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2005年江西省种粮大户种粮效益非价格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种粮大户种粮效益与粮食经营规模、机收面积和家庭人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种粮农户的文化水平、性别、年龄等因素相关性不强。这一结果说明当前农村农业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农业投入中劳动力的替代效应逐渐下降;同时,这也是当前政府在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与引导的结果,说明当前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政策是有效的。即推动粮食主产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和适度规模经营,对粮食主产区的良种补贴和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补贴,有利于种粮大户种粮食生产效益的提高。同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物化水平,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在不同文化水平的粮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安徽省太和县是皖北农业大县,这里农耕文化底蕴深厚,群众种粮养畜历史悠久。10多年来,全县粮食生产连上台阶,单产、总产屡创新高,常年种粮面积突破300万亩,粮食总产超百万吨。太和已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创新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3.
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根本任务。与此同时,还必须保证粮食主产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两者不可偏废。特别是保证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收入稳步增加,关系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直接影响农民致富奔...  相似文献   

4.
当前,粮食的产、购、销形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经营的格局。国家以免除农业税和增加农业“直补”来促进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粮食的总量平衡和粮食安全。从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粮食生产实行“订单农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广优质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质量,增加粮食产量.农民增产增收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对策林世弟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了一个飞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讲求经济效益,农业也不例外。当前,种粮效益不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弱,生产的粮食自用部分增加,可提供的商品呈减少...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引起”农民断层”的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指出我国农村特别是粮食主 产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呈现结构性短缺,大量农民由第一产业流入二、三产业,由中西部流向东 部,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劳动力组成上看,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以中老年和妇女为主。” 农民断层”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目前种粮比较效益低、 种植规模小,从事种粮的劳动生产不体面、没尊严,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同时,”农民断层”的外 部诱因是城镇化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民择业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阶段。”笔者认为:我国南方水稻产区的粮食生产,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必须努力发展优质谷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才能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水稻生产效益跃上新台阶,才能实现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促进农民种粮实现增产增收。   一、发展优质谷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我国…  相似文献   

8.
搞好配套服务发展粮食生产江苏省金坛市农业规模经营者协会会长顾有龙随着江苏省金坛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上种粮效益偏低,农村出现了土地零星抛荒,边远低洼地无人耕种现象,这时一些种田能手便将这些地承包经营,涌现出一批种粮大户。到1991年底...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永城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耕地面积180万亩,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该市坚持把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走出了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但受地域、技术、劳动力等诸多因素影响,粮食生产任重道远: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大中城市转移,常年在家务农种粮的青壮劳力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0.
一、粮食生产后劲不足苗头的出现,为农村经济的第二步改革发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信号。 农业后劲不足,主要是指粮食生产的后劲不足,而粮食生产后劲不足,是指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失修与损坏,新设施建设难以维继,乡镇企业、农村居民住宅建设乱占滥用耕地现象严重,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下降这样一些事实。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失修与损坏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下降等,都标志着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条件的萎缩。这对粮食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将会发生长久的不利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主要表现在种粮土地上投劳与投资量的减少,这在相当范围的地区都是存在的。由于各种因素所致,这种投劳与投资量的减少,在有些地区和农户身上往往直接表现为土地撂荒和程度严重的粗放经营,这纯属于对土地自  相似文献   

11.
施美凤 《山西农经》2023,(18):96-98
为了解古田县粮食生产发展现状,通过走访该县农业农村局、一些涉粮农业经营主体、普通农户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古田县粮食生产基本稳定,但存在耕地面积减少、种植比较效益长期偏低、种粮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薄弱等问题和困难需持续关注支持,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农业生产方式逐步转变,农村土地流转加快,粮食生产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型方向发展,种粮大户、小农场、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促进了粮食生产,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晒场因素制约及粮食收获方式转变,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对于烘干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建设用地、投入机制等因素制约了粮食烘干设施的建设,成为粮食机  相似文献   

13.
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使物尽其用、地尽其力,关键是要让农民得到实惠。从生产渠道让农民得到实惠耕地利用率不高、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科学技术水平低、后劲不足、产量低等不利因素,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潜力所在。因此,必须挖掘潜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首先,要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政策。其次,千方百计增加农业和粮食生产投入。要在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基础性设施投入方面予以倾斜,以扩大保灌面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复种指数,以保面积达到保产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出现了劳动力老年化,耕地闲置、抛荒现象逐年增多.中央为了稳定粮食生产,出台了粮食保护价收购、种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从而调动了种粮农户规模化种粮的积极性,种粮大户也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吴江市松陵镇水稻种植面积8656.88亩,已有种粮大户9户(练聚1户、直港4户、农创1户、新营2户、联民1户),种植面积达2597.74亩(其中:整村整组流转4户,面积达2284.03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湖北省潜江市种粮大户发展迅速,对于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切实掌握种粮大户的发展状况,今年四月份,潜江市粮食局组成课题组深入各区、镇、办事处,对种粮大户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潜江市种粮大户发展现状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营管理》2006,(4):10-11
农业部加强13个粮食主产区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紧紧围绕总体目标,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指出,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繁荣农村经济;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另外,尹成杰表示,国家将采取5项具体措施发展现代农业。一要稳定粮食的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粮食质量、种粮的比较效益,特别要加强13个粮食主产区建设。二要优化农业的区域化布局,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特别是发展专业…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粮食的产、购、销形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经营的格局。国家以免除农业税和增加农业"直补"来促进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粮食的总量平衡和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于2008年3月27日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出更加明确、直接、有力的信号,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粮油市场价格普遍攀升,国家陆续出台了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惠农措施,按理说,广大农民应该成为粮价上涨的受益者,然而笔者日前在农村采访时,农民却普遍反映农资价涨“猛于虎”,种粮刚尝到一点甜头,就被农资涨价“吃了”政策利好,种粮越来越没有赚头。农资作为事关农民利益和粮食生产的特殊商品,如何走出粮价小涨——农资价随之大涨的恶性循环,农民急盼政府伸出有形之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土地流转的速度逐步加快,种粮大户不断涌现。据统计,目前河南省种粮大户已达11000多户,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成为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