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章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发展与新疆南疆三地州就业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疆南疆三地州城镇就业和农村就业水平逐步提高,但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区域内劳动力向区域外转移,工业化的推进抑制了农村就业水平的提升;金融效率的提升、金融规模的扩大抑制了农村就业,但促进了城镇就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农村就业水平的提升,但抑制了城镇就业,同时政府对就业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非农产业比重的提高拉动了城镇和农村就业,但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的提高抑制了区域就业。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居住环境、身份认同和社会融合六个维度构建了农民工市民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研究发现:整体上看,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处于"半市民化"阶段,尚未完全实现市民化;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略高于新疆农民工和全国农民工水平,主要是其居住环境、身份认同和社会融合水平较高,但其就业和收入方面处于劣势,并低于新疆农民工和全国农民工;第一代和新生代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相差不大,这一点与新疆农民工和全国农民工的趋势有所差异;与第一代相比,新疆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的阶段与水平,为更好地"补短板"和"促提升"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政策导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是农业大区,研究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及特点、寻找未来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与途径,可以为国家政策引导和促进社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本文在对新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情况进行梳理的同时,总结了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4.
凌颖  李远华 《山西农经》2020,(6):149-149,151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是未来从事体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全面推动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载体。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仅能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身体素养,全面强化体育意识,还能有效缓解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提升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每个人踏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就业选择却是社会对我们每个人在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大检验。当前高职学生、特别是高职农村学生,因为学历层次、成长环境和家庭经济困难等多种因素,导致高职农村学生在就业心理上存在着某种畏惧、依赖和担忧。就业选择往往显得被动和无赖。研究高职农村学生生存发展和就业心理,引导他们正确选择就业和树立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地域发展的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寿光市以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通过拓宽商品流通渠道,促进了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推动了区域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本文在回顾寿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论述了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地域推进机制,对于我国农村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天山北坡经济带与新疆其他区域经济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型区域结构。同时区域经济的协调对于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如何促进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利用新疆1992-2013年数据指标,构建了一个包括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各因素之间动态关系的VAR模型,分析造成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同其他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循环因果积累"效应的原因,并进行解释和说明,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四化"背景下,针对近年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用工荒、招工难"等问题,本文在分析2003-2012年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就业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基础上,根据该十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法获得了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关联影响规律,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质增效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地区结构的调整;加大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引导力度;重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新疆南北疆沙产业发展差异性及对经济、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新疆沙产业区域发展差异性,分析沙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关系,对加深社会以及相关部门对沙产业的认识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沙产业本身的良性发展。文章选取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的和田地区与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的26个县市(兵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为实地调查、新疆统计年鉴及新疆各地2013年统计公报等,筛选出当地沙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及环境状况的10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调查区26个不同区域的沙产业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类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沙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经济影响方面,沙产业发展能够轻微改善环境,显著拉动经济;在沙产业发展格局方面,存在"北强南弱"、均衡性不足的问题;在分析沙产业前期发展现状方面,存在"挤出效应"、效益未充分体现的问题;在对比南北疆发展现状方面,存在北疆沙产业发展赶超南疆、后发优势明显的现象。并针对性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即从应对区域发展均衡性不足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沙产业;从削弱"挤出效应"方面,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合理规划投资规模;从促进沙产业区域发展方面,扩大北疆后发优势,谋求南疆先发效应。通过该文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消除社会对新疆沙产业发展的认识误区,同时对策建议是基于现实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在解决相关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而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许多农村籍大学生毕业后迫于现实的压力返乡就业创业,但由于专业的不对接、农村支持系统的不完善、心理缺乏归属感,社会融入困难。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建立健全农村支持系统、营造返乡就业创业的社会氛围、培养返乡大学生社会融入的信心和能力,使他们成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1.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但随着非农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难免会造成劳动力流失的问题。本文从农户视角出发,探讨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的负向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非农就业显著地降低了参与专业合作社的概率,但离土型非农就业能够减缓这种抑制作用;(2)非农就业通过提升农民家庭收入、减少政治参与两条逻辑阻碍农民参与专业合作社,社会资本的传导作用不显著。在后续乡村发展过程中须平衡好农户非农就业与农户主动性发挥的问题,如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就地就业创业、优化乡村治理机制与乡风文明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山东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的家庭规模、家庭身份、年龄、受教育年限,农村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劳动者的务农时间、外出就业的收入和外出就业的目的,都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异地就业方式选择的重要变量.我国要解决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应该通过发展农村要素市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的期望值和把农村劳动力从家庭的羁绊中解放出采等措施以增加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供给;从长期看,政策着力应该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相对减少对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受棉花资源、区位等优势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新疆成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主阵地。正值产业转型与优化关键期的新疆,应抓住"一带一路"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契机,积极推进"新疆纺织业带动百万人就业"工程的实施,以增加就业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长治久安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新疆纺织业带动百万人就业"工程的实施成效分析,探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渔业是沅江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在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工程、保障粮食安全、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区域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沅江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  相似文献   

15.
财税政策历来都是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一项主要经济政策,深入研究如何优化和完善财税政策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深化农村内部就业,不仅对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拓展农村就业空间、缓解城镇就业压力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就业创造效应,总结了现行财税政策在促进农业产业集群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深化农村内部就业的具体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取向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关系到旅游学科的发展和旅游院系的办学出路,本文通过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并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希望能对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均耕地不足,劳动力转移规模小、难度大,是制约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多元增收致富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2000年以来,新疆农牧民多元增收和转移就业问题十分突出。调查显示生活不习惯,语言不通、职业技能欠缺是影响新疆农牧民外出打工和转移就业的最大障碍。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通过落实"春潮行动"计划方案,加大农牧民基本职业技能和国家通用语言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因地制宜地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小型的无污染、高增值的劳动密集型二、三产业,尽可能地在本地区范围内就地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多元增收问题,应当是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梦华  陈风 《山西农经》2020,(1):135-135,137
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区域化,这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高等教育学生的就业率下降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针对两者的联系和现状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论述了高等教育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提出了解决两者协调性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乎高等农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涉及"三农"发展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然而,与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相比,农科类大学毕业生在数量和能力方面都不能满足现实要求。本文通过对农业行业人才需求与农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探寻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从专业思想教育、创业教育、就业配套制度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种以跨地区转移为主的就业格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露出一些问题,受东部地区出口受挫的影响,民工失业增加,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平衡的就业格局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这种就业格局源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本质,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的主动作用,并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有序、良性流动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