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定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日出台七项措施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为总体评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五类十七项指标,除运用一般方法外提出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进行评估基础上,分析了200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景。提出五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为总体评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五类十七项指标,除运用一般方法外提出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进行评估基础上,分析了200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景。提出五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4.
自从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得到了我国学术界和社会上的普遍关注。文章采用CALT模型,从农业生产的条件、能力、水平及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等4个方面量化考察了甘肃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分析了甘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甘肃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需要不懈努力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践的回顾,总结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做法和成效,并从中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期对我国今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概念进行了界定,建立涵盖4个方面19个指标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体系,分别对全国及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指标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综合得分;并对不同时期各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行排序比较,具体分析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在地区间的差异,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实行农业机械化对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思路,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丽华 《山西农经》2023,(8):157-159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我国农村健康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发展战略,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当前,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乡村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农业生产结构不佳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生态农业发展路径,着重突出区域特色,加强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生态农业意识,以生态农业为突破口,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步伐。文章分析了生态农业的特点,阐述了生态农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提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美国、日本、意大利可持续农业主要模式——美国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IPM)、日本的环境保全型农业、意大利的有机农业的基础上,与我国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借鉴三国可持续农业的经验,我国应强化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管理,加大政府对生态农业的投入,以及将更多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业产业化 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万宝瑞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已实施9年。9年来,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大大改善了开发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开发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全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作出了重大贡献。农业...  相似文献   

11.
昭通市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也是云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农业是解决当地贫困问题的关键。该文在阐述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基本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就发展昭通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优势、功能区划分和发展模式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从青海高原生态环境特征出发,具体地阐述了该地区生态的脆弱性,认为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缥果,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注意保持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增殖的平衡,走开发与保护并举的道路,提出了建立生态农业,以可持续发展去协调人地关系的初步对策,力求做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保持生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的研究较少,文章将其应用于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中,以期对广西农业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将广西农业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用地,以2007—2016年广西农业数据为依据,分别计算其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畜牧产品人均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结果](1)2007—2016年广西耕地和林地表现为生态盈余,草地和水域表现为生态赤字;(2)广西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而生态足迹持续上升,耕地和林地生态盈余能力逐渐减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容乐观;草地和水域生态赤字现象逐年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结论]目前广西农业生态承载力已经或将要无法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政府给予一定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区域生态农业的布局特征,探讨生态农业的承载力,以期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文章以河南省为例,通过空间基尼系数和最邻近指数反映生态农业的布局,同时采用投影寻踪建立模型来预测河南省生态农业承载力。[结果]河南省的郑州市和信阳市生态农业基尼系数较高,其他市区的空间基尼系数较小,整体上河南省生态农业呈弱集聚。河南省生态农业布局的最邻近指数不同,郑州、信阳、济源、周口、鹤壁、商丘、三门峡、平顶山和驻马店等9个市的最邻近指数小于1,呈凝聚型分布; 而洛阳、安阳、新乡、濮阳、漯河、南阳、开封、焦作和许昌等9个市的最邻近指数大于1,呈均匀型分布。此外南阳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最大,信阳市的农业资源承载力最大,应加大该地区农业生态的开发力度,科学规划,持续发展,而郑州市的生态农业承载力均较低,现阶段应加强开发保护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结论]河南省生态农业布局和承载力呈区域差异,今后应充分考虑各市区的实际特征和发展潜力,促进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山东桓台为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桓台14年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进行了碳排放评估.结果表明:通过测土施肥和秸秆还田,发展农业清洁生产,2009年每吨小麦碳排放较1996年下降了8.4%;每吨玉米下降了41.5%;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生产进一步减少氮肥、电力、燃油消耗,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和防治秸秆碳泄漏,是未来发展低碳农业的重点;清洁农作在低碳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必须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评价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对生态农业的现状进行评估,以期以此为依据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文章研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4个指标在内的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和加权法综合评定2011—2016年该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得分,在此基础上采用GM(1, 1)灰色模型对2018—2027年扬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2011—2016年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呈持续增长态势, 2011—2015年经济效益呈上升趋势, 2016年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生态效益分别在2012年和2016年出现两次波动。总体来看, 2012—2015年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逐年递增, 2016年由于经济效益的急剧降低,导致综合效益下降。2018—2027年该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可持续状态,且发展度在逐年递增。[结论]扬州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转变生产方式,积极调整农业生产模式,努力实现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7.
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成为我国未来发展迫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更是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是我国《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其工作重点是大力推广科学高效的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及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在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下,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更多的先进技术成果得到推广,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然而节能生态农业技术在应用范围上仍然有限,推进相关技术的扩散仍是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对农业技术扩散理论加以阐述,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现状,研究并探讨适合我国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的有效机制与具体举措,以期为提升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12~2016年黔东南州山地生态农业发展做出评价,并预测其2018~2027年的发展情况,以期了解黔东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未来趋势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黔东南及贵州《2013~2017年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加权评分法对2012~2016年山地生态农业发展做出评价;并运用灰色模型,借助Matlab工具,对黔东南山地生态农业发展做出预测。[结果]2010~2016年黔东南州山地生态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协调度良好,但生态效益发展最低,其中2015年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良好,但由于持续保护,2016年出现生态保护过度,经济和综合效益下降现象,因此发展模式有待于向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倾斜;黔东南州山地生态农业在2018~2027年将会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但其发展缓慢,仍存在一定限制因素。[结论]政府应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思路,可将部分生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发挥区位特色的同时,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加大力度引导农业园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试点的运行,加大新型农人的培育,促进高效、现代、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当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方法]采用探索性分析法,对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由此梳理当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结果]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展望:(1)生态农产品的国内外份额逐步增加;(2)现代高新技术将更加广泛地渗透于生态农业之中;(3)在投入上向高效和谐方向发展;(4)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程度显著提升;(5)生态农业将带动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结论]当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1)强化中国现代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建设;(2)建立适合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农业发展创新机制;(3)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建设;(4)努力拓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多种功能;(5)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6)加大宣传培训与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贵州省生态农业发展迅速,为了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农业发展效益进行客观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贵州省9个市(州)的生态农业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贵州省生态农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的生态农业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每个地区的综合得分情况。[结果]通过对贵州省生态农业绩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投入与产出、耕地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各市(州)综合得分结果表明遵义市和毕节市的得分最高,分别为4456 595万和4388 418万; 六盘水市和贵阳市的得分比较低,分别为1572 071万和1621 515万。[结论]贵州省各市(州)生态农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遵义市和毕节市的生态农业效益最好,安顺市、六盘水市、贵阳市的生态农业建设相对较弱。因此,贵州省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利用先进技术、加大生态农业的投入,从各方面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