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这是深化林业改革、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实现林业集约化经营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森林保护、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于林业企业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这是深化林业改革、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实现林业集约化经营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森林保护、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加强森林培育是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可持续经营的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森林培育是林业的永恒主题。东北林区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木材生产战略基地。实施天保工程后,森林培育的扶持政策仍然缺位,措施不力。要长期坚持科学培育,合理利用,促进天然林顺向演替,实现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措施:建立森林科学经营体系,实施分类经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解决经营主体经营权;完善森林调查方法,强化森林经营方案的法律地位;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建议:延长天保工程期,把重点落到森林培育上;建立森林抚育专项资金;改革森林抚育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加强育林基金管理;依法编制和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完善法制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生态林业建设在全国生态林业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其森林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两种。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快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和尽快建立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是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森林生态的建设尤为重要,因此我国需要不断研究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就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措施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贯彻生态优先的林业经营原则,解决当代经济社会对林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将林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必须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改革传统的以经济效益核算为中心、重采轻育、采育分离的林业会计核算体制,建立以森林生态效益核算为主体、采育有机结合、永续利用森林资源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 一、对发展生态林业的认识什么是生态林业?当前林业界的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经营林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森林高质量的生态效益,创造多种效益的生物量,根据山区、林区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学和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创造复层次结构、多功能效益的复合经营系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筹资方式在生态林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林业是以森林生态环境效益发挥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经营业。生态林业经营也需要货币资金的投入,但由于生态林业存在外部效益溢出,因此其生产成本无法完全通过市场交换进行弥补。生态林业资金筹集的关键是要克服森林生态环境效益存在的“市场失灵”,实现资金由投入到补偿的循环链。西方经济学中在论述公共产品及其经济外部性时,除了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代表的政府干预解决方案外,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坚持认为市场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包括经济的外部性,有代表性的是科斯的环境产权理论。科斯认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只要产…  相似文献   

9.
王平 《山西农经》2014,(5):54-55
基于低碳经济的条件下,本文针对当今我国林业的森林抚育项目展开了细致的剖析,研究低碳环保理念下的经济发展应如何实现林业森林抚育所带来的各项效益,并对森林抚育当中的各项效益进行了价值评估,希望有助于今后林业森林抚育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应德国、法国和瑞士林业主管部门的邀请,经省政府批准,以副厅长杨幼平为团长的浙江省林业考察团,于2012年9月7—18日,考察访问了上述三国的城市森林、乡村绿化、森林经营等林业生态建设情况,并就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欧洲三国良好的林业生态给我省的"森林城市"创建、平原绿化、森林抚育和"四边"绿化等工作带来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分类经营森林 发展商品林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类经营森林发展商品林业张宗辉,林少山根据分类经营是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改革传统的经营方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制度,才能促进林业的发展。一、商品林业发展的问题商品林业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森林经营。无论森林发挥什么样的效益,作...  相似文献   

12.
关于森林经营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经营包括森林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森林抚育、城市森林的建设等。中国长期以来不重视森林经营,这既与人们对林业的认识有关,也与中国的人事干部制度和法制不健全有关。为促进森林的科学经营,一方面要改革林业管理体制,赋予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更大的权限,保证林业的民主决策;另一方面,放权让利,在确立经营者自主经营的同时,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低碳经济的森林抚育经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对与低碳林业密切相关的森林抚育经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低碳经济下发展森林抚育的必要性、实施森林抚育的方式以及森林抚育对低碳林业的贡献,并对低碳经济下森林抚育的效益进行了价值分析,提出了低碳经济下通过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建立补贴机制、制定科学的森林抚育方案等措施开展森林抚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结合山西地理环境、林业特点、气候特征,分析了树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及人类活动对森林分布的影响,为合理进行林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提出植树造林、经营森林、预防或减少灾害性天气对森林抚育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制定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充分贯彻生态优先的林业经营原则,解决当代经济社会对林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将林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必须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改革传统的以经济效益核算为中心、重采轻育、采育分离的林业会计核算体制,建立以森林生态效益核算为主体、采育有机结合、永续利用森林资源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本文拟对制定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展开全面的讨论,从而对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的核算体系、核算对象和总体思路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以确立全新的林业会计核算概念…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是以林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忽视了生态及社会效益。当前,林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从“木材利用”转变为“生态利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林业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林业会计核算不仅要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更应从社会及生态效益出发,构建基于生态林业理论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一、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缺陷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经营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林业阶段,林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在“木材利用”原则指导下的林业经营以森林的经济效益为主,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导致森林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林业陷人“两危一困”境地。同时,林业会计核算也围绕“木材利用为中心”进行,没有把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7.
森林具有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效益。以森林为经营对象的林业生产及其目的也具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对已经恶化的环境加以治理,达到国土保安的目的;二是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从中获得林产品和林副产品,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的物质需要。二者紧密结合,不可分离。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仅仅是以经济效益作为生产的目的。这就是林业生产失误多的根本之所在。湘赣丘陵区之所以成为我国亚热带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为扎实开展森林抚育经营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森林抚育经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大力提高我省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加快推进“森林浙江”建设,5月21—22日,省林业厅在建德市召开了全省森林抚育经营试点工作现场会。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省政协常委、社法委主任方泉尧参加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参事于涟出席会议。会议由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幼平主持。  相似文献   

19.
森林综合效益的经济计量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综合效益的经济计量与评价是确切评估森林作用,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依据。森林综合效益是指在一定立地条件下,单位面积林地所能获得的可经营利用的林产品产量、产值及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效益利用量的总和。一般来说,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互矛盾的,生态效益高的森林(如防护林)直接效益低,而经济价值大的森林(如经济林)其防护效益则较小,兼顾森林的综合效益意味着在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作出选择,即根据不同经营目的在二者之间作出选择。如果一个林区经营森林的目的是以发挥森林生态功能为主,则森林布局的原则应以防护效益大的林种(如防护林)及树种  相似文献   

20.
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乎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以森林可持续经营、近自然育林、多目标经营等相关理论为指导,认识森林生长过程与机理,集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关键技术,组织与管理森林经营活动,科学编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方案,模拟预测和优化管理森林经营,协调森林经营的多目标效益,推进我国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