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莫鸣 《新疆农垦经济》2013,(11):44-48,89
农产品安全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两个方面。农业科技对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而且改良了作物品种和增加了数量,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对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的剑,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如农业投入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转基因技术的风险性等。为此,农业科技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上要选择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如源头控制关键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控制技术、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质量安全评估技术和质量安全追溯技术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一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技术进步就是指这种关系的正向变化。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农业生产中先进技术对落后技术的替代,表现为用同样多的农业资源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或者生产同样多的农产品只需要投入比以前更少的农业资源。广义上的农业技术进步。把除了不能用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来解释生产函数变动的其它任何导致农产品数量增加或成本减少的经济活动都统称为农业技术进步,它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印自然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也包括诸如制度、社会文化等与农业经济管理有关的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包括自然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农业生产函数农业生产是一个物质变换过程。为了经济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各种农产品的最大产量,我们需要弄清农业生产这个物质变换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如果把各种生产资源以及人的劳动统称为生产因素或投入,把最终获得的各种农产品称为产出,那末这种数量关系就是人们常说的投入产出关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效果是1959年我国经济学界提出来的一个名词。后来人们常用这个名词。随着技术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进展,便给予经济效果以一个确定的科学概念。这个科学概念就是:经济效果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反映人们从事任何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效果(结果)同所消耗劳动的比较。我国经济学界对这两方面的比较还有各种不同的表述形式,如有用效果和劳动消耗的比较,使用价值和劳动消耗的比较;所得和所费的比较;产出和投入的比较;满足社会需要和劳动消耗的比较;收入和支出的比较等等。各种不同说法都是表示经济效果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在不同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成本,是评定农业生产经济效果的综合性指标,是衡量补偿农产品生产耗费的重要尺度,是监督和控制生产支出的有力手段。因此,开展农产品成本核算工作,是整个农业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公社经济核算的中心环节。实践经验证明,搞好农产品成本核算,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改善农业经济管理,加强经济核算,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坚持生产经营方针,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有利于为领导机关正确指挥生产和国家制订农产品价格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辽宁农业经济效益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沛 《农业经济》2000,(1):9-10
一、农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一)农业经济效益的界定农业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生产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讲究农业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生产既多又好符合社会和个人需要的农产品。农业经济效益与投入、产出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现代系统论的观点阐明农业规模是由生态规模、技术规模和经济规模复合而成。本文通过生态规模,技术规模、经济规模相互关系的论述,将农业规模划分为生态经济规模和技术经济规模两种类型。生态经济规模是以生态规模为基础,着眼于劳动的自然生产率的提高,目前兴起的生态农业就是建立在生态经济规模基础上的能量自我维持系统;技术经济规模则是以技术规模为基础,着眼于劳动的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西方国家以及人少地多的地区所采用的机械化农业就是以技术经济规模为基础的。现实有效的农业规模应该是将生态经济规模和技术经济规模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合理规模结构。  相似文献   

8.
一、劳动积累在现阶段农业投资中的地位 劳动积累是指直接劳动形态的积累,即活劳动的积累,是现阶段农业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劳动积累与农业生产过程中一般的活劳动投入不同,它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或部分价值,直接作为生产基金体现在所形成的同定资产上,作为生产资料而存在。比如兴修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其活劳动支出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当年收获的产品中得到部分补偿,而当年不能得益的那部分活劳动支出,则作为劳动  相似文献   

9.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将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以使投入同样的资源取得更多的农畜产品;或者取得同样多的农畜产品,投入更少的资源,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所要求的。节约社会劳动,充分利用农业有限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效果,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节约时间规律的要求,马克思说:“一切节省,归根到底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所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主要以农户为单位开展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作为农业经济组织基础经济实体的农户,却普遍未实行会计核算。由于缺少农户经济组织的会计信息,无法了解其财政状况及经营成果,也无法区分家庭财产与经营资产;无法区分家庭收入与生产经营收入;无法区分家庭支出与生产经营支出。农户无法进行有效理财,实现财务收益最大化。为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必须实行农户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垦区是北方边疆地区以谷物农场为主体的农垦企业群体,它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跻身国际经济大循环方面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黑龙江垦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农产品生产数量较大,建立了一批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近年来新建一些农产品深度加工的现代化企业,外贸机  相似文献   

12.
调整作物布局要从经济角度看,对于评价经济效果应当选用哪些指标,如何进行计算和分析才能正确地反映出经济效果的大小,达到调整作物结构的目的,我们谈点看法。一评价经济效果必须正确选择经济指标。经济效果是一个含有具体经济内容的数量概念,它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与劳动占用劳动成果的比例关条,可以用数量关条表现出来的,即可以通过具有一定经济内容的数值指标来反映。但是由于劳动消耗中的活劳动消耗  相似文献   

13.
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质量效益型农业,相对于以往单纯追求产量为目标的数量农业而言,是指在保证农产品总量,特别是粮食产量适度增长的前提下,以品质优良和结构优化为核心,追求高效益为目标,以技术和管理创新为推动力的开放性农业。它以数量型农业为物质基础,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思路,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品质优良 具有更好的口感和观感、更高的单位营养价值,更有利于保健和更顺应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消费农产品,首先要从数量方面满足身体需要,在其基本食物得到保障后,自然会对农产品质量提出更新的要求,即能从消费农产品中获得更多的享…  相似文献   

14.
一、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构成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正确地计算和评价各种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而要能够完成评价的任务,首先就要有一个可以用来衡量经济效果优劣大小的尺度。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就是这样的一种尺度。我们在前面讲过,经济效果是指生产的有用成果与因此而消耗或占用的劳动的比例关系,所以经济效果的计算公式应当是: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所面对的问题较为复杂。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农产品推动经济发展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论述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分析了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措施,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背景(一)调整结构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要求。1978年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一是依靠农民积极性提高后,劳动力大量投入;二是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后,比较经济利益的驱动;三是乡镇企业发展,优化了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四是以农业产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经营体制改革,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发展。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较慢,农产品出现局部性和结构性过剩,反映在市场需求不旺,价格持续走低,大部分农产品积压卖难问题严重,数量与质量、品质矛盾突出,农发行国际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农业投资效果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月7日在山西省忻县召开。 讨论会根据十二大提出的“把我国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启东市外向型农业发展,瞄准国际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快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把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了组织领导、加大了政策扶持、壮大了农业出口企业,农产品出口水平名列全省前茅。一、启东市农产品出口现状一是出口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10年,全市出口企业28家,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理论上梳理了财政支农支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并选取中国30个省域2008—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索洛余值法测度农业科技进步率,构建基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全国整体还是东部、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作用,且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2)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农业科技进步的中介效应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3)农业科技进步对财政支农支出驱动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单门槛效应。当农业科技进步跨过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更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视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协调发展等角度提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农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政府财政的扶持,那么作为支撑农业发展的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否存在着积极影响?本文使用中国31省市的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和地区差异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变化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的差异.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显著的效率损失,主要来自技术效率损失,但从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看,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年均增长3.4%,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不变的投入要素,如果消除技术效率损失达到前沿生产面,农业生产总值还可以增加55.22%,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进一步分析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弹性系数为0.272,即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业技术效率增加27.2%,增加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可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同时中国农业技术效率与经济地理条件相关性很大,农业技术效率因区域差别.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显著高于经济落后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农业技术效率远高于全国水平及中西部地区.为缩小区域间农业技术效率差距,建议各地政府应适当调整财政支农支出水平,提高中西部地方财政农业科技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