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利益分配博弈失衡是征地冲突的根源。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之间利益关系复杂,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征地权力滥用、村集体组织违规执行、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机制虚置,以及土地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基于此,建议从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制度、平衡利益主体博弈力量格局以及提高失地农民的补偿收益和生活保障等三个方面优化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地征收利益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2.
土地征用储备中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行为浅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土地征用储备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是一对重要的博弈主体,其博弈行为主要表现在土地或农地征用时的利益博弈,其博弈根源在于征用制度的缺陷以及政府行为的不规范。文章对此博弈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最终提出完善征地制度,规范政府行为等措施,以确保土地征用储备制度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用中相关主体利益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土地征用中,围绕土地利益分割,形成了政府(国家)、土地开发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失地农民诸相关主体利益关系。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许多权益主要被政府及土地开发企业侵吞,在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非合理性。因此,通过改革观行征地制度,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是保护失地农民权益、调整不合理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试析征地过程中的主体利益分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农民、集体、用地单位和国家机关是现阶段征地法律关系涉及的 4个主体 ,如何协调土地征用前后各主体利益分配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和有限建设资金的合理利用 ,是征地补偿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调研案例为素材 ,在分析征地过程中各方利益分配机制现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要达到合理调整土地征用收益分配的目标 ,应加强国家宏观管理 ,引入市场调节手段 ,理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土地收益分配关系 ,加大集体所有者的占有比例 ,强化农民的土地财产所有权意识。  相似文献   

5.
通过地方政府、村集体和用地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经济提高税收,用地企业进入土地市场经营非粮高效农业收益高,村集体在经济利益的激励下积极推动流转.同时存在农民流转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集体收取的土地流转收益不合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推动土地流转应突出政府服务职能,确保农户主体...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分析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在土地征收上的三层博弈关系,探讨土地征收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方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示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使博弈主体在各自行为上非理性选择.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应该使得地方政府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少;地方政府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大;违法征地引起冲突的惩罚成本于地方政府变大,于农民变少;合法征地因被征地农民抵制引发强制执行的成本于政府变少,于农民变大.  相似文献   

7.
城乡土地市场二元分割和非对称的土地权利架构塑造了非均衡的土地利益分配机制,模糊产权制度环境使地方政府成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的实际最终剩余控制者和索取者。各利益主体围绕争夺土地增值收益和外部利润的博弈推动着农地非农化模式的变迁,从征地出让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地非农化模式变迁中内嵌着一个土地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向农民(集体)转移的核心逻辑。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各地在征地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征用、土地出让和市场交易三者的价格比已达到1!10!50。一是征地规模偏大。建设项目越多,土地征占越多,政府利益越大,一些地方上项目、搞建设就征地,甚至强征强占农民的承包地。二是征地范围过宽。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没有严格区分是否是公共利益的需要,一些经营性项目依照公益项目低价征用方式和补偿标准,在“国家建设”的名义下,农民“的命根子”变成了开发商“的钱袋子”。三是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严重不合理。不少地方征用农民土地后对农民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形式包括所有权流转、内部流转及直接入市流转,对其直接入市流转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分析该过程中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地方三方利益主体博弈关系,建立三方博弈模型,得出政府应逐步放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辅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集体建设用地的自主流转,使现有土地市场上的供给者由国家供应变成国家与农民集体两方供应。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不仅可以用于解释微观经济问题,还可以解释土地承包制度变迁等宏观经济问题。土地承包制度变迁涉及地方政府、村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大部分文献只是从其中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研究农民负担过重、土地调整、征地冲突和农地确权等问题。文章运用"不完全契约—剩余控制权"分析框架,能够将地方政府、村集体和农民三者结合起来研究。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承包制的不完全契约特性导致农民没有农业生产剩余的控制权,造成农民负担过重;村集体控制了农地调整所产生的剩余导致土地被频繁调整,造成农民承包土地产权安全性较低;承包制的不完全契约特性导致土地流出者和流入者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都承担着风险,不能完全控制土地流转产生的剩余,从而限制了土地流转速度和流转规模;政府和村集体控制了征地所产生的剩余,造成农民利益在征地中被剥夺,引发了激烈的征地冲突。农地确权清晰界定了政府、村集体和农民的土地权利边界,提高了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剩余控制权,限制了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对土地的剩余控制权,降低了农地的交易费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承包制的不完全契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