转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和规模经营。然而,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与农地流转的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矛盾,其中既有法律规定的缺失,也具有封闭性和债权性等非市场化倾向,在流转主体、流转条件、产权界定等方面限制过多或界定模糊,成为制约我国农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建立、健全农地流转的法律机制,以法律机制助推农地流转市场的形成,成为破解农地流转法律难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广东省阳山县和新丰县1006户农户调查数据,以农地流转作为中介,在消除内生性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地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整合确权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农地转入在农地整合确权影响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路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21.3%;农地转出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在农地整合确权影响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路径关系中不具有中介效应;农地转入中介效应的作用机制是,农地转入为农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分工程度,增加了农内就业创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由此得出,在农地产权界定实践中,应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支持有条件地区实施土地置换整合,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加快培育农业社会服务市场,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创业提供良好环境,以实现促进农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双重政策效应,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对于实现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数字乡村建设为破解我国农地流转水平偏低的困局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提升农地流入和流出意愿、提高农地流转市场供求匹配效率,数字乡村建设能有效促进农地流转。但在此过程中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制度体系不健全、数字素养匮乏、技术环境有待提升的现实困境。为充分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对农地流转的促进作用,需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数字制度体系、培养农民数字素养和完善数字技术环境四个方面着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农地流转及其制度安排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意愿的影响,分别选取"是否打算外出务工"和"是否想获得城市户籍"来衡量农村劳动力的乡城迁移意愿。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会影响农村劳动力的乡城转移意愿,但对不同群体和不同乡城迁移意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农地流转的制度安排会影响农村劳动力不同的乡城迁移意愿;农地的保障性功能对劳动力迁移意愿的影响依然存在,但由于缺乏完整的退出权,农地流转的财产性功能对长期迁移意愿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对中国当前农地流转提出相关思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条件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农民“恋土”情结、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土地流转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等因素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已具备多方面条件,应通过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等途径,适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从农户个人特征及家庭状况、农地资源禀赋及耕作条件、农地流转的社会条件三个方面,对农地流转的转入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收入来源、身体健康程素质、劳动力总人口数对农地转入的影响因素最大,而土地的细碎化程度以及对农地政策的了解程度也具有显著影响。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得到启示:扩大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来组织规范流转行为;最后要加强对农民的保障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2.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适度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在打破土地对人的束缚、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土地碎片化状况、丰富土地经营主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农民对土地流转认识有偏差、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土地非农化经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困境。推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宣传力度,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强化对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农地制度改革需要加强农地流转的制度规范和市场体系建设。缺乏农地确权和缺乏明确的农地流转制度安排,不仅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外出迁移,也造成了迁移的短期性。由于缺乏农地流转的制度化安排和对农地流转缺乏可靠的收益预期,农村劳动力的外出迁移是灵活和弹性的。农村迁移劳动力本身也并非完全希望获得城市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从外出务工人员转移行为的角度研究其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劳动力转移距离和转移时间影响土地流转的意愿,在县内务工的人员不愿意转出土地的意愿更强,但是有将近一半的农户对土地流转问题没有考虑过。研究结论:应通过加强农民工培训、建立区域性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来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5.
以农地价值感知为中介变量,分析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融入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并利用广东省5个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问卷调查数据,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融入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农地价值感知作为中介发生传导;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融入水平的提升会提高其农地价值感知,甚至使农地"人格化"后形成高强度的禀赋效应;农村转移劳动力对农地价值感知越高,越可能促进长期稳定的农地流转;农地流转价值比其生产价值更受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重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对其农地流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现阶段,辽阳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还面临诸多难题,即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现实困境。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立足辽阳市情,针对性地提出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创新机制是辽阳市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对于农地流转的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流转率与家庭非农就业率正相关,农户家庭非农就业率提高1%,农村土地流转率将提高16.26%。研究结论:依据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农地流转的内在关系,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及非农就业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为了确保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的健康发展,就要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和流转问题。然而随着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导致了我国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和流转发展加快。然而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管理职能的缺失和越位等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本文讨论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并且分析了一些对策,以便于更好的去解决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农地流转具有密切的关系:农地流转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一是现行法律法规对土地所有权主体规定得过于原则和笼统,存在所有者主体多元化和界定不清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三是土地流转中农村居民点的处理难度大,农民安置成本高;四是土地流转方式单一,土地收益分配不均。对策建议:一要加强地籍管理,明晰土地产权;二要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力度;三要妥善处理农地流转与农民安置的关系;四要采用多种农地流转模式,保障流转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步伐加快要求以农地流转为契机来化解制约我国城乡发展的人地矛盾,同步实现农户收益提升和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目标。研究阐述了农地流转政策优化对促进农户收益增进的意义;从农地流转前的市场机制风险,流转中的利益争夺风险和流转后的社会保障风险等方面来分析农地流转中的若干问题;给出培育农地流转市场机制,创新农地流转服务机制和健全农地流转保障机制等若干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