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目的:研究农民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受偿水平,并检验影响农民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CVM法和Tobit计量模型。研究结果:山东省临清市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平均受偿意愿为704.22元/m2;年龄、外出务工年限、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家庭供养系数、对宅基地政策是否了解及其在住房养老中的作用等变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受偿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是否参加新农合或其他保险、区位变量、非农就业稳定性变量则对宅基地退出补偿受偿意愿具有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应增强农户退出宅基地转向城镇非农就业的能力与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提高农民退出宅基地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并对成都市双流区金桥镇207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构建logit模型分析了具体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63.77%的农户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劳动力占比、宅基地的数量、宅基地与城区距离、家庭成员是否长期在外务工、是否担任村干部、户主是否在外务工、宅基地面积、家庭成员是否长期在城市居住以及对宅基地退出政策的认知等因素均会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收集农村宅基地闲置相关信息,分析农村宅基地闲置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期为乡村振兴过程中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结果]宅基地完全闲置率约为13.19%,季节性闲置率约为31.79%,宅基地季节性闲置较为严重;宅基地面积超标严重,存在内部闲置现象,庭院利用效率低下;闲置宅基地流转程度以及村集体对闲置宅基地的处置能力较低;户主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家庭人均年收入、务工人数占比、宅基地数量和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宅基地的闲置,户主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和宅基地退出意愿对宅基地闲置产生负向影响,家庭人均年收入、务工人数占比和宅基地数量对宅基地闲置产生正向影响。[结论]针对宅基地闲置问题,必须在保障农民居住权之上,充分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合理规划并管控宅基地规模,对于不同闲置类型的宅基地探索差异化解决途径,推动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宅基地用途转换等,通过盘活宅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的特殊性。[方法]文章通过对新疆玛纳斯县农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选取玛纳斯县两镇四乡作为样本区,从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宅基地资源禀赋与政策认知程度方面提出3个假设,采用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验证假设并分析其缘由。[结果]族别、家庭职业类型、宅基地拥有的数量和多余宅基地处置方式与农民退出宅基地发生概率成正向变动关系,受教育程度、宅基地使用年限、有无证书、无证书的原因、宅基地预期估算价值和交通便利情况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的作用,宅基地资源禀赋和政策认知程度较农户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对农户退出意愿有显著影响。[结论]对于偏远地区宅基地退出实施前需先进行政策宣讲与流程介绍,消除不同产权主体对政策的认知偏差;宅基地退出前后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工作衔接,保障宅基地退出资金来源并建立多元化退出补偿方式,落实宅基地退出后各方面保障等策略,从而驱动宅基地科学、合理、有序退出政策的谨慎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5.
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分析框架为基础,并基于重庆市182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承包地、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已定居城镇、家庭是否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土地是否有撂荒或闲置、退地补偿或补助是否按时足额发放、退地后生活质量预期的高低对农户承包地和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是否在外非农务工、土地是否位于城镇规划范围内、退地政策是否多变、退地后是否担心就业问题对农户承包地和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反向影响;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参加新农保、退地后医疗与养老保险预期的高低仅对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面积、土地是否有流转仅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反向影响,同时,退地后住房预期的高低也仅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破解“三农”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549位农民的问卷调查,在计划行为理论指导下,利用Logit模型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从江苏省整体情况看,45.9%的农民愿意有偿退出宅基地,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为宅基地是否闲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无法就业风险认知、受访者年龄、对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政策的认知、对政府承诺的信心、就业类型、支持多余宅基地集体收回或付费、劳动力数量;从经济发达地区情况看,农村住房面积、建房总费用也对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情况看,显著影响因素中增加宅基地数量、是否在城镇有房、以往宅基地退出中发生纠纷情况等3个变量。结论 应分区域分阶段开展渐进式改革,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提振农民退出宅基地信心,建立宅基地改革工作体系,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省6个不同城镇化水平的典型代表区作为样本区域,采取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统计分析法全面分析了农民对拥有宅基地的认识以及对闲置、废弃宅基地退出的意愿及影响退出意愿的因素。通过分析发现:受访者年龄越大、家庭人口越多,对占有宅基地的依赖性越大。性别、受教育程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较小。对政策的认知,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方式以及预期退出后的生活改善程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较大影响。对多余闲置宅基地的潜力评估及对宅基地退出政策实施的可行性评价结果显示:贵州省废弃闲置宅基地数量潜力较大,政策实施在政治上、组织上、经济上以及技术上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因此,针对调查和评价结果提出:明晰宅基地产权、建立农村宅基地价格评估体系以及建立相关保有压力机制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双增"趋势对资源利用与耕地保护的挑战,从宅基地功能角度出发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阶段宅基地承载着生活居住、风险保障、归属承继、支持生产、情感寄托及资本化等多重功能。由于持有宅基地的情形存在差异,宅基地在各种类型农户家庭中所发挥的功能也因此各有不同,进而形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因此,倡导宅基地退出需针对不同持有情况区别对待。从影响农户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来看,安居工程、风险保障和资金补偿是构建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需考虑的重点问题,其中如何确保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益不受宅基地退出的影响、解决"两栖"家庭的养老问题、构建可进可退的灵活城镇化路径是破解宅基地低效率使用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检验感知价值、可行能力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及其代际差异。研究方法:渐进适应模型和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第一,感知价值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利大于弊"的感知对农户退出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而"弊大于利"的感知对农户具有负向作用;而且,"利大于弊"的感知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作用存在代际差异。第二,可行能力的提高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在感知价值和退出意愿之间起着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也存在代际差异。研究结论:提高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改革的认同感和感知价值、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其可行能力、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代际差异需求以实施差别化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甘肃省654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基于行为决策理论,运用Probit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文化程度差异、是否在外非农务工、是否有城镇户口等自身特征的不同,会使他们对退出宅基地的态度产生差异;农户的从众示范效应和退出宅基地后不确定性风险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最大,是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主导因素;宅基地的禀赋效应也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相关政策建议:(1)从社保、就业和宅基地退出后生活支出三个方面减少农户宅基地退出后的不确定性风险,从而消除其宅基地退出后顾之忧;(2)利用农户的从众示范效应分批退出;(3)采取多样化的退出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analys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farmers’ willingness of withdrawal from rural homesteads (WRH). Methods that included field surveys, factor analyses and case studies were used for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rmers have a strong willingness to own the property on which their homesteads sit. There are deviations between homestead systems and execution. It is common that the area of a homestead exceeds the lawful standard, and one peasant family owns two or more homesteads. Peasant families have many concerns about WRH, which include: reduction of employment, lack of supporting social security, high expenditure of new houses, low compensation criteria for homesteads, decline in standard of living and inconvenienc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mong all means of compensation, peasants prefer allocated residences, and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fundamental facilities. The authors argue that implementing employ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policies and setting up linkage mechanisms of WRH could help to smoothly push forward WRH.  相似文献   

12.
对安徽省无为县、庐江县、埇桥区和潜山县821户农户家庭宅基地利用、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意愿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被调查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宅基地。(2)针对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大多希望通过退出现有宅基地来改善目前的居住生活条件,获得相应的福利政策,同时考虑到为了避免宅基地常年闲置而愿意退出宅基地;而针对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则对宅基地有感情、担心退出后家庭住房得不到保障、相关经济补偿不合理,同时预计农村土地未来有升值潜力而不愿意退出。(3)绝大多数农户对选择退出宅基地后是否进城十分谨慎,很多农民即使选择退出宅基地也不愿意进城。鉴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实施多元化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确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配套政策保障机制和合理安排农村宅基地退出时序。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宅基地问卷调查结果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现状,尤其是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意愿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农户对宅基地的流转认知水平较低,农户对此持有谨慎态度。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制约新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揭示乡土依恋、城市融入等心理情感因素在乡城移民宅基地退出决策中的影响机理,为科学设计宅基地退出机制和政策体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乡城移民宅基地退出决策受到城乡空间依恋的共同影响,乡土依恋越强烈,退出意愿越弱;城市融入程度越高,退出意愿越强。(2)在乡城空间转换中,乡土依恋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负向影响强于城市融入的正向影响,乡城移民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后才会乐意退出宅基地。(3)乡城移民对宅基地作为私人财产和居住保障的产权认知对其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乡土依恋在其中起着显著中介作用。(4)相比老一代乡城移民,相对更高的城市融入和较低的乡土依恋感知使得新生代乡城移民退出意愿相对较高。研究结论:政策设计应重视城镇化过程中心理情感层面人地关系的作用,保持历史耐心,加强城乡联动,从促进进城农民的城市融入、满足过渡阶段多元需求等方面提升乡城移民宅基地退出意愿。  相似文献   

15.
农户向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的续约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农地流转期限普遍较短、流转合同不规范、合同违约率高等问题导致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不稳定,严重抑制了家庭农场主对流入土地的长期投入。因此,如何引导农户向家庭农场长期稳定地流转土地,成为推动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湖南省498家农户土地流转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农户向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的续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农户向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的续约意愿模型中,行为态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主观行为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也是重要影响因素;②在农户行为态度方面,农户对土地流转预期收益越有信心,或农户对家庭农场上一轮土地流转行为越满意,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的行为态度越能促进农户土地流转续约意愿的形成;③在主观行为规范方面,当农户感知到来自周围的人特别是亲人对农户续约的支持态度越强烈,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主观行为规范越能促进农户土地流转续约意愿的形成;④在知觉行为控制方面,农户对农户禀赋和环境禀赋两方面的感知会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续约意愿的形成,其中户主工作性质和上一轮流转期限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2013年5月份山东省调研所获得的数据,选择probit回归模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以及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是否有家庭成员从事非农工作、农业劳动者数量、家庭耕地面积、耕地的细碎化程度以及非农收入所占比重这几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受教育程度高、农业劳动者数量较多以及现有耕地较多的农户,其转入农地的可能性较大;受教育程度高、参加社会保障、耕地细碎化程度低、有稳定的非农工作且非农收入比重较大的农户,更倾向于将自家农地转出。根据研究结果,在保持家庭经营制度稳定、维护农民种地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等方面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与计量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林改后影响农户对集体公益林投入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总收入、家庭林业收入、户主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农户投入意愿的选择影响显著。提出完善公益林补偿机制、搞活公益林经营机制、加强公益林政策宣传、增加农户林业收入、促进公益林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城市消费受到个人与家庭决策两方面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包括个人工资水平、家庭迁移特征与留城意愿的农民工城市消费理论框架,结合5省3524名农民工的专项调研数据,探讨个人与家庭特征对农民工个人城市消费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两类特征对农民工个人城市消费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对其城市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尤其是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第二,留城意愿对农民工城市消费水平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迁移家庭完整度对其消费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留城意愿间接地促进农民工的城市消费;第三,留城意愿在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与其城市消费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即农民工留城意愿越强,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民工城市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2007年苏北地区243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Probit模型研究了各相关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意愿受到户主的文化程度、户主对参与式灌溉管理认知程度、非农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比例、农户社会资本、村级灌溉系统配套完好率、政府支持力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非农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比例、农户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20.
Protection of private lands through conservation easements has garnered recent attention from scientists and conservation practitioners. Questions remain, however, about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ities driving landowners’ interest in conservation easements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consider granting them. Resolving these questions could improve prospects for private land conservation by helping land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identify and better understand potential easement grantors. We conducted a survey of 513 private landowners in a peri-urban fringe area in the Finger Lakes region of upstate New York, USA.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turned seven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landowner willingness to consider granting conservation easements.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recreational land-use activities, wild food gathering, and land entitlement were the strongest factors promoting interest in conservation easements. Long-term residency, male gender, and hunting or fishing, on the other h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considering conservation easement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landowners most interested in to granting conservation easements are active land users. Notably, among all the land-use activities reported, the most frequen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n predicting interest in conservation easements are those undertaken for recreational and subsistence, rather than economic, purposes. This suggests that while easements might be appropriate for working lands, their role in reconciling land use with conservation requires a flexible definition of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