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开县探索农民负担分流方法开县县委,县府积极探索农民负担提取办法,改过去按承包土地和人口负担为按产业类别和经济收入差异分等负担,提高了农民负担的合理化程度。开县的农民负担,自1992年来,普遍推行的是按承包土地面积或人口平均分摊的办法。随着二、三产业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民种田经济负担重、弃田现象突出的问题,湖北省石首市改过去单一由承包耕地面积负担为人田劳合理分摊,今年农民的各种税费负担亩平为105元,比上年亩平减少95元。实行人田劳合理分摊,石首市将推行农民负担的农业税、水费、排水费和血防统筹按耕地面积(含宅基地、自留地)负担;共同生产费和农业综合开发还款按受益面积负担;“三提五统”按人田各半负担;集体公益事业的集资按人口负担;劳务用工、以资代劳按劳力负担;畜禽防疫按服务项目负担;特产税、屠宰税按课税对象负担。这样既大大地减轻了种田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五至十个农村义务工,承担十至二十个劳动积累工。但是,近年来农村大部分村组在劳务负担和“两工”核算上,不同形式地走入了不公平的误区,从而带来了不少麻烦和导致不应有的群众上访。 误区一 按人口均担劳务。上至80岁老翁、老妪,下至吃奶的幼儿,凡是农村户口,人人平等,个个均担。这种看似平等而非公平的做法,结果是老人幼儿的劳务转嫁到本户的劳力身上。劳力多人口少的农户赞成,劳力少人口多的农户反对。反对的农户或拒不出工,或不交纳年终结算短出的缺工款。 误区二 按承包耕地均担劳务。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根据各户承包的耕地面积平均负担“两工”任务。承包耕地少,经常务工经商的农户赞成,承包耕  相似文献   

4.
怎样提取集体提留和统筹费才合理,才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已成为农村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农村采用的几种摊交办法,诸如按土地承包面积数量分摊、按人口或劳动力分摊、按农民经济收入分摊,都不甚合理。那么,怎  相似文献   

5.
德阳市中区孝感乡共和村,在农村改革中,将原来的土地承包进行革新,实行“三田承包”(即口粮田、商品田、机动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平收入达到534元。该村以往土地承包是实行平均包田,农业税费笼统上交,种后收钱的“一田承包”办法,这种体制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中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深化和农村形势的发展,仍沿用这一办法就显得很不适应了。其原因:一是制约了土地的适量承包与合理转移,影响着农村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986年,全村第二、三产业收入已占总收入的40.82%,从业劳力占总劳力的35.20%。由于技术、资金及其他原因,劳力转移在农  相似文献   

6.
合理分流 均衡负担──农民负担实行全方位提取的思考何贤英,刘景鹏一、问题的提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社合作经济组织向农户分摊集体提留和乡统筹费,开县普遍推行的是按承包土地面积或人口平均摊提的办法。这种办法,在大包干初期还比较合理,农民也乐意接...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归纳为“三取消二调整一改革”,改革后农民负担形成农业税多种田多负担、少种田少负担、不种田不负担;一事一议筹资形成高收入劳力多负担、低收入劳力少负担、困难劳力减免负担的农民负担格局。在工作中应处理好如下六个涉及农民的关系:一、亩均农业税增加与种田大户稳定的关系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由劳动力承担的乡统筹和村提留,实行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政策,亩均耕地负担将有所增加,这将在目前种粮大户效益不高、思想不稳的情况下,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种田积极性,如果大户退包,将增加土地转包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种植业劳力短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承包管理不力等原因,安徽省巢湖市农村承包土地抛荒现象日趋加剧。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市目前农村常年抛荒土地面积为 24.5万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 6.1%,其中,抛荒两年以上为 19.2万亩,零星抛荒 17.1万亩,连片抛荒 7.4万亩,且土地抛荒仍呈增长趋势。抛荒土地的分布特征为:   一是自然条件差、易旱易涝地方抛荒多。全市抛荒土地中,低洼地和丘岗地分别为 10.7、 7.3万亩,占…  相似文献   

9.
为了支持农业生产,保护种植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长期以来农村提留、统筹款和劳动积累等按人口或承包地均摊的格局,使农民负担的分摊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收入结构的变化。因此,资中县在严格规定农民负担项、额的基础上,移极探索负担的合理分摊办法,实行按产业和收入分摊农村建设和社会福利等统筹款项。除农业税仍按承包土地面积分摊外,村、社集体提留和统筹款,一律按各业收入水平,采取专业专提、兼业兼提的办法。对从事种植业农户的提留标准,按上年“老五业”的生产收  相似文献   

10.
海门市实施“高收入多负担,低收入少负担,减免困难户负担”的农民负担新机制,主要把握以下三个规范:(一)规范二、三产业人员高收人多负担的标准国务院关于《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村提留和乡统筹主要按农民从事的产业和经济收人承担”、“经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应在税后按经营所在地的规定的提取比例,缴纳村提留和乡统筹资”。海门市在落实这一政策精神时采取了按行业收入分档对号人座的办法。其分档负担的标准全市统一,一年一定,并根据农村人均纯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从事二、三产业劳力实际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新阶段"三农问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一代农民不懂务农、不愿务农,农户分化导致农业兼业化副业化普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已成为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现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文章通过对南昌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社会经济发展调研分析,土地流转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但区域内差异明显、总体规模不高,参与农户增多,操作规范性增强,有加快发展的趋势。从土地流转的社会经济背景与影响因素看:一是农村劳力务农比例不高,只有38%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农民农业生产性收入有限,大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左右;三是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收益非常有限,2007~2013年早晚双季稻平均收益由9 268.5元/hm~2增长到1.507 5万元/hm~2,平均纯收益增长速度为10.4%,但平均每667m2成本增幅到达11.6%,平均生产成本增幅高于收益增幅。总体上看,农村土地流转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非常密切,农户分化、土地流转是农户追求农村人地资本综合效益的最佳化的结果,为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流转,需要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人地关系,防范农村土地利用中的一些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根据当前农村在土地承包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到城市郊区、平原、山区等不同地区进行了调查、座谈,得到了很大启示。我们认为,以下几种土地承包经营形式值得提倡。1、"双田制"仍应是当前我们唐山市土地承包的主体形式。从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看,处于一般水平的村仍是大多数。在这些村实行双田制经营,有很大的适应性。实行口粮田按人承包,责任田相对集中,由务农社员有偿承包。据统计,目前全市实行双田制经营的有2529个村,337.8万亩土地,分别占全市总村数和总耕地面积的45.2%和38.2%2、"两田一场制"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承包形式。这种形式类似于我们过去说的"三田制",但又不完全同于"三田制"。即把原来的承包田一分为三,口粮田满足农户的基本生活需要,解除农民的后  相似文献   

13.
均衡负担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对未承包土地以及承包少量土地的农村居民,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收取的一定数量的资金,以此调整因有地、无地、地多、地少造成的负担不均,用于发展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均衡负担问题处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效果。这里,笔者就如何解决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中的“均衡负担”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一、理论依据。均衡负担的理论依据是“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不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除放弃了土地承包权经营以外,与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一样享有居住在村里、接受村委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鄂州市在完善土地承包过程中,依据土地的双重功能和双重属性,结合农村改革的实践,探索出了以将无偿均田承包改有偿两田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承包办法,并在全市推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有偿两田制”形成的现实基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农村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是,农村人口、劳力、产业结构等基本因素发生变化以后,新体制本身的准备不足,构造不充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土地承包经营关系方面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5.
《江西农业经济》2000,(2):67-68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二、三产业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崛起 ,土地流转的数量在逐步增多 ,流转形式也多种多样 ,为了引导有序流转就必须建立一套土地流转制度 ,以规范土地的正常、合理流转。目前 ,新一轮承包权的发证工作已基本完成 ,如何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应提上议事日程。二、流转的形式1 .转包。是指承包人将承包土地的部分或全部按一定条件转给别人耕种。转包的特点是不改变原土地承包合同关系。一般转包的做法有两种 :一种是接包人要交付一定的转包金给转包人 ,或履行原承包合同应承担的义务。另一种是接包人不需要负担…  相似文献   

16.
一、平均承包土地下的兼业经营已不适应大规模发展商品生产的要求,也不是合作经济的终极太湖地区农村.目前实行的做法是按人平均承包耕地。这种平均分田下的农户兼业经营,在当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以使承包的土地在承包者的人口或劳力不断变化过程中相对稳定下来,使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具有“双重就业”的机会,不致因第二、第三产业不稳定而导致失业;使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人员早晚的工余时间得到利用,既解决了自己必须的粮、油、烧草及其他副食品需求,还可以节约开支,增加收入;能够使从事不同行业的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得到协调,各业之间原来存在的收入差别,也可以在家庭内部进行自我平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务工、务农劳力在收入上的差别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务农劳力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少单位采取以工补农或平衡农工劳力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究竟需不需这样做,怎样做更合适一些?就此我们怍了一些初步的调查。一、以工补农的必要性以工补农是指在工副业发达的地区,为了平衡务工务农劳力的收入差别,减少劳力向工副业涌集,保证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使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所采取的一种办法。它不同于我们过去所说的那种以城市大工业补贴农业的“以工补农”,而是从农村工副业创造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以一定的形式支援农业。就晋中地区而言,以工补农问题的提出是与普遍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取消统一分配,工副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如左权  相似文献   

18.
1992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部分地方衣民对基本生产资料——土地需求的观念也在随之而改变。由过去十分突出的要地矛盾演变成不要地了。这一突变严重地影响了土地承包制的稳定,其症结所在是大批劳力弃农外出所致。本文作者就大批劳力外出的原因深入到村社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提出了地策。一、两个社反映出大批劳力弃农外出,进而影响了土地承包。学堂村二社有总户数44户,总人口163人,耕地164亩,人平分包耕地1.033亩,弃农外出的有37户,93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84.1%和57.05%。其中:整户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农垦企业已兴办了三万多个职工家庭农场。对家庭农场的看法、还不一致。有的认为是自营型;有的认为是承包型;有的认为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从江西省农垦企业兴办的职工家庭农场看,一般是土地由职工平均划分承包,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承包;小型农机具和耕牛作价给职工;职工每年除按田亩上交税金外,还要或按田亩,或按劳力、或二者兼有,向大农场上交管理费。管理费中包括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20.
江安县是一个拥有 50万以上人口的平坝浅丘农业县 ,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0 %以上 ,所辖 1 8个乡 (镇 )、3 0 0个村、2 0 59个社、1 2 1 0 85个农户、3 91 756亩耕地面积。现就全县在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存在问题一、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间遗留的老问题。江安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农户提出多年来承包土地面积不足 ,要求重新丈量核定面积问题 ;二是有的农业社将国有土地和水利工程及塘、库、堰退水复耕作承包田地发包给了农民如何处理的问题 ;三是个别地方吃基本口粮的人多、退土地的人少、人地矛盾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