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山东蒙山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山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全区共有各类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6大类30多个亚类,各类资源在区内又交互分布,形成良好的空间组合结构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蒙山开展各种旅游活动的资源与环境条件优越,本文分析了蒙山旅游资源特征及自然环境条件,提出了蒙山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山东蒙山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省蒙山旅游资源具有综合性、生态性和一定的独特性,气候适宜,环境容量大。蒙山旅游资源开发一定要强化保护意识,规范开发,突出重点,增加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振兴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3.
蒙山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正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进行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搜集整理文献,分析地质图,野外考察等,对蒙山地质旅游资源进行了评述。结论认为:蒙山地质旅游资源必须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蒙山地区地质资源遗迹多样,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素材丰富,应充分发挥其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价值。蒙山山峰、岩石,造型美观,独特性强,应充分发挥其旅游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4.
九江地质旅游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江是长江中游地质旅游资源最丰富、风景最秀丽的区段,接地质成因,其地质旅游资源可分为地貌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和地质遗迹资源3大类,每一大类再划分为若干基本类型,形成了庐山、鄱阳湖、龙宫洞等重点旅游区;在分析了九江地区地质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姜岩  李宁 《农业经济》2013,(11):39-40
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农村旅游业具有调结构、改善环境及带动就业的重要意义。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地区具有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的政策、资源及区位优势,因此农村旅游业已经为辽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辽宁资源枯竭型地区农村旅游业发展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项目单一且同质化严重、缺少品牌项目及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未来发展中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农村精品旅游及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打造农村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6.
资源整合与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丽水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在对丽水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重塑区域旅游形象,整合山水风光和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大旅游,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素质等措施,从而促进丽水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对霍尔果斯口岸旅游业增长、旅游平台、旅游合作等方面描述口岸旅游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本文从特区效应、政策扶持、旅游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条件、提升空间等方面系统剖析了霍尔果斯口岸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进而提出应打造精品边境旅游和4A级景区、提升口岸旅游业发展平台水平、加强与西北旅游协作区合作、争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倾斜等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植物景观资源是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基础和主体;调查、分析了蒙山国家公园的植物区系、类型、演替和森林植物景观资源的构成,对公园的森林植物景观资源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植物景观资源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山西省2007年11个地市的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的客流量和总收入,以及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额和公路客运量等截面数据,分别分析了旅游资源优度和区位可达性对山西省旅游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的客流量和总收入分别与资源优度、区位可达性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利用二维矩阵分析法分析了资源优度和区位可达性的空间差异,太原和吕梁的旅游主要依靠其区位可达性;晋中、临汾、阳泉和忻州的资源优度对旅游的影响略大于区位可达性;而其余城市的资源优度和区位可达性对旅游业的影响均等.  相似文献   

10.
《浙江林业》2011,(7):33-33
2011中国森林旅游博览会将于11月在海南举办。此次博览会旨在全面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森林旅游资源,宣传森林旅游发展取得的成就,扩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森林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林业与旅游业的合作,加大林业与社会各界的交流,积极打造绿色旅游理念,培育和拓展森林旅游市场,促进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东省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应用景观生态学干扰理论,分析旅游资源系统和旅游活动的耦合关系,建立旅游生态承载力和旅游干扰强度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为:旅游生态承载力TECC=2.913 437万元/d,旅游干扰强度TDI=1.809 370万元/d,TDI/TECC=0.621,接近于优选法确定的黄金分割点,说明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的生态状况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游客的接待能力尚具一定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前宿迁市骆马湖旅游风景区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其景观质量进行系统评价,为在今后的规划开发中扬长避短,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宿迁市骆马湖旅游风景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采用AHP法对其从自然、人文和美学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景观美学质量较高,自然质量次之,人文质量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立足于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现状调查,探讨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对策,以期为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现状进行调研,了解黔东南州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民族文化元素对旅客的吸引力和游客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期待程度。[结果]在对黔东南州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调查的11个项目中,游客满意度较高的是景区规划、路标指示和演出项目,满意度较低的是交通状况、产品开发、购物环境和产品定价;游客对这11个调查项目的满意度评价主要集中在"一般"和"满意"水平。给游客带来较强吸引力的民族文化元素主要包括手工艺活动、周边自然风光、民族特色食品、民族建筑、民族传说与乡村民风和民族服饰及饰品。在实际调查中对游客吸引力最大的是民族风俗和手工艺活动,分别有72%和70%的游客选择了这两项。旅游者对少数民族地区饮食文化与生活习俗的期待程度最高,占比达到51%和53%;对于节庆氛围、宗教文化、远古文化和婚庆习俗的期待程度相对较低。[结论]黔东南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突出优势,但当前其优势尚未被充分利用。通过整合开发,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得到充分挖掘,进一步增加黔东南州旅游与经济活力,提高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张洁  李鹏 《水利经济》2012,30(5):64-68
近年来水利旅游以其突出的工程、资源、环境优势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剖析水利旅游资源特征,提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努力挖掘水文化,打造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和谐统一的水文化产品;努力发展滨水度假养生旅游;处理好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及水利工程保护的关系;改革管理和经营机制,建立水利风景区管理协调机构,采取特许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旅游大众化成为新常态,全域景区化悄然兴起。青山绿水是浙江省淳安县发展的灵魂,全县景区化是千岛湖休闲度假旅游的重点方向。淳安县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县域大景区,开拓旅游产品,改善基础设施,注重乡村风貌特色,推进标准化、智慧化,提升旅游品质,实现了旅游经济大增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变短,可以享受自然与人文风光的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游客首选的旅游形式之一。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如何开发并合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陕北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很大潜力。文章通过梳理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分类方式,从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等2个方面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现状,总结出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拥有资源数量较多、类型多样,分布较为集中、利于组合开发等比较优势,提出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应采取打造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品牌、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先进营销模式及开发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营销产品等营销策略,从而推动陕北黄土高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域旅游是旅游资源富集、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地区的一种发展新方式。全域旅游需要区域内部有高密度的多样景观,协调统一的区域主题以及适中的区域尺度。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洪雅县利用优越的区域内在条件,将生态农业、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相融,将森工、水能开发、食品加工与旅游联动,将道教文化与养生旅游、本土文化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养生旅游相统一,形成一系列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关联雏形。依托域外大景区整体提升县域旅游形象,实行点、轴、面串联推进景观的全域统筹,突出绿色主题的差异化发展,促进旅游全域协同发展,并探索出全域旅游的产业关联与地域统筹协作模式。实践表明:这类区域全域旅游可以采用因地制宜的政府主导、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关联、差异化发展的地域协同、地域文化挖掘与人文景观营造的特色提升等策略。针对该县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今后应采取更新观念与强化政府主导,以产业链间的横向关联推动产业聚变,以分层次/类别统筹开发促进全域协同,坚持生态优先和强化环境保护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按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构建湘西少数民族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研究,旨在对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多目标多因子评价方法并结合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现状,从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开发条件和社会效应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对主要单体进行打分,定量评价乡村旅游资源的等级。[结果]凤凰古城、老司城遗址等共32处为五星级旅游资源,五星级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有很好的观光价值、开发条件和产业带动作用,四星级旅游资源73处,优良级以上乡村旅游资源共196处,占资源单体总数的83%。[结论]湘西乡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很强的开发潜力;乡村自然资源景观特征明显,优级旅游单体数量较多,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乡村民俗类资源单体众多,包括饮食传统、节庆活动、乡土特产和乡土名人等,多为民族独有文化,具有很大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环境受到的压力逐渐加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省份,测度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承载力权重值最高,为0424 9,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权重值最低,为0249 5。(2)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轻度超载,整体上处于协调状态。(3)从3个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为轻度超载; 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处于报警状态,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较明显; 基础实施承载力为轻度超载,应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结论]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协调,保证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