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我国公益林建设现状入手,分析公益林经营现存的问题。以经济学理论为支撑,借助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对公益林进行经济学划分,将其按照非私有物品的特性,分为完全公共物品属性的公益林、非完全公共物品属性的公益林、部分具有私人物品属性的公益林、可参与市场交易的公益林。在这种划分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资金来源方式、补偿方式及管护方式。最后给出了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需求迅速扩大,财政投资已无法有效满足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实际需求。通过市场化渠道获取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将是大势所趋。市场形成的关键在于建立需求。生态公益林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由于非竞用与非排他属性,私人对公共物品投资需求的建立必然需要通过责任的限定来实现。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碳排放权制度基础上,将CDM机制与PPP模式结合运用以实现生态公益林永续经营的可行性。并对这一模式操作层面所需考虑的具体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给予一定补偿,解决了长期无偿使用生态价值问题。但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商品林价值的提高,目前生态补偿标准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多渠道筹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突破制约生态保护的资金瓶颈。本文就如何多渠道筹措资金.以解决补偿标准偏低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
生态公益林补偿是促进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分类补偿标准是生态公益林分类补偿的关键。该文经研究确定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的分类标准为生态重要性和脆弱性、林种,将生态公益林分成严格禁止区、一般禁止区、一般限制区和特殊限制区等4类,并在此基础上以林地租金、木材收益、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作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补偿依据,测算出各阶段的分类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5.
九龙江北溪龙岩段公益林的生态补偿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测算和分析九龙江北溪龙岩段公益林保护建设对福建省龙岩市国民收入的影响前提下 ,从劳动价值学说、生态补偿标准和公益林的公共商品属性以及社会性诸问题 ,探讨解决流域公益林生态补偿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公共物品理论和产权的公法限制理论对中国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研究提出,公益林产权制度的改革应遵循"分类改革"的原则,属于纯公共物品的公益林,采取国有化林权模式;属于准公共物品的生态公益林,坚持公益林所有权不变。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⑴建立公益林征用与管制制度;⑵优化公益林产权权利,合理落实经营与管护主体;⑶促进公益林产权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7.
关于公益林生产经营补偿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公益林是专门用以发挥其对环境公益作用的森林的统称。公益林的生产经营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而生态效益的特殊性决定了公益林生产难以实现在价值交换基础上的循环和再生产。也就是说,公益林生产经营补偿难以遵循商品生产经营补偿的一般规律和做法。那么,公益林应怎样补偿,才能确保其生产的不断循环呢?尤其是在当前公益林生产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探讨这个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1、公益林生产经营补偿的特殊性公益林生产经营补偿是指对培育公益林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人类劳动价值的补偿,其补偿标准应是凝结在公益林中…  相似文献   

8.
2004年,我国全面启动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并于2006年再次扩大补偿范围。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政策的逐步深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社会效益逐渐明显。一、我省生态公益林分布状况2004年12月辽宁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并组织开展了公益林区划工作。全省区划公益林面积5904.2万亩,占林地面积的62.0%。其中,重点公益林面积3434.3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2469.9万亩。  相似文献   

9.
通过森林碳生产的经济属性分析表明森林碳生产具有正外部效应,其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适当的价格补偿能够激励生产行为,通过考察林地、林木的机会成本去设定价格补偿的标准,提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森林碳排放权、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政策,补充森林碳生产补偿政策、多元化碳生产资金渠道,完善森林碳生产的投融资体制等3方面政策保障森林碳生产的价格补偿。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去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之后,建设和保护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已在全社会取得共识。为此,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就如何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作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就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资金来源谈谈粗浅的看法。一、开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998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八条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为此,全国各地开展了广泛研究,筹集的形式主要…  相似文献   

11.
Irene Ring   《Land use policy》2008,25(4):485-497
Local conservation efforts are often related to benefits at higher governmental levels. On the one hand, these efforts are strongly connected to local land-use decisions. On the other hand, activities such as sustainable water management 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 national or even global public goods. Therefore, spatial externalities or spillovers exist, which—if not adequately compensated for—lead to an underprovision of the public goods and services concerned.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transfers as an innovative instrument for compensating local jurisdictions for the ecological goods and services they provide across local boundaries. From a public finance perspective, fiscal transfers are a suitable instrument for internalising spatial externalities. However, most federal states use this instrument predominantl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public sector functions rather than for ecological one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ase of the ecological “ICMS” that was first introduced by a few states in Brazil during the 1990s. Part of the revenue from this value-added tax is redistributed to the local level on the basis of ecological indicators. In this way, the state level uses fiscal transfers to compensate municipalities for the existence of protected areas and other ecological services provided within their territories. The Brazilian experience illustrates that such fiscal transfers can represent both a compensation for land-use restrictions and an incentive to value and engage in more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at the local level.  相似文献   

12.
论证了森林碳汇的经济学特性,针对国际碳汇贸易蓬勃发展这一现状,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角度,对涉及国际碳汇贸易林业项目碳汇价值量的确定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涉及国际碳汇贸易林业项目的森林碳汇给项目所在国带来了2方面效益,即由碳汇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森林提供碳汇服务带来的生态效益,进而导出了碳汇价值量的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税的政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森林生态效益的外在性 ,使得其价值补偿无法实现 ,从而成为我国森林生态建设的根本性制约因素。为此 ,本文分析了森林生态税政策设计的前提 ,进行了诸种主要生态经济政策利弊的比较 ,认为森林生态税是一种兼有公正和效率的生态经济政策。以此为基础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森林生态税要素的设计 ,税收的归属 ,并对森林生态税制定的政策效应等问题 ,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生态公益林投融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接着对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公益林投融资体制的政策环境进行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建立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公益林投融资体制应注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国助民营是中国特色的林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森林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公共物品的观点,进而将公共管理理论同中国林情相结合,运用新的公共物品概念和分类方法,得出国助民营是中国特色的林业发展之路的重要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制定中国林业发展战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态公益林碳贸易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生态公益林碳贸易的内涵进行诠释,对我国生态公益林碳贸易的可行性分别从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分别从市场经济原则、公平性原则、透明性原则、计量客观性原则、监督保护性原则等方面对其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我国进行生态公益林碳贸易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认真分析民和县生态公益林近几年发展与建设的基础上,总结了民和县生态公益林当前时期经营管理与发展现状,对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探讨,提出新的经营管理与发展对策,实现生态公益林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促进民和县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讨农业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内容,研究其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作用,为促进和谐农村建设发挥农业地质作用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公共产品理论,公益性地质调查分类理论。研究结果:农业地质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主要属纯公共产品的公共服务业,是公益性地质工作,开展地质、地下水、土壤、地球化学、地质环境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在和谐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作用。研究结论:和谐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和粮食安全、农业发展规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土地整理等工作,对农业地质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需求,迫切需要加强农业地质产品调查与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方便、快捷、公开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森林碳生产的激励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指出森林碳生产的激励原因在其经济属性,包括公共物品特性与生产的正外部性;运用供求曲线对森林碳生产进行经济解释;论证了产权制度安排与碳价格给付的森林碳生产激励办法;指出产权制度安排激励办法的现实困难,提出尽快开征碳税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