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坚持山江湖林综合治理是根治长江洪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江湖林的关系十分密切,山是水土流失之源,湖是水沙之库,江是联结山湖的纽带,林是防灾减灾之本。森林植被减少造成山江湖关系失调是导致长江水灾频繁发生和损失日益加重的主要原因。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水之要在于还湖,治山、治江、治湖之道在于兴林。只有坚持山江湖林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山江湖关系,才能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周馥的治水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志国 《中国农史》2004,23(2):85-88
周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治水专家。曾主持治理永定河、金钟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等直隶河道和山东黄河,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治水思想体系,他认为治水应先治水政之种种弊端;注重调查研究,讲求科学治水;顺水之性,以水治水,他的治水思想在我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鄱阳湖区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大农业的优越条件。本文通过对湖区农业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提出防洪,治涝,血吸虫病治理等对策措施。为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湖南山洪灾害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湖南水灾受灾地域转移扩大,爆发频次增多,水灾形式以山洪暴发型为主,灾害损失巨大;分析了湖南山洪灾害形成的人为因素禾自然因素,指出人为因素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是湖南山洪灾害频繁爆发的主导因素;提出了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湖区湿地生存的主要问题,指出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退化,调蓄等功能下降,严重影响了湖区湿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了加强湿地建设,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患给安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以20世纪90年代两次特大水灾为例。分析了水患对安徽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影响,并从人口,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资金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骆马湖是江苏省第四大湖泊,同时也是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湖水面积45万亩,为典型的过水性湖泊,具有水源涵养、调蓄洪水、水土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孕育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提供优质水产品。然而随着湖区利用和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湖区水域环境破坏日趋严重,渔业水域面临生态荒漠化的威胁,严重制约了湖区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李勇 《渔政》2006,(2):14-14,16
长期以来,在南四湖区使用非法捕捞工具和禁用渔具作业的方式屡禁不止,暴力阻碍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湖内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制约了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平安湖区建设,成为社会稳定与发展不相协调的一大突出问题,广大渔湖民反映强烈。微山县人民政府在加强南四湖的管理和保护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科学实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湖区管理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上级业务部门、社会各界和湖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满意和认可。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地区水灾频繁严重,应尽早做好防灾、抗灾、减灾的思想、技术、工程、物质准备,保证三江人民安居乐业,农业持续发展。一、坚持“科技治水”。首先应加强对本地区主要成灾雨型、发生洪涝灾害规律、不可确定异常天气的对策研究。从历史20年周期的特大洪涝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灾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中国的水灾就十分严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建国以后,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大江大河的治理,然而,我国的水灾并未减轻,甚至还呈发展的趋势。研究中国水灾的基本特征,找出其内在规律,对于分析其形成原因及提出有价值的对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湖南省油菜春季涝渍灾害为例,创建基于涝渍过程的逐日灾变等级指标、灾害影响量化评价与灾损量化评估模型,探索区域农作物涝渍灾变动态监测评估的天气学方法。[方法]基于湖南省油菜春季涝渍灾变过程解析,以过程灾变判别指标为基础,采用基于假设的滚动模拟寻优、实际灾情验证与个例分析等方法,厘定轻度涝渍与重度涝渍灾变的最佳阈值,构建油菜春季涝渍过程逐日灾变等级指标; 利用多元回归等方法,构建对应的灾害影响量化评价模型和减产率量化评估模型; 基于个例分析,验证指标及模型结果与历史灾情记录的吻合情况。[结果]湖南省轻度与重度涝渍灾变的最佳阈值为144; 不同县涝渍灾变等级阈值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受灾频率越低,洪涝脆弱性越低,防灾减灾能力越强,阈值越高; 基于受灾天数和重灾天数的灾害影响指数都表现为结荚期涝渍对油菜减产率影响更大,且两者的空间分布形势都与各县年平均减产率的空间分布形势基本一致; 个例中,基于指标的全省重灾站数百分比的时间演变与实际灾情记录一致,减产率量化评估模型的结果也与实际灾损相匹配。[结论]油菜涝渍灾变等级指标、灾害影响指数及减产率量化评估模型,实现了对涝渍灾变过程等级的动态监测、影响与灾损的量化评估,为基于天气学方法开展区域油菜涝渍灾变等级的动态监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支撑,同时为历史灾情资料的补充和量化及灾情记录的再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2000~2010年我国洪涝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我国的洪涝灾害损失数据,分析了我国2000~2010年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农业受灾面积和直接受灾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洪涝灾害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受灾损失与年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近10年来我国洪涝灾害的新特点,提出了我国洪水管理及防灾减灾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3.
风暴潮灾害损失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暴潮灾害给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如何协调经济增长系统和风暴潮灾害系统的关系对区域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风暴潮灾害损失与区域经济增长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2000~2008年沿海5个省份的风暴潮灾害损失及区域经济增长系统共14个指标进行了两者的耦合分析。分析表明,要提高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增长与风暴潮灾害损失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各个区域需要依据各自的经济增长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风暴潮灾害损失向良性的、可持续的耦合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理论,通过确定滑坡灾害概率、暴露性指标和各指标脆弱性,计算出梅州8县市区滑坡灾害风险指数。结果显示梅州8县市区滑坡灾害风险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五华县、兴宁市、梅县、丰顺县、大埔县、蕉岭县、平远县、梅江区。最后用1999~2008年梅州8县市区滑坡灾害损失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检验,表明本次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是一种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理念和模式。国外对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采用现代高技术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国内学者对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分布状况和区域发展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观点。需要解决的问题:(1)如何评估灾情程度需要科学的理论与切实可行的方法;(2)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数学模型,以进一步拓展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体系;(3)需要结合具体的区域,对风险管理措施、手段及传导机制进行系统仿真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方江河、水利地处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受四季气候影响较大。水岸是滨河路绿地的载体,水岸生态环境安全与护岸林树木抗涝护岸作用尤为重要。根据对树种耐湿抗涝性分析和抗涝程度,按照选择抗涝护岸树种原则,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和适宜各省、各地区的优良外来树种。在三北地区共选择出滨河路绿地耐湿抗涝护岸树种24科52属130种。  相似文献   

17.
统计了皖东地区500年间旱涝次数,发现该地区具有较强的旱涝灾害连发性,集中性和近20或30年一遇规律性,后半世纪较前半世纪多发旱涝灾害,以及定量计算和推测每个年代的具体年份旱涝发生的可能性,认为防灾减灾工作应加强旱涝年代人际研究。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辉 《水利经济》2005,23(2):12-16
针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利用水平不高,湿地垦殖强度大,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湿地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从经济学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特征。研究表明:控制人口总量,退田还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避洪耐涝型湿地特色产业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协调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是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初自然灾害态势预测和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种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都是因地球及其各个圈层在不断运动和变异的结果。对自然灾害发展态势的预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据此,本文对21世纪初期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宏观预测,并提出了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思路,以期推动减灾工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地质灾害风险特征和我国地质灾害救助体制决定了保险是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利用保险学理论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分析可知地质灾害风险基本符合可保险条件,具有可保性。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地质灾害保险需求还是较大的,因而地质灾害保险市场是有发展前景的,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地质灾害保险供给不足,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地质灾害保险机制并将其纳入地质灾害补偿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