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大兴安岭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各类湿地进行了统计及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主要分为黑龙江干流、呼玛河和嫩江源3个湿地区。湿地总面积153.08×10~4hm~2,占全区总面积的18.33%。湿地类型主要以沼泽湿地为主,面积147.11×10~4hm~2;其次为河流湿地,面积5.86×10~4hm~2;永久性淡水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数量较少,面积分别为0.05×10~4hm~2和0.06×10~4hm~2。10个林业局湿地分布面积125.79×10~4hm~2,6个地方林场湿地面积7.1×10~4hm~2,8个保护区湿地面积20.17×10~4hm~2。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汤旺河林区现分布的兽类动物6目16科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兽类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以黄鼬最多,松鼠次之。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而当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短缺,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最为匮乏,并已成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继“两危”之后所面临的又一大危机。本文对林区人力资源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才流动频率的数据,采用交叉分析和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人才的个性特征和外部特征对人才流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林区人才的流动频率在人才个性特征和外部特征上均有显著差异,即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龄、职业、职称和地区的人才,其流动频率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现状的分析,找出了制约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林区实际,提出了发展对策,指出了黑龙江国有林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8.
9.
从林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各所有制成分所占比例、三次产业所占比重、投入产出比等方面研究了黑龙江森工林区多种经营的产值变化趋势,并结合实证分析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为黑龙江森工林区多种经营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城市公用事业虽然在投资总量、投资结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其存在投资主体单一以及融资渠道狭窄方面的体制性障碍,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为了促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林区和谐社会,保证国有林区公用事业建设的稳步推进,有必要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城市公用事业的投融资体制进行创新,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深入分析当前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现状,剖析林区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林区今后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发挥林区特有的“四大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经营、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三大产业,构建“三足鼎立”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已成为国际湿地学前沿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森林湿地是一个从沼泽到森林的演替阶段,是非常敏感的生态区域,是一种复杂的群落交错带,具有脆弱性、过渡性和结构、功能独特性等特点,极易受到干扰破坏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开展交错区研究,探究其内在发生发展的规律,防治森林沼泽化和恢复利用沼泽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整理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提出深入开展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研究,不仅对东北林区湿地资源管理及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丰富与完善我国退化森林湿地恢复理论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记录,对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啮齿动物的种类和区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分布有啮齿类动物2目6科16属21种,其中鼠科5种,仓鼠科9种,鼠兔科1种,松鼠科3种,兔科2种,鼠科1种;共有10种生态地理分布型,以欧亚北方寒湿型和东北亚温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15.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江苏经济林产业的六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机会和政府进行了分析,针对江苏省经济林产业各影响要素的关系及要素间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必须发挥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优势要素,升级相关产业、企业结构等不利要素;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发挥品牌对产业的引领作用;通过构建江苏省经济林产业集群,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和产业竞争力等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森林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近年来,森林生态保护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对森林的社会、文化功能保护,即森林文态保护重视不够,相关发展滞后等问题。文章研究认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走向成熟推进和消费拉动阶段,森林文态保护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森林文态保护是重点。文章最后建议,应把森林文态保护纳入森林立法和管理,加强林业发展规划,突出物质财富生产和精神财富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森林文态保护和绿色文化的发展、管理。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园林树木资源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园林树木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得到满足大兴安岭地区的园林的应用园林树木;发现当地园林绿化树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陕南秦巴山地岩溶地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经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秦巴山地岩溶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资源较为丰富,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区内南北风光共处,周边旅游市场较为发达,相关旅游资源丰富;设计了陕南秦巴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建立了生态经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要适应林业发展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期的需要,努力实现从生产监督型向生态监督型的转变,着力构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五大体系,即组织体系、内容体系、指标体系、技术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在五大体系构建框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森林资源监督五大体系的内涵、各体系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各体系建设的重点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