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国生猪产地移动的分析发现,当农户的副业性散养为生猪的主要饲养形态时,生猪产业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的水稻地带。但是,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生猪生产的比重大幅下降,华北及西南地区生猪生产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生猪产地发生了移动。本文利用综合优势指数分析了省份之间生猪生产的比较优势,并分析了生猪饲养与农户收入、饲养规模、市场因素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散养户和专业户饲养生猪的生产效率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利用1993-1996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农户饲养生猪的有关资料,采用计量模型方法,分析和比较了散养户和专业户饲养生猪的生产效率,并有针对性提出了促使我国养猪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猪养殖业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1991-1999年生猪养殖业国营集体、专业户两种饲养模式进行了成本效益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劳动 力价格、仔猪价格、饲料价格、管理费用、销售费等是影响养猪业成本效益的主要因素;同时,专业户每头猪成本收益率要比国营集体平均高出6.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生产成本变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生猪饲养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猪肉市场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法从生猪饲养成本构成角度对中国生猪规模养殖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小规模养殖、中等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3种规模养殖方式下生猪的规模养殖比较优势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畜牧业农户散养的发展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畜牧业农户散养在中国畜牧业生产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了解畜牧业农户散养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对研究中国饲料粮市场有重要意义。根据在几个地区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畜牧业的农户散养规模、饲料构成、饲料来源和饲养效率。文章最后总结了研究发现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四川省25个县(市、区)753户生猪散养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继续从事生猪散养行为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户主为男性、家庭规模较大、到县城的距离较远、饲料市场化程度较高、户主受教育程度较氐、家庭非农收入所占比例较低、养猪收入所占比例较低、生猪商品化率较低或到乡镇的距离较近的农户,继续从事生猪散养的概率更高;与山区的农户相比,平原与丘陵地区的农户继续从事生猪散养的概率更低;而养殖效率对农户继续从事生猪散养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有关结论,本文在如何引导农户退出生猪散养、扶持生猪散养农户从事生猪规模化养殖和对生猪散养进行地域限制等方面提出了有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贫困地区农户散养生猪的销售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地区农户散养生猪较为普遍,但是,散养生猪的商品率较低。本文运用Probit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生猪销售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家庭总人口数、家庭最高受教育水平、生猪存栏数、猪圈清洁状况、猪圈质量、市场信息等对农户生猪销售行为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由于组织化程度低,养猪协会在生猪生产和销售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外界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户是我国生猪供给的基本来源,在生猪生产上表现出高自给性和高分散饲养的特征。农户生猪饲养规模己近极限,存栏猪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它通过改变自食比重对生猪价格变化作出反映,从而造成生猪市场大的供给边际波动。  相似文献   

9.
通过269户农民饲养生猪资料分析,对现有条件下户养生猪规模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提出四川省生猪生产产业化在不同类型区农户饲养生猪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0.
非农就业是农户的一种普遍选择,深刻影响着农户的农业生产决策。文章利用四川省54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在非农就业视角下分析了影响散养户生猪养殖决策的因素,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显著促进了散养农户退出生猪养殖,但如果不解决内生性问题促进效应将被低估;散养户家庭所具有的禀赋会显著影响到农户生猪养殖决策;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和家庭规模异质性存在,非农就业对散养户生猪养殖决策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应有序促进非农就业有助于散养农户退出生猪养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适度规模养殖形成;完善要素流转市场,促进闲置养殖设备向养殖大户集中,降低散养户退出生猪养殖的门槛;分类制定散养退出激励政策,促进生猪散养户有序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