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2013年15省份978个农村留守老人有效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经济状况、生活照料、精神生活等方面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分析。核心结论包括,第一,子女外出务工提高了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但留守老人的医疗、生活照料和精神生活存在严重问题;第二,随着子女务工时间的延长、迁移距离的扩大,留守老人的农业劳动参与率明显上升,子女外出务工前后留守老人家务负担的变化大于农业劳动负担的变化;第三,多数留守老人支持子女外出务工,子女就地就近迁移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以及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完善农村各类土地流转和退出机制、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市民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村空心化现象愈加明显,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备受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农村地区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对老人的健康影响并不是单向影响,而是双向选择。留守老人的健康受家庭养老方式的影响,子女外出务工对老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心理方面。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非农就业的视角,采用2003—2011年河南、四川、安徽和江西四省的农业部固定观察点1752个农户共10356份样本,运用混合OLS回归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人员肉类消费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我国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具体建议。研究发现,(1)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显著影响留守人员的肉类消费,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明显高于无外出务工人员家庭;(2)收入和家庭人口规模对人均肉类消费有显著影响,农村人均肉类消费与人均纯收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家庭常住人口规模呈现显著的负相关;(3)家庭人口结构对人均肉类消费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人均肉类消费与家庭儿童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且与老人数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外出就业明显促进了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人员的肉类消费具有明显的'利他主义'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非农就业的视角,采用2003—2011年河南、四川、安徽和江西四省的农业部固定观察点1752个农户共10356份样本,运用混合OLS回归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人员肉类消费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我国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具体建议。研究发现,(1)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显著影响留守人员的肉类消费,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明显高于无外出务工人员家庭;(2)收入和家庭人口规模对人均肉类消费有显著影响,农村人均肉类消费与人均纯收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家庭常住人口规模呈现显著的负相关;(3)家庭人口结构对人均肉类消费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人均肉类消费与家庭儿童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且与老人数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外出就业明显促进了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人员的肉类消费具有明显的"利他主义"效应。  相似文献   

5.
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空巢”家庭养老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空巢"家庭养老的影响进行了微观层次的探讨,并对该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子女外出务工对"空巢"家庭养老的诸多方面,例如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产生了显著影响,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因父母的经济、身体和心理状况,子女的收入和家庭状况,以及老人的配偶和老人有几个子女等状况而异。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对五个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展示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现状,并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导致留守老人的居住方式发生改变,减少了老人能够获得的照料资源,并导致原本由外出女性子女承担的照料老人责任向留守老人尤其是女性留守老人和其他未外出子女转移,加重了当前照料提供者的劳动负担。当前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存在很大风险,普遍缺少日常生活照料和扶助,疾病照料缺失问题尤其严重,同时安全上也存在很大隐患。  相似文献   

7.
家庭部分成员常年外出务工的“单飞式流动”,已使我国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留守家庭。许多研究表明,大量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除引发众多领域的问题外,随它而来的留守儿童、留守夫(妻)和留守老人,也付出了很大的隐性代价。由于不完全信息以及即时愉快的吸引力,外出务工者所作出的决策产生了负外部性。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近就业的经济布局是治本之举,具体可采取几条应对策略:对雇用“单飞式流动”的外出务工者的企业征收庇古税;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家门口就业”;考虑留守家庭成员的亲情因素,研究建立“亲情GDP”。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迭代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估计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其汇款对中国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非农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汇款只能部分补偿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外出前后家庭规模的变化,劳动力外出务工仍对农户留守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产生了正向影响。当前,在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的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输出地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外出务工父母这一独特视角出发认识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发现,外出务工父母往往只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而忽视其内心情感;外出务工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表示很了解子女心事的外出务工父母比例不高;从表面上看,打电话是处理亲子之间情感问题的"理想"办法,但这种沟通媒介实际上无法实现给留守儿童以关爱的作用;外出务工父母希望内部群体(例如自家人、亲戚)多给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外部群体(尤指学校)多提供学习方面的支持;此外,外出务工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对体能要求较高,成年子女外出务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重了农村老人的农业劳动负担,降低了农村老人晚年的福利水平,但是,子女外出务工带来的转移收入也会改善农村老人的福利。本文对劳务输出集中地三个村的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外出子女的现金转移的间接效应可以使老人农业参与率下降,这里面要扣除未婚子女的收入转移,但是,子女外出务工的直接效应使老人农业参与率增加的幅度更大。将二者综合起来考虑,子女外出务工使农村老人农业参与率上升5.8个百分点。此外,照料孙子剥岐对老人农业生产劳动的替代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7年福建省农村家庭及其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论述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有显著的影响,年轻夫妇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较高,成长中的核心随着家庭户主的年龄逐步增大,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几率在减少。对于成熟的核心家庭,子女已经成为劳动力,子女外出务工的几率增大,因而整个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又增大,而扩大家庭正好处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有关农户迁移理论和推拉理论,建立粮食主产县和非粮食主产县的户主以及家庭成员外出务工选择行为模型,以河南和四川省8县24村随机抽样的388份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粮食主产县和非粮食主产县户主和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影响粮食主产县和非粮食主产县户主和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因素不尽相同:粮食主产县户主有外省经历和有村干部的家庭,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较大,非粮食主产县身体健康的男户主选择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较大;而无论是粮食主产县还是非粮食主产县,近五年家庭有孩子结婚压力和对粮食补贴了解越多的家庭,选择外出务工的人数比重越大。这些都应该引起各级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村居民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父母外出对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是否有不利影响?本文利用CFPS2010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父母外出对农村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父母均在家的农村儿童相比,"仅父亲外出"显著改善了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而"仅母亲外出"和"父母均外出"对农村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均不显著;"父亲因务工外出"通过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可以改善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而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母亲因务工外出"会有利于农村儿童的教育获得。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回流客观上拉近了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势必会对原来因子女外出务工导致的农村养老难、农村留守老人等问题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安徽、河南、四川3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OLS估计以及有序Probit模型,分别从经济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满意度3个方面检验了农民工回流对其父母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总体上,农民工回流显著改善了其父母的心理状况和生活满意度,但对父母的经济状况无明显影响;回流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则对父母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霄 《中国农村观察》2012,(3):26-36,96
本文利用对重庆市"两翼"地区101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状况、家庭需赡养的老人数量、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的多样性选择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正向影响;家庭成员务工工作变换频率、家庭需抚养的子女数量、现有住房面积、宅基地面积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同时,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活动、宅基地退出后以低价租住廉租房、公租房以及将宅基地用于出租等非自住用途的农民,更可能不具有宅基地退出意愿;而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在城镇购房情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日,福建省永定县联社积极为农民工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推出外出务工贷款。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民工,给予务工小额信用贷款。二是利用每年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机会,建立联系档案,上门服务。三是推出农民工外出创业  相似文献   

17.
<正>经济供养问题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核心内容,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依然以自养为主,其次才是子女供养,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和国家帮扶的比例只有11.5%。制度性支持对留守老人的保障程度较低,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面临众多问题。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经济供养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质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本文基于江苏和河南两省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劳动力外出将务工收入用于机械投入而部分替代了外出务工导致的劳动力约束,因而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粮食作物的种植概率和种植比重无明显影响,只有当家庭多数成员外出务工时才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积极性;虽然劳动力务工所得收入对劳动力流失有一定补偿作用,但这种补偿作用仍不能完全替代劳动力流失对种植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农机补贴、提升农民尤其是户主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西北四省的调研数据,本文比较了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过程中的性别差异,认为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净收益不小于男性.男性外出、女性留守状况的出现,不能归因为男性外出务工比女性给家庭的经济贡献更大,而要归咎于传统家庭分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和户藉制度隔离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缩小河北省的农村居民贫富差距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农民家庭根据自身状况对各指标重要性的打分值(分值范围为1~10),并根据权重值和打分值的乘积对各指标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以此来分析造成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因素。[结果]在指标体系中,非农收入的权重最高,其次是家庭状况,农业收入最低。在家庭状况中,外出务工人员比例的权重值最高,农业种植技术掌握状况的权重值最低;在农业收入中,土地附加值的权重值最大,作为家庭支出的一项土地投入状况权重值最小;在非农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权重值最大,最小的是家庭成员工资收入。对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影响较大的前5个因素依次是: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家庭经营性收入、土地承包收入、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和家庭劳动力数量。[结论]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处于警戒线以下。非农务工收入是造成河北省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各种因素对不同农户间贫富差距的影响作用不同,贫富差距是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