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两湖地区的玉米和甘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胜生 《中国农史》1993,12(3):47-57
玉米和甘薯在明代中晚期即已传入我国,但两湖深居腹地,直到清初康熙年间才见种植。本文主要对两湖地区这两种作物的来源、推广和产区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指出(1).该区玉米具有多源融汇特征,但最早入境的是海路传播源;而甘薯湖南主要直接来自广东和福建,湖北则多从邻省辗转移来。(2).该区玉米和甘薯传入不相先后,大规模的迅速推广也都从人口压力显得严重的乾隆中期开始。(3).该区玉米主要产于西部山区,甘薯主要产于南部山区和东部山区;湖北玉米产区广于甘薯产区,湖南甘薯产区广于玉米产区,具有互补特征。  相似文献   

2.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圣钟 《中国农史》2006,25(2):12-21
目前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针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传播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主要农作物种植趋势是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但过程相对缓慢;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农作物中,粮食作物的种植与传播较经济作物更为广泛;清代是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外来作物在凉山各地始种时间有先后,不能笼统地界定其传入凉山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清代玉米在陕西的传播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占军 《中国农史》1998,17(1):112-112,F003,106
玉米原产美洲,到十四世纪的元代,我国已有了玉米的种植。在清代陕西的方志中,玉米别名较多,计有玉蜀黍、包谷、金稻黍、玉黍、玉米、御麦、蕃麦、包粟、御谷、玉谷等十种。其品种则有象牙白、间子黄、火炕子、野鸡啄等至迟在清代初年,玉米即已传入陕西省。康熙七年《咸宁县志》卷1《星舆·物产》所载之“玉麦”,即是清代陕西种植玉米的最早记载。而同州府关于玉米的最早记载,见于乾隆五十二年《华阴县志》卷2《封域·方产》。凤翔府关于玉米种植的最早记载,见于嘉庆《扶风县志》卷4《赋役·土产》。据说,此时的扶风瘠地已是“皆…  相似文献   

4.
西渐生态移民问题及中东部地区在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搞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学者们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从技术和政策层面提出了许多观点。本文试图以西部农牧民“越穷越垦 ,越垦越穷”之恶性循环的内在逻辑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中东部地区的关系为切入点 ,探讨中东部地区在西部生态移民中的作用 ,以期促进西部生态环境的建设。一、西部农牧民“越穷越垦 ,越垦越穷”之恶性循环的内在逻辑正像中东部地区人民夜以继日辛苦工作发展生产振兴经济一样 ,西部地区的人民也一样有生存和发展经济的权利。而且 ,西部经济环境脆弱地区贫困人民的生存权和发…  相似文献   

5.
玉米在山西的传播引种及其经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在明代晚期即已传入山西,但直到光绪年间,玉米才在山西得到普遍种植。本文通过对山西与相邻各省在玉米引种时间上的比较分析,对山西各县区玉米别称的来源及玉米传入山西的途径和时间做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归纳,进而指出玉米这种高产作物对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丁一  吴铀生 《农村经济》2000,(11):31-32
天然林禁伐与保护工程 (以下称“天保工程”)的建设在四川占 70 %以上 ,而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又承担着 70 %以上的在建工程。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原本属于贫困地区和经济欠发展地区 ,建国以来这些地区主要以木材砍伐为经济和财政源头。“天保工程”的实施断绝了原有的经济和财政的来源 ,退耕还林也使部分农民转变了生活来源。如何在实施“天保工程”的同时又能发展当地经济 ,我们认为只有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才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一、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四川民族地区目前面临产业结构大调整 ,即从过去对原始森…  相似文献   

7.
通过归纳玉米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储藏容易出现的问题,对玉米保管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玉米保管过程中的几个重点环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温春来 《中国农史》2004,23(4):81-87
清初以前的黔西北是一个汉人稀少的多民族杂居地区,以畜牧业、原始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本文探讨该地区精耕细作农业兴起的历史过程,并将这一过程与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的开拓以及移民运动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金煌芒果是白象牙芒果和凯特芒果的自然杂交后代,由我国台湾省黄金煌先生选育而成。1999年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攀农集团大祥果品开发有限公司、攀枝花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台湾、海南引入四川攀西地区进行试种栽培。2001年试花、挂果,随后在攀西地区金沙江、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司、厂家在做养殖方案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并且配合当地传统养殖模式,加以改进、创新。同时需要大量试验来验证新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才能全面的推广。下面是笔者将一个四川遂宁地区的养殖户2011年的养殖情况统计分析出来,故与大家分享!一起探讨云、贵、  相似文献   

11.
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看清代直隶农村的银钱流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 《中国农史》2005,24(1):109-115
清代民间银钱流通、银荒以及银钱比价,历来为学者所关注,见仁见智。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提供了清代直隶农村银钱流通方面的珍贵史料,可供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满族统治者为保护祖宗的发祥地,把东北划为“四禁”地区,森林得到较好的保护。但其他地区,随着人口过快增长,为安抚流民、解决粮食问题,清政府不得不采取鼓励毁林开荒的政策。致使各地森林大量消失,由此所引起的生态后果极为严重。由于永定河、黄河、长江等河流经常泛滥,清代皇帝多提倡河堤植树,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解决国家财政,供统治者消耗,清代在各地设税关征收林业赋税。清朝政府虽颁布过一些与林业有关的护林植树诏令或条文,但没有全国统一的森林法规。地方上的山林保护,主要依靠乡规民约。因而护林碑大量出现,但所起作用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13.
清代前期地权分配的南北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冈 《中国农史》2004,23(3):46-51
本文计算清代前期休宁及遂安两县地权分配之吉尼系数,两者均远低于河北之获鹿数字,证明以往认为南方地权高度集中之看法不正确。  相似文献   

14.
清代四川粮食亩产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邦君 《中国农史》2005,24(3):59-69
四川是全国著名的稻作区之一,清代四川粮食平均亩产约为222.58千克/市亩,平均每个成年农业劳动力一年约可生产原粮1423千克,可养活连其自身在内的4口人。18世纪中期,四川一个普通农民全年所得,大约表现为银13.04两,或钱10400余文。清代四川农民以“过密化”为代价,使粮食总产大幅度增长,而清末粮食亩产急剧下滑,折射出重大的社会危机。当时四川余粮、粮食消费、农村基本生活情况,与粮食亩产、劳动生产率紧密相关,并为后两者的合理估测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从清代安徽经济社区看基层社会乡族组织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研  毛立平 《中国农史》2002,21(4):78-87
乡族是区域基层社会中众多族姓基于公共事业活动和文化信仰而形成的、共同领导和协调公共事务的实体组织。清代安徽各家族、宗族组织 ,在以市场网络、水利设施为标志的共同的经济活动中 ,组成了“互动”“共生”的乡族组织 ,由邑绅为代表 ,共同统治着基层社会的经济社区。这一模式 ,在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研究中 ,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明清以来山西水力加工业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峰 《中国农史》2005,24(4):116-124
尽管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状况与历史时期已无法相提并论,但其境内主要河川及泉水灌区的水利型经济却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水力加工业尤其水磨非常普遍,数量惊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环境的变化固然对水力加工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影响,但远未达到完全衰退的地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电动机械的广泛应用以及水库建设、挖煤采矿、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河、泉干涸等原因才使得传统农业社会中这一重要动力机械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台湾的稻米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的种植业以稻米生产为主 ,荷据时期 ,荷兰人为了长期霸占台湾 ,不得不鼓励汉族移民种植水稻。明郑时期 ,粮食供应一直困扰着郑氏政权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 ,立即开垦荒地 ,发展生产 ,使台湾的稻米生产得到较大发展 ,基本实现粮食自给。清代统一台湾以后 ,台湾稻米生产发展更快 ,到乾嘉时期 ,台湾已成为我国东南的粮仓 ,不仅自给有余 ,台米还源源不断地供应大陆各地  相似文献   

18.
冯志杰 《中国农史》2006,25(4):24-30
本文对晚清时期农学书刊的出版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该时期农学书刊出版的基本态势、特点、重要出版物及其对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晚清时期农书出版沿着传统农书与翻译引进西方近代农学出版的两条轨迹演进.但前者不断趋于衰落,后者则呈现出比较强劲的发展态势。晚清时期农学期刊的诞生,是农业科技传播领域的一个创举,也对近代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甜玉米籽粒和玉米须中水解氨基酸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研究甜玉米籽粒和玉米须中氨基酸的组成。方法:采用日立L-88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色谱条件:标准分析柱4.6mm×60mm,反应柱温度57.0℃,反应器温度136℃,测定了甜玉米籽粒和玉米须中水解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籽粒和玉米须中均测定出16种氨基酸成分,其中必需和半必需氨基酸有12种。籽粒中的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2.44%,玉米须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3.24%。结论:甜玉米籽粒和玉米须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值得大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清代新疆的水资源分配制度,有制度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新疆存在多种类型的争水矛盾,因此新疆分水,亦有多种类型,有县与县之间的分水、同一水源下各干渠间的分水、同一干渠下各支渠的分水、同一干渠或支渠下各村庄之间的分水、同一流域或渠道下不同屯垦户之间的分水。分水的工程技术措施是有分水闸口,由民夫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