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目前我国农业主要矛盾是结构性失衡,作为种植业大省的山东省的农业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方法]选取山东省1987~2016年农业统计年鉴中有关1986~2015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及同类作物不同品种的播种面积的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图表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山东省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演变特点,以及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各自内部播种面积比例演变特点。[结果]30年间,山东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占比则持续上升,但大豆、棉花等经济作物国际市场依存度持续走高。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具体品种来看,玉米、蔬菜、瓜果播种面积持续大幅度上升,而大豆、棉花播种面积连年下降。[结论]山东省应在遵循国家发展粮经饲统筹的"三元"种植结构的政策导向基础上,兼顾种植户的经济利益,顺应消费者需求变化,从种植制度与生产方式安排、农作物品种选择、农作物品质提升3个方面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圣钟 《中国农史》2006,25(2):12-21
目前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针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传播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主要农作物种植趋势是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但过程相对缓慢;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农作物中,粮食作物的种植与传播较经济作物更为广泛;清代是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外来作物在凉山各地始种时间有先后,不能笼统地界定其传入凉山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贵州等地农户农作物种植决策的田野调查,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农作物种植选择模型,以分析人力资本及其与技术进步的适配性影响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微观机制,为宏观层面上研究农业种植结构变迁提供微观基础;然后,采用省级宏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和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推论进行了严谨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以及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适配性越强,农户越有可能种植经济作物,越是有助于该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转型。进一步的地形约束机制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及其与技术进步的适配性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受地形的制约。相对于丘陵山区,平原地区的人力资本对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的负向作用和对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的正向作用有所减弱。同时,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适配性越强,对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的正向作用越强,对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的正向作用则越弱。  相似文献   

4.
以1980 ~2010年西藏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油料、蔬菜、果树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及与西藏人口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93年为西藏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分界点,1993年以前,变化幅度较小,而1993年后有很大的变化幅度,种植结构也从“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向“提高经济作物比重”转变.在1980 ~2010年间,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显著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1980~1994和2001~ 2010年间呈降低趋势,1995~2000年间显著增加.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和果园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西藏人口保持高于全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人口总数呈极显著线性增加(R=0.9974),与总农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播种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人均总农作物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低于全国水平,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不断下降,将会对西藏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 ,由数量自给有余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辽宁农业的核心部分是种植业 ,种植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安定的重要行业 ,也是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辽宁省现有耕地面积 341万公顷 ,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高梁、谷子、薯类、花生、棉花、烟草、蔬菜等 ,还有果树面积约 75万公顷。为适应市场经济 ,提高种植业效益 ,种植业内部作物构成必须进行适当调整。总的方向是要从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  相似文献   

6.
现状 近几年来,平度市为加快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实施农、科、教结合战略,深入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使农业在高产高效的路子上不断迈出了新步伐。 1、狠抓种植结构调整。该市在稳定粮、棉、油三大主要作物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一方面调整种植业布局,扩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使全市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4.9万亩,创汇作物面积达到25.7万亩。其中蔬菜33万亩,瓜类4.3万亩,辣椒7.3万亩,大姜4.2万亩,芋头2.3万亩。新发展果园3万亩,桑园2万亩。通过调整结构,全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积之比达到0.9:1。千元以上高值田占耕地面  相似文献   

7.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为大规模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前景。遂宁县自1981年全面推行包干到户责任制以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注意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大胆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适当减少粮食作物面积,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粮经播面已由1980年的80:20调整为72:28。1984年全县202万亩农作物总播面(比1980年增加12万亩,增加6.3%)中,粮食作物占146万亩,比1980年减少6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对农业能源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1978—2009年三种显著的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对农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三种显著的经济结构变化分别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变化、林牧副渔业增加值和农作物种植业增加值的比例变化、农村非农业投资和农村农业投资的比例变化。实证研究发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变化不是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前述三种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是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农业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采用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总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为解决传统回归方法中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问题,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法探究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实际影响。[结果]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每提升1%,农户种植总面积增加0.428%,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0.43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就增加0.11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增加1.104%。[结论]机械化水平对农户种植面积有稳健的正向效应,特别是对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正向效应更大。与样本修正后工具变量估计相比,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会严重低估机械化水平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种植业调整应向“三元结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凭借有限的耕地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根本 目的。着眼于当前与长远,种植结构应怎样调整 ?笔者认为,应积极推进由“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   一、积极推进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一直没有突破“粮食作物──经济作 物”的二元种植模式。虽经几次的调整,但大多是在粮食与经济作物面积的增减上做文章, 口粮与饲料用粮不分的现象一直延续至今。这种种植结构,既不利于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2000-2014年广东农业区域结构变迁,揭示了广东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特色以及分工合作关系和对全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的贡献。农业产值结构方面,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协同发展,粤北山区则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方面,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地区实现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协同发展。本文还从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分析了广东不同区域对全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农学会于1986年1月19日~21日,在沈阳召开了辽宁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学术讨论会,对调整辽宁种植业结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调整种植业结构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从辽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和近期调整的经验来看,我们认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种植业结构具有整体性。调整种植业结构必须有利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农业在产值结构上形成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协同发展的产值结构,但是,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比重偏低;在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趋势正在得到遏制,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协同发展;在产品结构上,种植业方面主要粮食产品稻谷的生产下降趋势正在得到遏制,主要经济作物产品糖蔗、花生生产有一定的增长潜力,蔬菜生产还有一定增长潜力,水果增长潜力不大。畜牧业方面主要产品猪肉、禽肉、牛奶、禽蛋的产量已经达到理想规模,增长空间不大。渔业方面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的产量还有一定增长潜力,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基本持平,养殖成为水产品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一、现状(一)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较大。2000年,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46万亩,比1999年增加140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1999年减少110万亩,辣椒由1998年的30多万亩扩大到80多万亩,油菜由常年的160万亩扩大到200万亩以上,蔬菜也由常年的80多万亩扩大到120万亩,并且开始实施饲草饲料种植示范。虽然这几年全市的种植业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开始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但粮食作物在种植业中仍处于绝对优势;现有产品中,优质产品、特色产品、创汇产品少。(二)农产品优质化推进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种植业空间集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基于2001~2011年江苏省77个县市种植业总种植面积及6类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运 用产业集聚方法中的重心移动法、区位基尼系数法和莫兰指数法,对江苏种植业整体地理集聚格局演变进 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种植业重心快速向西北方向移动,集聚程度逐年增大,苏北、苏中、苏南种植 业集聚具有明显的地域梯度特征。运用上述方法分析6类主要农作物(小麦、稻谷、玉米、棉花、油料、 蔬菜)2001~2011年的重心演变轨迹、集聚程度和高值集聚区作具体分布,结果显示:除了棉花,其他农 作物重心都快速向北移动; 6类农作物基尼系数都大于0,说明都存在集聚现象;高值集聚区在苏北都有分 布; 6类农作物在2008年地理集聚显著。并且具体阐述了6类主要农作物的集聚趋势。在分析集聚的基础 上,从物质装备、效益、政策3个方面论述了江苏省种植业集聚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加快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蔬菜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目前,我市全年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左右,其种子经营量也随之有大幅度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现已超过棉花、玉米等主要作物,次于稻、麦而居第三位。从近几年我市种子执法的情况看,查处所涉及经营蔬菜种子违法案件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土地流转费用迅速攀升的背景下,系统研究土地流转费用上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方法]使用2012—2016年江苏省物价局调研的微观农户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土地流转费用上涨对土地转入户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土地流转价格上涨对土地转入户的农业生产决策和农业生产方式会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面对土地流转费用上涨,土地转入户会调节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表现为减少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而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同时,土地转入户还会调整作物种植品种,表现为减少普通粮食作物种植而增加优质粮食作物种植。此外,土地转入户在农业生产中还会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表现为减少劳动力的使用而增加机械的使用。[结论]面对土地流转价格上涨,土地转入户会基于利润目标来采取相应的农业生产策略,因此土地转入户的农业生产收益会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保证,但需要警惕的是土地流转价格上涨会使土地转入户减少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而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当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发生较大逆转时,这会影响我国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德宏州种植业发展有优越的光、热、水资源条件.最近30年来,德宏州种植业发展迅速,但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种植业内部,水稻种植规模呈逐年下降趋势,玉米、甘蔗及其他经济作物则呈快速上升趋势;但种植业在农业中的主体地位以及粮食生产在种植业中的主要地位尚未发生改变.分析结果表明,德宏州种植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对德宏州的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区劳动力数量短缺、农业活动收益低下等问题,文章选择位于重庆"一圈两翼"交汇的地方武隆县,并以该县2个镇4个村部分村民为调查对象,调查统计有关农业劳动力以及农业收益等微观数据。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所选取指标提取为4个主因子,在4个主因子与年人均纯收入之间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山区农业活动收入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主因子F1(经济作物所占比例、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政府补贴、培训比例、文化程度、银行是否贷款)、F3(灌溉比例、粮食单产、农作物的收购价格)、F4(务农比例、养殖业净收入)对农业收益有正向作用,且F1、F3、F4与年人均纯收入比分别为1:2.162、1:0.982、1:0.341,其中主因子F1的正向相关性最大,F3次之,F4最小;F2(耕地总面积、务工纯收入、非农比例)主因子与农业收益呈负相关,与年人均收入比为1:-0.769。研究结果解释了当地农业收益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程度,并且提出了进一步加大种植业与养殖业投入(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扩大种植、养殖大户的经营规模)、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灌溉比例、增强有关惠农政策的宣传以及增大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提高农作物的收购价格、提高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及培训比例、在保证耕地面积不被边际化的同时,扩大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化肥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进而实现增加农民农业收益。  相似文献   

20.
从供应弹性的视角看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Nerlove模型,利用1978—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和棉花等六种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原因。结果表明,上期供应和上期自身价格是影响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主要因素,价格变动对农产品供应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因品种、地区及时间跨度而异;大部分农作物在主产区的生产短期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不如全国总体显著,粮食作物短期供应弹性小于经济作物。在上期供应、作物自身上期价格等因素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小麦、玉米和油菜籽的长期供给表现出更大的弹性,而稻谷、大豆和棉花的长期供应弹性较低。不同作物的供应弹性差异从供应反应的视角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