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在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唐山市市、县(区)两级于1985年 1990年先后编制完成了“燕山山区农业总体开发方案”和“碳酸盐岩类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治理规划”。据此,唐山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山区综合开发治理。山区开发从增加林木复被、控制水土流失、减缓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及养分含量等几个方面明显的改善了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环境条件的改善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  相似文献   

2.
9月6日至7日,省委、省政府在临沧召开全省山区综合开发现场会,总结交流各地成功经验,动员部署加快我省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强调,云南加快发展困难在山,潜力在山,希望也在山。没有山区的快速发展,就不会有全省的又好又快发展,没有山区的小康就不会有全省的小康。要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因地制宜加快山区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3.
会泽县属全国529个山区农业特困县之一、全省73个典型山区贫困农业大县。该县自1995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以来,通过1995年至2006年连续四期共十二年的潜心开发治理,极大地促进了该县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4.
《江苏农村经济》2007,(9):74-74
近年来,江苏省新沂市按照高起点规划、大规模开发、强产业带动、多部门联动的原则,积极整合开发功能,有效加强丘陵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山区规模高效农业和  相似文献   

5.
去年以来,江苏省新沂市按照高起点规划、大规模开发、强产业带动、多部门联动的原则,积极整合开发功能,有效加强丘陵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山区规模高效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共完成投资4100多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100万元,自筹资金2200万元,吸引"三资"800多万元.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百果园",往日的沟壑残丘变成了层次分明的梯田,过去的秃岭变成了游人踏青的新乐园.  相似文献   

6.
湖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全省37个山区贫困县(市),国土面积占全省53.84%, 总人口占全省32.38%。“八五”时期全国农业要上新台阶,贫困山区农业开发的路子怎么走?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一、山区农业开发面临的基本形式(一)成绩很大。十年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扶贫开发以来,山区农业有了很大发展。1988年与1980年相比:主要农业经济指标平均递增速度为3.04—36.9 %。  相似文献   

7.
茶叶是镇江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效农业产业. 丰富的丘陵资源.镇江低山丘陵面积2651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8.98%;丘陵耕地152.1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3%.镇江丘陵面积在全省面积最大,比重最高,占江苏丘陵山区总面积的20%,是发展高效农业的优势所在,也是江苏省苏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最具潜力的地方.近年来,镇江强势推进丘陵山区开发,名特茶叶、应时鲜果、种草养畜、花卉苗木等四大产业已经初步形成,江苏省政府已把镇江丘陵山区农业资源开发列入全省试点,进一步加速开发,加大扶持,把丘陵山区建成现代农业的典范,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点.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地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土地面积70%以上属丘陵地貌,传统农业灌溉较为困难,发生干旱,农田灌溉甚至需要三级以上提水,加之交通环境较差,农业生产设施落后,缺少科学技术,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销售困难,农业生产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农民增收十分困难。近年来,竹镇镇紧紧围绕打造全省高效农业示范区、南京大都市的后花园、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区作为定位,积极整合地方资源,探索各条有效途径,大力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镇综合整治土地2万多亩,发展经济林果近万亩,建设商品林3万多亩。2007年该镇实现生产总值8.15亿元,较上年增长22%;财政收入2162万元,较上年增长4.29%;农民人均纯收入7286元,较上年增长15.49%。  相似文献   

9.
地处燕山山区的河北青龙县石板沟村,自1987年以来,按照“调查—区划规划—实施”的程序和模式,依托资源优势,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运用工程和生物技术等措施,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从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入手,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以分层次开发治理、专项开发治理、综合开发治理的做法,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型农业生态体系。一举解决了山区水土流失日益加重,农民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的问题。实现了山区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护并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所谓山区综合开发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托山区优势资源,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农民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在怕矛盾,促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是我国山区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山区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索,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以促进山区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积极、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皖西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西丘陵山区是安徽省老、边、穷地区 ,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该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 ,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以期能对皖西丘陵山区农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农业地理集聚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的影响,为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区位商法对丘陵山区农业地理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农业地理集聚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丘陵山区农业地理集聚度逐步提升,而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具有显著的跨期相关性,农业地理集聚是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结论]要深入推进丘陵山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扩大优势特色产业种植规模,进一步提升农业地理集聚度;要着力构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投入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培训投入力度;要积极引导丘陵山区闲置土地向特色优势产业流转,积极鼓励丘陵山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垦经济》1996,(12):24-26
黑龙江垦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回顾与展望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自1988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黑龙江垦区三江平原列为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以来,在国家开发办、农业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垦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农业综合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紧紧围绕发展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工作目标,立足于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特点,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依托科技园区切实践行"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省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平原盆地、山区丘陵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和44.3%.全省总人口9 7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 774万人,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横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兼有南北之长,光照温热条件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繁殖,土地资源和林业资源丰富,对发展山区经济有着极大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传达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囝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分析形势,明确任务,部署工作。1月12日,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会议由省农业委员副主任杜志主持,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工守臣做了题为《强化工业理念建设“十大工程”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11日召开的北京市“十一五”农业、农村和山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激发农业、农村和山区发展的内在活力。副市长牛有成、市农委主任李进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起步较早,目前已开展的有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贫困山区和黄河滩区、湖区开发,浅海滩涂和海岛开发,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名特优产品开发,庭院经济开发等。大规模地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对促进全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上苏东”的发展战略,促进沿海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4月18日,省政府在如东县召开全省滩涂开发利用工作会议,拉开省新一轮百万亩滩涂开发的帷幕。具体目标是,新围潮上带高滩20万亩,新增耕地15万亩,储备耕地资源,开发已围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对江西铜鼓、广东梅县和浙江淳安三个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进行了实地调查,详细地了解了这三个试点县山区综合开发的情况。这三个县在山区综合开发方面都有一定基础,并且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他们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发挥林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