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统一的会计准则是统一的国际资本市场的关键,财务会计准则不统一给不同国家的投资者比较不同市场的金融工具造成了麻烦,提高了金融工具发行者的成本,而且他们必须为不同国家的投资者准备不同格式的财务报表,这更令各国投资者及经营监管者苦恼。继欧盟2005年实施《国际会计准则》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美国、国际独立审计准则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很大方面三者有相似之处,我国在制定自己的独立审计准则时,大量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与美国独立审计准则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首先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参照执行。作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实现实质性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其显著亮点是正式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并在金融工具等具体准则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2021年起所有商业银行均要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于业务相对传统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将面临不少挑战。本文从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入手,深入分析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对中小商业银行在金融资产重分类、减值计提及财务报表等方面的影响,并对中小商业银行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品种多样,技术复杂,这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企业会计准则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明确规定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是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取得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其他相关信息,能够对所涉及的资产或交易的公允价值进行可靠计量。在此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在《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均涉及到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问题。本文仅就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具体运用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入手,通过对FASB和IASC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准则的对比和分析,得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涉及投资业务的具体准则主要有5项:《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简称新准则)。这5项准则将取代2001年修订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旧准则)。而在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关投资部分的具体准则主要有5项:《国际会计准则第25号—投资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审计准则体系之异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审计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2006年2月15日已对外发布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届时我国当前在用的原相关准则将全部废止。新体系是以与国际审计准则体系趋同的理念制定的。国际审计准则体系指的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简称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简称IAASB)所制定的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修订。除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四个计量属性外,特别增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得以运用,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原则。下面就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LASB对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表列报等方面的最新举措,指出我国与其趋同中存在的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在处置时能否转回至损益、预计损失法的应用和公允价值的确定等具体问题,并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IASB对我国的特殊经济业务的理解与认定,同时要求我国能够做到广泛参与、讨论LASB征求意见稿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准则制定过程,争取发言权,维护我国自身利益并肩负起新兴经济体的主导责任,推动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美国、国际独立审计准则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很大方面三者有相似之处,我国在制定自己的独立审计准则时,大量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与美国独立审计准则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3.
《绿色财会》2021,(2):38-3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各银保监局:自财政部2017年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17〕8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财会〔2017〕14号)(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以来,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陆续在境内外上市企业平稳实施。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主要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该准则是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与国际准则存在实质性差异的两个准则之一,因此倍受关注。该准则并不规范企业所有资产的减值核算,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涉及到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共有9个,本文主要分析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各类资产减值核算所依据的准则的适用范围及主要资产的减值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它的正确确认、计量和披露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2001年11月9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旧存货准则”),并要求从2002年1月1日起在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为了满足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的新趋势,建立完整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与相关信息的披露等方面的迫切需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存货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大量涉及到了公允价值,并且首次对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了规定,使我国会计准则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但是这种接轨只是某些方面的趋同,对于财务报告的影响并没有反映在新准则中。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进金融工具的列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对金融工具会计、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会计进行修订的征求意见稿,提出了金融工具双重列报的理念,但最终被美国国会否决。本文分析金融工具双重列报模式的提出背景、具体内容、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最终被否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金融工具会计改革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新的计量属性,即除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已有计量属性外,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得到了具体运用。这是对传统会计理念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会计计量所反应的会计信息与国际会计标准趋同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9.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形成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是从它的前身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发展而来。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由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墨西哥、荷兰、英国、爱尔兰和美国专业会计团体的代表签约成立,到199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国际会计准则39(IAS39)时,其成员已经扩展为101个国家的140个会计团体。一直以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后来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致力于编写一套从公众利益出发、高质量、易于理解并具强制性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1年新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开始承担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订准则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规范企业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1998年6月24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并于2001年1月18日作了修订。该项准则对规范投资的核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将我国投资准则与国际投资准则作一比较。以便能更好地发挥投资准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