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了资产减值这一稳健做法,由原来计提的"四项准备"扩展到"八项准备",这样将进一步夯实我国的会计计量基础,使企业所提供的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会计制度及准则的这一变化,本文将就有关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及其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现行制度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无论是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还是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提取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其原因是要充分体现会计核算的稳健原则,提前估计企业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准确计量企业所拥有的资产。 一、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及会计处理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坏账损失核销的方法只能采用备抵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金,但坏账准备提取的范围和提取比例与分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所不同,股份有…  相似文献   

3.
为体现会计的谨慎性要求,现行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年末可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计入管理费用。这一规定从计提范围上看是非常明确的,即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仅限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则不够明确,是按应收账款总账余额计提,还是按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之和计提,还是按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数字计提,还是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计算的数额计提。现将对已经明确的计提范围和尚未明确的计提基数简述如下: 首先,就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来说,各行业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为应收账款,这就排除了预收账款、预付…  相似文献   

4.
谈资产减值准备金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不仅对会计的几大要素,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规定了统一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而且对于不符合资产定义的各项财产,规定都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本文通过《企业会计制度》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比较,谈资产减值准备金方面所发生的一些变化。一、计提种类发生了变化原《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只要求计提“四项准备”,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而新《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计提“八项准备”,即在原“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近日制定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1992年开始实施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作了全面、系统的修改,原制度既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也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而新的会计制度则专门用来规范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表现在规范股份有限公司的利润指标和财务报告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使之更加规范、公允和国际惯例化。1.关于计提坏账准备。以往企业大都是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新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比例由企业自定。这样规定更为切合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计提坏…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为了解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具体准则的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我们对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重点调查。一、调研内容及存在的问题1.应收款项及坏账准备的计提。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计提方法、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渐进改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也在不断地改进。1998年之前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资产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进行了简单规定,缺乏强制性要求。1998年,财政部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计提“四项准备”,即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8.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正面效应。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仅可以成功地挤压企业资产中的泡沫成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增强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财政部1999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简称《补充规定》)中明确规定,国内的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根据本公司的经营具体情况计提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内的四项资产减值准备。通过将近两年对《补充规定》的实践检验和进一步考量,财政部又在2001年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中,将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由《补充规定》允许计提的四项  相似文献   

9.
坏账准备是指为防止应收款项发生坏账造成企业费用在时间上失衡而预先计提的资金准备。因为应收款项能否全部收回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可以说应收款项是一种准资产形态的不完全型资产,对其可能发生的损失必须计提坏账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一、坏账准备核算应遵循的原则(一)比例计提原则。由于坏账损失的多少与应收款项的数额大小、应收款项风险程度有直接关系,所以计提坏账准备应该以应收款项账面余额和财务风险大小确定计提比例进行提取。(二)均衡计入原则。由于计提坏账准备的目的是为了…  相似文献   

10.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应收账款或赊销款,因对方经营的不可预见因素,存在着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等问题,导致坏账损失。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没有把握收回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不能对坏账损失直接转销,而必须采用备抵法进行坏账损失核算。因此,企业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  相似文献   

11.
<正>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统一销售业务或提供劳务服务,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在进行销售或提供劳务时就会发生应收款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是合作社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务上存在着不确定性。为提高会计报表质量,给报表使用者提供准确可靠信息,合作社也应当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一、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一)坏账准备的核算与涉及科目合作社计提坏账准备应按规定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应收账款或赊销款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存在着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等问题,从而导致坏账损失。为此,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和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没有把握收回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不能对坏账损失直接转销,而必须采用备抵法进行坏账损失核算。因此,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  相似文献   

13.
《农村财务会计》2004,(6):11-15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恢复的处理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价值得以恢复,因资产价值恢复而转回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应计入当期损益,并增加企业的利润总额;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已提取减值、跌价或坏账准备的资产,如果在纳税申报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因价值恢复而转回的减值准备应允许企业进行纳税调整,即原计提减值准备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在价值恢复时,因价值恢复而增加当期利润总额的金额,不计入恢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1.纳税调整金额的计算对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因价值恢复产生的纳…  相似文献   

14.
潘云波 《绿色财会》2007,(10):47-47
资产减值最早是从两则两制中的坏账准备进入我们中国会计人的视野的,到股份公司会计制度计提四项准备,再到企业会计制度计提八项准备,我们的监管层不断地在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要夯实资产,挤干水分,要不断地贯彻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前,《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在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企业中广泛实施,对坏账准备的计提与处理的规定都与税法的规定不尽相同,使得一些企业在会计核算与缴纳税款方面出现了差错。为帮助会计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二者的区别,本文试对双方差异做如下分析:一、坏账准备的管理办法不同会计和税法中均允许采用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预计坏账损失,但二者在管理办法上存在较大差异。《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指出: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否定了坏账核算的直接转销法。在管理方式上也充分尊重企业会计主体自身的管理权限,由企业自主确定计提坏账准…  相似文献   

16.
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年末或半年度的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市价低于账面成本,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没有把握能够全部收回的,经批准其差额必须提取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在利润总额前扣除.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0)84号文的规定,除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按年末余额的5‰计提的坏账准备可在税前扣除外,其它各项任何形式的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这样经纳税调整后,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的上述前三项准备余额即是税后的,坏账准备金额由税前和税后二部分组成.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应收账款分别扣除各自的准备得到的净值,从会计意义上来说是该项资产的年末市价或变现价,但其税务意义是什么呢?当市价回升等原因,冲回各项准备时,已交纳的所得税又该怎样?如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等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显然混淆了税前与税后的区别,给企业核算带来错误.如何处理上述情况,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规定,笔者以短期投资为例,通过"递延税款"科目,试图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而税法的目的主要是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由于两的目的不同,所遵循的原则也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原则的差异导致会计和税法对坏账准备的处理不同,下面仅就坏账准备从计提方法、计提范围、计提数额比例等方面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异同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8.
资产减值最早是从两则两制中的坏账准备进入我们中国会计人的视野的,到股份公司会计制度计提四项准备,再到企业会计制度计提八项准备,我们的监管层不断地在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要夯实资产,挤干水分,要不断地贯彻谨慎性原则。但实务中又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减值准备成了许多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利润增长比较快的时候,就多提一些,为以后年度做秘密准备,当利润不够时,再将减值准备转回,从减值准备这一蓄水池中回流一部分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9.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在计提坏账准备的条件下,会因为计提坏账准备的多少,而使得计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的金额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利于全面反映债权人因债务重组而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  相似文献   

20.
国有建筑企业在经营项目及对经营者经营业绩考核的特殊性,使得呆账、坏账对国有建筑企业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主要就建筑企业如何合理确认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计提坏账准备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