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21亿吨,国内粮食供需在总体上可以保证基本平衡。但是,受到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重心逐渐向东北、华北等种植资源禀赋富集的地区集中,粮食消费继续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人口稠密地区,国内粮食流通呈现出"北粮南运"的态势,粮食流通作为国家粮食安  相似文献   

2.
纵横录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7,32(1):55-57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2006年12月15日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粮食供求格局变化将表现出3个特点:一是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目前中国的产需自给率大体在97%左右。但从分品种看,玉米产需基本平衡,小麦、水稻供求偏紧,大豆存在较大缺口,薯类生产增长较快。从消费用途看,口粮消费有所下降,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明显增加。从长远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制约和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很大。而随着人口增长,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粮食消费量继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因而紧平衡将是中长期中国粮食供求的常态。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粮食供求的主要矛盾是产量下降,库存减少,逐渐呈现供不应求之势。2004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才使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国粮食总产量虽然比上年增产387.5亿公斤,但仍与历史最高水平相差甚远,粮食产需仍存在较大缺口。  相似文献   

4.
l粮食生产、市场变化趋势 1.1粮食产量继续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 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供应有保障,市场基本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长0.9%。这是继2004年以来取得的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总体上国内粮食供给比较宽裕,表明我国在新的形势下,有保障国家口粮安全的物质基础。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这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但我国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6.
《粮食问题研究》2008,(5):38-38
粮食库存消费比高于安全线 最近,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这轮国际市场粮价上涨,主要是近年来全球粮食供需偏紧所致。中国的粮食已连续四年丰收,目前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1 2004年国内稻米市场回顾,1.1受政策支持,2004年国内粮食大幅增产。3大谷物产量同时增加。1.1.1 全国粮食总产激增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469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88亿公斤,增长9.0%,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粮食单产每667平方米308公斤,比上年增长6.6%:粮食单产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粮食转化是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农业连年丰收,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国粮食年总产量1979—1982年四年平均达到6,017亿斤。在此基础上,1983年猛增到7,750亿斤,比前四年年均总产量增长28.8%。1984年全国粮食达到8,000亿斤,又比1983年增产250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的逐年大幅度增产。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中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粮食2004~2007年连续4年丰收,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在2007年底出现的粮食增产,粮食价格却上涨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多方面造成:首先,国家粮食储备对目前粮食价格稳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短期内由于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及国际粮食期价处于整理阶段的原因,国内粮食期价不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甚至国内粮食供应这种紧平衡状态将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