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三次技术革命及其引发的三次产业革命将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推进到工业社会,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现代物质文明。从事生物性生产的农业,其分散性和复杂性的行业特点影响了它对现代技术的吸收和应用,使农业滞后于工业近200年,直到本世纪中叶才出现突破性进展,产生了以现代育种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为主导的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从本世纪初到1949年,世界粮食单产仅由每公顷93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年平均增长1.4公斤,粮食总产的增加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世界农业仍  相似文献   

2.
一、必须深刻认识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人类进入21世纪,新世纪科技将会有什么样的变革?如果把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应用为标志的技术变革作为第一次技术革命,把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技术变革作为第二次技术革命,那么人类目前正在经历以电子计算机通讯技术和信息资源处理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将把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向高潮,并最终促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就农业科学技术而言,20世纪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崛起,使世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显著特点是由于高技…  相似文献   

3.
世界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播、电话通讯信息化及科学计算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的新发展阶段。目前,在农业信息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日本等。美国是农业信息技术的领头羊,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紧随其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经历着以信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促使人类迈入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生产生活方式的信息时代。其中,对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1新农业科技革命促进粮食等主要食物生产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经过从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5.
国外农业旅游发展状况及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旅游在欧洲被称为“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最早起源于德国的山区和法国的沿海地区。而欧洲有组织的农业旅游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例如,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负责介绍农业旅游。欧洲的农场旅馆或称民宿农庄则起源于二战后。目前欧洲的农业旅游,已经历了19世纪30年代的萌芽期、20世纪中期的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后步入发展的成熟期,并走上了规范化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6.
论科技进步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 ,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动力 ,农业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以粮食生产为例 ,在 2 0世纪上半叶 ,由于整个世界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全世界平均每公顷粮食经过 50年的发展才由本世纪初的 93 0公斤提高到 1 0 0 5公斤 ,每年每公顷仅增长 1 5公斤。但是 2 0世纪 50年代以后 ,由于杂种优势理论、近代遗传学理论的创立 ,带动了现代育种技术的突破和种子产业的兴起 ,在短短的 3 0年间就导致了世界农业两次大的绿色革命 ,也就是世界粮食作物两次大的结构调整。一次是 50~ 60年代 ,以高秆改矮秆为标志…  相似文献   

7.
包平 《中国农史》2006,25(4):31-37
我国现代农业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历刚刚过去的百年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教育体系。回顾20世纪的发展轨迹,有筚路蓝缕的艰辛,有曲折动荡的苦涩。也有辉煌成就的慰藉。本文以20世纪中国农业教育的思想变革和学制发展为主线,尝试将百年农业教育划分为四个历史发展时期,并研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化席卷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广播、电话通讯信息化及科学计算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新发展阶段。目前,在农业信息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日本等。美国是农业信息技术的领头羊,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紧随其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越南也认识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正在加紧追赶。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中国农业的战略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新中国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发展轨迹上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前50年、新中国成立前30年以及改革开放后20年.在20世纪之初,中国许多思想家、革命家,面对中国辽阔的土地、落后的农业、饥寒的人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平均地权,振兴农业等一系列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农业发展情况看,粮食生产仍是农业的主体。从20世纪60-90年代中期,世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20世纪末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发展,粮食总量仍呈增加趋势。但是,随着耕地和淡水资源制约的加剧,粮食产量增长幅度趋缓,加之粮食用途拓展,粮食供求由过去的基本平衡转为明显偏紧,  相似文献   

11.
创新农业执法体制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业执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植物检疫执法。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执法工作先后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到规范创新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执法机构从无到有、执法队伍从弱到强、执法任务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随着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的发布实施,农业执法领域大大拓展,农业执法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2.
农业旅游是现代农业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已成为农业产业升级和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19世纪30年代的萌芽期、20世纪中期的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后步入发展成熟期,农业旅游已具相当规模。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旅游发展非常迅速,农业旅游收入占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逐步提升。历史发展和实践经验证明,农业旅游对于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民就地安置、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低碳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有明显成效。综合起来,国外农业旅游可以归为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农业发展情况看,粮食生产仍是农业的主体.从20世纪60~90年代中期,世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20世纪末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发展,粮食总量仍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土面积936.3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4位.耕地面积1.29亿公顷,人均耕地0.84公顷。美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均匀,适宜农作物生长。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世纪40年代。美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化,70年代又全面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从而使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粮食生产在美国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粮田占全部耕地达到3/4,粮食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首位.粮食出口量约占世界粮食出VI量的50%,库存约占世界粮食库存的30%。  相似文献   

15.
由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世界范围的“绿色革命”,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不但跟上而且超过了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世界粮食市场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但是,满足市场需求并不意味着能够确保粮食安全。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因为贫困而无力购买粮食,因此世界目前的市场需求并没有体现他们的需要。世界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93亿,比目前增长50%。世界农业仍将面临能否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的重大挑战。要想掌握世界粮食供求和粮食安全的未来情况,不仅要研究世界粮食市场的短期变化趋势,更要深入研究具有长远影响的推动因素,例如收入增长、人口增长、农业资源、农业技术更新等。深刻了解世界粮食供求现状,深入分析具有长远影响的推动因素,准确预测世界的人口增长、人口分布和粮食供求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正确制定长期的粮食生产政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论国际粮食科技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世界粮食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20世纪世界农业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19世纪开始的农业科技革命。但是,农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全球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FAO最近发表声明指出,由于人口过快增长,给土地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约36亿hm2土地正受到荒漠化的严重威胁。生态与环境的灾难,正抵消着科技进步给农业带来的正面影响,而且严重地制约着未来世界粮食的发展。如世界粮食增长趋缓,20世纪60年代世界的年均谷物增长率为3%,90年代2%左右,预计2010年将降到1.8%,粮食和食物供不应求势成定局。因此,农业包括粮食科技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粮食和食物短缺问题的时代理念。  相似文献   

17.
《粮食问题研究》2009,(5):43-43
第一,平衡粮食供应和粮食需求的关系。要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加强国际农业合作,大力开展科技研发,突破粮食增产技术瓶颈,努力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给,使粮食供需保持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18.
1992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9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与会者是海峡两岸知名农业经济学家、对中国农业颇有研究的海外学者和中国留学生。对会议上提供的论文,我们分门别类,加工整理,结集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论坛》一书,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今年7月可望问世。本书荟萃了会议上提供的64篇论文,70余万字。它适读面广,可供高等院校师生、经济科学研究人员、经济管理干部、政策研究者和决策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的提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扭转了我国农业长期缓慢、停滞的被动局面,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粮食产量连续数年超常规增长。从1979年到1984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了6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第一次突破了4000亿公斤大关,全国人均粮食接近400公斤,基本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世界上虽然还属于较低水平,但对我国这样一个占世界耕地面积7%,而人口占世界22%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已经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粮食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成为了一个食物和粮食自给率最高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这是在日前召开的“面向2030年的中国农业政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黄季规研究员所作出的论断,该问题也引起了各国与会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