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农业经济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在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农业经济的特殊性,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农民按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农产品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实行统购包销。实践证明,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农业走向市场,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计划农业相比较,市场农业的本质特征是:农民按照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生产,市场决定农产品的价格和销售,勿庸置疑。市场农业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不可避免地带有自由市场经济的趋向。农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要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农业经济的特殊性表现为:农产品是基本生活资料产品,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而市场调节是一  相似文献   

2.
一、邓小平关于农业的论述和基本思想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并成功地对农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曾明确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文选》第1—3卷共222篇文章中,他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论述就占了将近四分之一的比重,形成了他关于农业的基本思想和观点。首先,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问题。粮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邓小平指出:“农业要有全面规划,首先要增产粮食,……这是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发展进入新型城镇化阶段,随着新时代中国主要矛盾的改变,"三农"问题的焦点也在发生历史性转型。着眼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中国农民问题从温饱向实现自我转型,农业问题从数量向质量转型,农村问题从稳定向和谐转型,持续小康成为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焦点。为破解新时代的焦点问题,打通奔向"中国梦"的"三农"之路,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是根本,农业的质量提升是基础,农村的和谐稳定是载体。为此,着眼于新时代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举措。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效衔接,是"三农"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物质满足和精神需求的同步,是新时期"三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村建设的协调,是"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农业基础论"。这是对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建国以来四次国民经济调整即充分印证了其理论的正确性。新时期,经济形势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已不能反映"农业基础论"的全部面貌。须建立起与现代化相统一的"农业基础论",实现其在新起点上的"复归"。  相似文献   

5.
“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和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转换的产业,涉及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多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构成了关于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完整理论体系。这些重要论述,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也为我们研究分析新时期“三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理论工具和思想方法。现仅围绕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四论”谈一点学习体会。一、农业基础论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眼光,立足于国情,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做了全面精辟的分析。首先,深刻阐述了农业是基本生存的基础。他指出,“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他还指出,“农业要有全面规划…  相似文献   

7.
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关系到11亿人口吃饭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这离不开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的改  相似文献   

8.
权威论坛     
在全国县(市)部门、乡镇、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新世纪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件大事。开展这项活动,要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着眼于解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他对“农业基础论”、“农村改革论”、“农村发展论”独创性的见解,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问题的根本是粮食问题。粮食生产始终是我省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仅围绕发展粮食生产讲几个有关问题供讨论。一、要不断强化对辽宁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理,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实践证明了的一条根本规律。辽宁农业支持了辽宁强大工业的稳定、高度发展。辽宁工业发展很快,工业总产值1949年为11.9亿元(1952年不变价格),1988年达到1031.6亿元(1980年不变价格),40年来工  相似文献   

11.
(一)农科单位的基本概况:以A农科院为例 1.农科单位的性质特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稳定及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第一生产力要素,农业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农科院——农业科技的生产地、推广地——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A农科院现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国家和本省的农村经济与科技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展农业应用研究、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农业开发研究、农业宏观政策研究,同时开展科技示范和科技服务工作,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成果保证和技术支撑.可见,A农科院的产出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农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零星分散的家庭经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微等问题,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制约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各种形式,逐步将土地相对集中,走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企业化之路,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广东农业的根本方向。 一、广东农业种植业规模现状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是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学习《邓小平文选》1—3卷过程中,就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根本、一个重点、一个关键、两个飞跃、两个依靠、一条必由之路。一个根本:“农业是根本”邓小平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论农业的“两个飞跃”牛若峰今年5月31日是邓小平同志首次谈及农业“两个飞跃”的17周年。小平同志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有“两个飞跃”。从而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指出了总方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一、“两个...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的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翻两番,很重要的是这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能不能达到"。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单纯靠市场调节,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将会日益拉大。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不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缺少牢固的基础,而且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也会更加突出,那就会严重影响全党工作的大局"。因此,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农业问题,强调要把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把它提到保持社会安定的政治高度来认识。邓小平同志“两个飞跃”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农业思想理论的核心部分,他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标志。本文围绕理论成熟的途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深入学习是基础。邓小平理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课书,是跨世纪的经典之作,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深入学习是理论成熟的基础,是重要途径之一。应做好"三多四结合"。"三多"即多学、多写、多听。"四结合"即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小组学习与长会培训相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会议交流学习与撰写文章交流相结合。——反复实践是根本。根据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正>70年砥砺奋进,70年波澜壮阔。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经验,值得深入总结,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发扬。一是坚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从毛泽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到邓小平"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到习近平总书记"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和国家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理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地位。 邓小平同志坚持和科学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是基础的这个基本原理,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农业思想。他提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的思想与理论。这套理论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规划出了总体蓝图。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农经学会优秀农经论著获奖名单(1993年7月——2001年8月)一、特别荣誉奖广东省农业合作史——伟大、曲折、光明的历程(杜瑞芝蒋励)中国农业全书广东卷(凌伯棠谭国侃颜学亮)二、优秀成果奖(以出版时间为序)农村改革——沿着市场经济的轨迹(马恩成)农业经济学(简乃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理论与政策(冯玉华)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与广东山区建设(钟文菁、周少夫、郑宏宣)农村社区研究(杨永材)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探索(蒋励)三农絮论——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探讨(冯灼锋)广东山区开发理论与实践(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