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迎来飞速发展。其中,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突破原有的农村落后文化观念,提高农民的政治素养与法律意识,使农民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然而,我国部分乡村的文化建设进程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滞后现象,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文化建设应当着力培养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因此,为了  相似文献   

2.
“农家乐”的本源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家乐”,是指以乡村生态景观、农村文化及农民的生产生活等为基础,由每个具体家庭作为接待单位,为游客提供吃、住、娱乐及购物等体验农家风情的休闲旅游形式。20世纪90年代末,在生态旅游观念和脱贫致富政策的促进下,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在我国一些地区开始兴起,并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农家乐”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而乡村旅游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2000年,我市的乡村旅游逐渐发展.本文针对开发乡村旅游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提供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可以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推动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文章以四川省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大箐乡白庙村为例,探讨了拥有优势资源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在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升农业竞争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村地区非农化和城镇化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贵州省荔波县、云南省昆明市团结乡和云南省石林县三地的案例分析,论证了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和农民的积极影响,并度量了农民在旅游业所带来的收入和就业机会中的受益程度。结果表明,农民获得了农村地区旅游业的大部分就业机会和部分旅游收入,但收入份额低于就业份额,而农民选择就业机会和获得收入的能力与农民个人素质密切相关。同时,受益于旅游业的农民主要集中在景点周边和县城,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本文最后探讨了农村社区与景区和谐发展的合作模式,强调景区和农村社区实现和谐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叙述乡村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而乡村旅游发展又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二者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关系;深入研究乡村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问题,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持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出了促进二者良性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科 《浙江林业》2008,(7):10-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它有利于促进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破解“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在旅游业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乡村旅游符合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工作存在不足,导致出现了诸多问题。分析了乡村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希望为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在科学规划和指导下,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这一积极作用的发挥需要明确乡村旅游和"三农"的关系,发挥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背景下,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但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依旧存在重视度不够、受农村陈旧思想限制、转移"三农"工作重心难度大3个重难点。因此,应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普及,提高文化建设主动性意识;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粮食产业科学化发展;整合多方位资源,促进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热点之一,它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的产业优势,带来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以旅游发展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遵循旅游业发展规律,并与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开发要突出核心资源的原则,产品主题要在"乡土"上做文章,要建设乡村旅游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证研究,指出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拓展农业社会文化功能,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消费需求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分析邗江乡村旅游现状和特色,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地区的发展情况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热门话题。一些贫困地区具有一定的文化资源和物质资源等,可以挖掘当地资源的内在价值,采取发展乡村旅游的方式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融合,既能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还能完善基础设施的优化建设,使贫困地区具备"造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带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既存在优势和机遇,也存在劣势和威胁,它在推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新农村建设也对其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贡献度需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提升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促进乡村旅游业的法制化运行。  相似文献   

15.
耿选珍 《农业经济》2013,(11):46-47
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已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拉动社会消费、扩大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农牧民增收脱贫、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西部民族地区在乡村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在概要介绍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导致乡村旅游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杜建国 《南方农村》2009,25(4):37-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文明进程,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道德和文化素质。当前广东省农民面临科学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相对滞后、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因此,必须从思想认识、培养教育规划和推进策略、建立和健全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经费投入、资源共享、创新农村文化生活载体和手段、建立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专职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民道德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农村现代文明发展进程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乡村建设的历史类型、现实模式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乡村建设兴起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以知识分子为先导、社会各界参与的救济乡村运动。乡村建设的理念及实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宝贵思想材料和历史经验。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陈翰笙、薛暮桥等所代表的“中国农村派”对我国乡村革命和建设进行了艰苦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改良运动被土地改革、互助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所代替,尽管有失误,但十多年间我国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成果辉煌,不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其中蕴藏的丰富的理论营养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有重大指导意义。新世纪,我国多种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在各地悄然兴起,其中政府推动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而呈现区域差异。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公共财政供给与私人和村社自愿供给相结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重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其利益格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合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组织资源等最具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造就新型农民、培育新型产业、催生新型组织、完善新型保障和创造新型文明,而归根结底是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的。乡镇企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乡镇企业的支持。一是通过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造就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因此,要建设新农村,必须首先造就新农民。乡镇企业的发展,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也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我省各级围绕省委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六个新”的目标,注重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试点示范、整体推进,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路子。目前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特色产业带动型。依托优势资源,培育支柱产业,通过“一村一品“带动村社综合发展。二是农家文化旅游带动型。挖掘农村民间文化和生态资源,通过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三是市场流通带动型。发展农村市场,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兴乡村。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型。以水利、道路、沼气等建设和“五改三建”为重点,依托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新农村建设。五是工商企业帮扶型。企业与乡村结对帮扶,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支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梯度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小康建设王志明,杨珠义90年代我国农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农村工作的主旋律是奔小康。如何围绕这一主旋律,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近两年,山西省晋城市把贫困乡村脱贫致富纳入农村小康建设这一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