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多次变化,总体上在不断进步之中,这一过程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深化。文化的近代化与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息息相关,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史》2012,(3):10
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魏露苓教授撰著的《洋犁初耕汉家田——晚清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传入与推广》于2012年7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正式出版。作者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和教学工作。该书初成于2006年,又经若干年的琢磨增补,最终推出。全书共有35万字,分五章,分别论述晚清使臣对西方近代化农业科技的认识与思考;晚清使臣所介绍的西方农业管理机构、农业政策与农业教育;西方农业科技著作的翻译与认识;西方近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农业近代化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恒心 《中国农史》2002,21(3):104-111
在中国近代史上 ,孙中山的农业近代化思想独具特色。具体表现在孙中山“重农”但不“独农”,既强调农业近代化是工业近代化和国家振兴的基础 ,又重视农业与工商各业的协调发展 ;既强调科学技术与农业教育在农业中的作用 ,又重视政府、农官在农业中的导向和管理作用 ;尤为可贵的是孙中山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把变革生产关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为中国农业近代化的前提和首要条件 ,从而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孙中山的农业近代化思想在今日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穆藕初农业思想略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穆藕初(1876—1943),名湘玥,以字行,上海浦东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实业家,相继创办德大、厚生、豫丰等纱厂,还与人合资经营恒大纱厂、维大纺织用品公司、中华劝工银行等企业,发起组织华商纱布交易所。虽然穆藕初的实业重心是棉纺工业,但他对农业极为重视,在变革传统小农经济,促进中国农业近代化问题上发表了许多独到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大陆,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分工似乎很明确,美术馆专心于近一百年来的现代艺术,或者近三十年来的当代艺术,百年前发生的事情一般都交由博物馆处理。"美术馆"、"博物馆"都是近代西方文化东渐的成果,但考究这两个词汇,却是一百年前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发明的汉字译词,中国当时羡慕日本的改革气象,直接引进,并沿用至今。应该说,"美术馆"也是东亚近代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盖州市农机局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积极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年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其中,政府补贴145万元,购置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整地机、旋耕机、插秧机、园田管理机等新机具168台。新型农业机械的增加,调整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为了搞好新型农业机械的示范推广,今年他们先后在团山办事处召开蔬菜保护地园田机械现场演示会,在二台乡牌坊店村召开果园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在青石岭种粮大户家召开双膜育秧示范基地农机演示会,为农民现场演示新型机具性能,受到广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机灌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的引进、使用始于清末,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首推灌溉机械。戊戌变法后西学东渐,国人对采用西方近代灌溉机械的兴趣日益增加、但多停留在拟议创始阶段,真正在生产上应用的尚不多见。宣统元年(1909)上海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仿制内燃机成功,同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台抽水机,标志着民族灌溉机械制造业的重大突破。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南一带由于抗旱救灾的需要,灌溉机械在部分地区曾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推广普及的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农业机械,在中国近代农机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但是,我国机灌事业的发展並非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加以旧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束缚,昙花一现的机灌事业很快萎缩凋零。本文以清末我国传统农业逐步向近代农业过渡为背景,冀图就灌溉机械的应用、推广、民族灌溉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下灌溉机械使用的若干历史特点作一粗浅的综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业机械化的形势 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形势大好,农机化的形势也大好。 第一,现有农机数量相当大,总动力2.2亿马力,拖拉机大、中、小型共有300多万台,还有米面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和其它机具。这些农业机械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同志怀疑农业机械是不是在干农活。我到山东省昌潍、烟台地区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上在发挥重要作用。昌潍地区1982年机耕达到73%,机播  相似文献   

9.
陈九如 《中国农史》2001,20(4):45-49
1885年至1891年是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抚台时期,此间,刘铭大力兴办近代化事业,农业开发是台湾近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农业开发的三大政策、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及历史意义等方面,对台湾近代农业开发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重农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国宏 《中国农史》2004,23(4):72-80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农业地位和农商关系问题尽管认识不尽相同,有重农抑商派、工商立国派、农工商并重派等,但他们都看到了农业的极端重要性,主张把它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重视农业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且体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西部区域特色农业发展与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西部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取向,而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乃至农业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等生产性公共产品是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从西部农业公共产品供给实际出发,以区域特色农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为取向,进一步创新农业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是西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西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尚待增加,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和领域的发展适应不了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发展现代农业遭到各种社会和自然客观条件的限制。基于此,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走特色发展道路,是一条好出路。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在分析秦巴山区农业发展面临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紧扣秦巴山区开发扶贫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山区农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成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春香  闫国庆 《农业经济问题》2012,(2):32-37,110,111
本文在界定农业技术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成效和存在问题作系统分析发现,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整体水平偏低,具体表现在农业技术研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单产水平较低,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比较落后。促进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包括探索农业科技发展道路,正确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技术类型;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做大做强现代种业;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建立可持续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创新合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研,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调研数据开展分析,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心理特征、合作社特征和政府公共服务等探究影响农民合作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农民的合作意愿主要源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面临现代农业经营中难题时,农户更迫切需求合作组织的帮助。同时发现地方政府对农民的合作意愿影响很大。基于这些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种植业产量数据,在县域层面上分析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集聚效应。[方法]在通过区位熵模型计算农业专业化指数的基础上,引入重心模型和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分析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的时空分异特征,最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探究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集聚效应。[结果](1)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逐渐提升,尤以2007—2016年提升速度最快,这种变化趋势得益于广东省专业镇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显现。(2)粮食生产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目前已在粤北(河源市和梅州市西部)、粤西(阳江市)和珠三角(江门市)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蔬菜专业化集聚优势区基本未发生变化,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和东莞市等城市化水平较高区域。瓜果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种植区域分散和相对集中并存,专业化集聚优势区从粤北地区转移到珠三角及偏北区域(肇封开县、德庆县、郁南县)。桑茶专业化区域重心从广东省东北部转移到西南部,目前在粤北的云浮、粤西的茂名形成了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区域,但规模较小。(3)广东省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化格局。粮食专业化产区的空间布局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决定了蔬菜专业化产区的分布呈现杜能模型的圈层结构,瓜果和桑茶专业化产区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其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结论]应从优化调整农业专业化空间布局、突破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效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剖析海南省蔬菜产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其中对蔬菜产业主要是从蔬菜产业结构构成、蔬菜产业集中度、蔬菜产业竞争力方面进行分析;对现代农业发展则主要从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及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果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确定了海南省蔬菜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对蔬菜产业指标体系从区域蔬菜产品生产能力、区域蔬菜产业化的基础、农业资源、蔬菜生产条件等4个方面确立7个指标;对现代农业发展指标体系从农业外部条件、农业本身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果等3个方面建立6个指标。选取2000~2014年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22.0及因子分析法确定人均蔬菜产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主变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二者的相对关联度为0.61,充分说明海南省蔬菜产业对其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提出做强做大本地蔬菜特色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蔬菜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延长蔬菜产业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蔬菜产业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蔬菜产品品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略论农业地质在现代大农业生产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地质学是地质科学服务于现代大农业生产发展战略的新兴领域,也是应用地质学研究领域发展方向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已为我国的大农业生产作出了一系列贡献,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了多年来的实践探索,介绍了农业地质基本概念,国内外农业地质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发展前景;并着重对农业地质环境背景,非传统新型矿物肥料的开发利用,以及农业地质灾害的研究在我国现代大农业生产中的开发应用作了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将传统规划布局理论中的"龙、砂、水、穴、向"五大要素,分别与农业园区规划中的大环境政策分析,地形地势定位,实地调研与自然、社会资源分析,空间规划以及产业规划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创新性提出"规划五纲"概念。[方法]运用交叉比较法,结合农业园区规划中"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传统哲学中关于"天人合一"理论,对中国传统村镇营建经验与农业园区规划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地理五诀"相关知识,分析传统规划布局理论与农业园区规划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运用到规划实例中去。[结果]解析了传统规划布局理论与农业园区规划要素之间的关系,以"龙、砂、水、穴、向"对应"政策定势、资源勘查、要素配置、空间布局和产业路线",即在农业园区规划实践中,依托地理五诀,以龙作为政策定势的依据,以砂进行自然资源勘察分析,以水进行流动要素配置,以穴确定空间规划布局,以向规划产业特色路线。[结论]古为今用,实践创新,"规划五纲"在河南淅川福森丹江生态农业园区进行了规划实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未来农业园区规划工作,具有有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志杰 《中国农史》2006,25(4):24-30
本文对晚清时期农学书刊的出版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该时期农学书刊出版的基本态势、特点、重要出版物及其对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晚清时期农书出版沿着传统农书与翻译引进西方近代农学出版的两条轨迹演进.但前者不断趋于衰落,后者则呈现出比较强劲的发展态势。晚清时期农学期刊的诞生,是农业科技传播领域的一个创举,也对近代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福建省具有丰富的农业多样性特征和特色“农情”,为了寻找发展因素的关联和耦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稳步推进福建省区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法]文章从地理学和经济学视角,构建了BPDS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及9地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从指标因素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解析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分异和聚类情况,为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提供决策参考。[结果](1)从发展指数看,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起步阶段和入初步发展阶段临界点上。9地市水平指数在0.487~0.561,其中6个地市处于初步发展阶段,3个地市还处于起步阶段。4个准则要素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的指数分异,其中投入水平要素与其他3个要素水平差距较大;(2)从区域空间看,主要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特征,龙岩、泉州和莆田3个地区最低。不同空间区域环境使不同地区各有优势,在分指标间存在较大分异;(3)从水平类型看,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按聚类情况可分实力高值区、过渡中值区和潜力低值区为3个类型。依据区位与资源特点,在实力高值区以生产加创汇的特征性农业,过渡中值区以发展服务型农业为主,潜力低值区以生态农业生产为主。[结论]经济水平和人才等实力因素和资源禀赋等潜力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产生地区分异的重要因素。同时,生产条件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在现代农业的集群形成等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