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9大流域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提出了中国9大流域水利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中国9大流域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的编制方法。中国9大流域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利部门的资金、劳动力和各种商品及劳务的投入数量;反映了GDP增长与水利投资增加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流域水利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保障作用。应用中国9大流域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计算了9大流域的用水系数、全部生产用水及工业用水的影子价格,提出了投资对增加值的后向总效应和后向净效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计算了水利基建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后向总效应和后向净效应。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方法,利用199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设定模拟方案,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GDP,却拉大了各产业增加值间的差距;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使农业产品产量下降,而工业产品产量上升,农业产品价格上涨、工业部门、服务业产品价格下降;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目的增加,各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幅度在下降。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而发展农村劳务产业是将大量的文化素质低、就业技能差的农村富余劳动办高效转移的重要选择.基于群众的思想认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和技能素质、国家有关政策和产业结构等是制约农村劳务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政府、企业、农民方面分析了发展农村劳务产业的必要性,提出了将农村劳务产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设、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等方面以加快发展农村劳务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梅河口市把“一推双带”活动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课题,全市城乡奏响劳动力转移旋律。目前,全市农村向农产业转移劳动力4.7万人,占剩余劳动力65%,农村劳务经济收入4亿元,平均每户农民靠劳务增收1400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农产品流通产业增长的路径。研究表明,产业间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乡间劳动力市场分割都显著地抑制了农产品流通产业增长,并通过有调节的中介路径产生影响;产业间劳动力市场分割比城乡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在更大程度上维护了农产品流通产业较低的要素配置效率;规模效率对要素配置效率产生正的调节效应;但通过市场分割方式维持落后产业要素配置,保护产业增长的调节中介效应远小于直接路径上产生的负效应,从而无法逆转其显著遏制产业发展的作用方向。因此通过设计多层次技能培训平台、平衡城乡劳动力社会福利差距和扩大产业规模等措施是促进农产品流通产业增长的重要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一、国际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判断上海产业发展阶段的比较依据。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所实现的国民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和第一次产业的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的比重都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都是下降的;而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都是上升的。这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镇化的视角,侧重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农业产出的影响,以新疆地区为例,首先以文献回顾的形式对城镇化下劳动力转移机理进行了阐释。接下来论证了以变弹性生产函数分析劳动力对农业的影响比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优越,在变弹性生产函数基础之上构造回归模型发现目前新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产出与劳动力投入非正相关关系;土地要素却没有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农业生产中资本的边际替代率劳动力的边际替代率。最后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要素重新配置的过程,也是农户家庭经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讲,农村劳动力的自发性转移不仅对宏观经济增长具有影响,而且对农户家庭收入增长具有影响。对于二元经济结构社会来讲,农村劳动力的自发性转移对城乡相对收入变化也会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讨论了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福利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生产函数等经验模型对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以及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而且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城乡相对收入呈现随经济增长而拉大的趋势,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却起着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DEA方法对内蒙古国有林区C-D生产函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生产函数更能体现林业生产的特点和生产函数产出最大化的内涵;内蒙古国有林区实际生产中投入产出效率并未达到最优,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对产出的贡献并未发挥最大潜力;现实生产中,劳动力对产出的影响为负,经过优化后其弹性系数为正,说明劳动力对于提高林业产值的潜力改进空间很大;在以后的发展中应重点从提高劳动力素质或减少冗余劳动力,提高科技应用能力等方面出发,提高产出和改进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力流动或迁移对人力资本积累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的人认为劳动力流动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但是我国特殊的城乡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积累却有“双刃剑”的作用。本文从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出发,分析了这种特殊的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正负影响及其原因,提出尽快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其他二元政策,推进农村教育改革,降低城乡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的消极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工业化观状、三次产业结构。建国初期,陕西经济以农业为主,全省有近95%的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到1978年全省三次产业比为30.5:52:17.5,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者比重下降到71%。2003年陕西人均GDP达到6480美元,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比例为13.3:47.3:39.4;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52.2:16.5:31.3。同年,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5~2012的统计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林业产业产出和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林业产业产出和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弹性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态势,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促使林业产业总产值不断提高,并且影响效应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因此,应重视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相适应;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会,吸纳劳动力就业,带动中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角度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及其对城镇化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是不同质的,未来需要积极推进城镇化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几个重大问题,即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扩大就业为目标,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城镇的人口和产业密度;以农业为侧重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城乡两个渠道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出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调整城镇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优化城镇区域布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消化城镇化成本,增强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产业部门是就业的载体,产业结构变动必然反映在就业结构的变动之中。本文通过梳理1978年~2010年新疆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就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分析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规模及其所占比重,得出结论:第一,新疆生产总值总体上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第二,总体上来说,就业人数的绝对值在增长,但是各次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水平,低于其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较大。这说明,新疆的经济增长、尤其是第二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相对比较有限,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支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由此促进自治区整体就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我国区域耕地面积变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6~2006年期间我国耕地面积数量变化为基础,分析了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以GDP、人口、第一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为关联因子,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经济社会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耕地面积普遍减少,但我国区域耕地面积变化的引致因子差异显著,耕地利用与保护政策需要讲究区域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江苏省青虾养殖户的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了青虾生产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计算分析了青虾生产环节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结果表明江苏省青虾养殖技术效率平均为0.8972,青虾生产环节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参加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参加合作社和养殖户专业化程度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程度、养虾时间和虾苗补贴未对技术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虾苗投入和水电费用的产出弹性为正,劳动力投入、饲料投入、肥料投入和药物投入的产出弹性为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从集体林区平均水平来看,林业产业产值对GDP的贡献率约为10.0%;集体林区正经历着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可分为3个阶段:2008年之前为一个阶段,2008~2011年之间为一个阶段,2011年至未来某一年为另一个阶段;广东省第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较高,林业发展速度较快;福建省林业产业工业化水平最高;浙江省林业人均创造价值最高,林业生产效率较高;湖北省经济林产业在集体林区中占据重要地位,2012年增加值占集体林区总增加值的19.3%;集体林区木材加工及制造业发展迅速,2011年增加值占中国总增加值的47.6%,但2012年下降幅度较大;广东省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总收入占集体林区总收入的40.2%,较大幅度领先于其它省份。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正>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农村向城镇流动,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那么,具体到中国,蔚为壮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呢?贾伟和辛贤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模拟结果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将会使三个产业的增加值增加,而农村劳动力不转移将会使三个产业的增加值减少,增加或减少多少则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或不转移的幅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1988—2003年间农业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除考虑已有文献普遍采用的中性技术进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外,还考虑了有偏技术进步的CD函数,进而分析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988~2003年农业GDP的增长54.37%的份额是依靠投入的扩张获得,剩余45.63%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份额。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并且对农业的作用仍在增加,劳动力、土地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在下降。  相似文献   

20.
以2009年北碚区集真村、綦江县石坪村、忠县普乐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经济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耕地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在转移规模、转移时间、转移距离、文化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经济发达地区相对次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其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程度、产出效益、种植结构、利用方式的影响更为强烈,复种指数和粮食作物比例的变化程度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劳动力转移对各地区粮食单产的影响不明显,劳动力转移比例高的地区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