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活动是我国甲烷和氧化亚氮的重要排放源,在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农业部门肩负着重要责任.我国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走势取决于未来农业活动量变化和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变化两大因素.本文的预测模拟思路是,先预测主要农产品城乡人均消费量变化,再根据人口总量和城乡结构变化推算主要农产品消费总...  相似文献   

2.
传统水稻生产方式对甲烷、氧化亚氮等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不容忽视。加强政策激励和引导,促进稻农参与水稻低碳生产,正是破解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湖北省102户稻农的深度访谈资料,应用扎根理论探究了影响稻农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采取低碳生产行为的深层次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低碳生产态度、行为效能感知、生产实施成本、社会环境因素4个主范畴通过不同的路径对稻农低碳生产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低碳生产态度、行为效能感知作为前置驱动要素,决定了稻农的低碳生产意愿,进而影响其低碳生产行为;生产实施成本与社会环境因素作为情境调节要素,调节着"意愿→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度。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意愿—情境—行为"整合模型,从微观层面以自下而上的分析框架试图拓展对稻农低碳生产行为影响机理的理论研究,以期为政府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推进水稻低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水稻种植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机理、现状及人口增长等方面,论证了水稻种植业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人们在应对全球变暖时对于水稻种植业的关注。同时针对目前人类经济社会的状况,结合本行业相关专家的研究,提出了减少水稻种植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碳足迹核算是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定量评价,开展农作物碳足迹核算理论研究能够为低碳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文章在对我国农资投入变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从碳足迹概念,碳足迹核算的数据来源、方法,我国农作物碳足迹核算涉及的对象、系统边界以及构成、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农作物碳足迹核算的研究进展。[结果](1)目前我国已开展碳足迹核算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脐橙、苹果、油菜和烟叶等,研究过程中活动水平数据、温室气体排放参数来源和核算包含过程的不尽相同,核算过程有仅针对研究对象生产环节的,也有包含上游环节和生产环节的,部分研究还包括产品加工、运输分销、消费和废弃环节,因此核算结果差异较大。(2)研究表明,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和灌溉耗电是小麦和玉米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稻田CH4排放是水稻最主要的排放源,肥料施用和施肥后田间N2O排放是棉花、花生、大豆、油菜和水果等的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3)同时,受农资投入、耕作方式和技术手段等影响,农作物的碳足迹是不断变化的。[结论]农作物碳足迹核算研究需...  相似文献   

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低碳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如果不生产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如果不施用化肥,可以降低30%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低碳农业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由于生产者缺乏科学施肥知识,我国粮食生产普遍存在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不但降低了氮肥的施用效率,而且也加重了农业的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本文以山东省寿光市玉米生产为例,通过对农户进行氮肥施用技术培训,实证分析技术培训对农户氮肥施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培训可有效地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在玉米生产中减少氮肥施用量23%,而单产还有所增加;同时也发现,耕地面积与农户氮肥投入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技术培训和耕地流转市场对减少氮肥施用、提高氮肥施用效益、控制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都将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畜禽养殖业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本文依据江苏省2015-2017年畜禽饲养量,按照2006IPCC和FAO公布的排放系数,对江苏不同区域畜禽品种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进行分类测算,比较不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差异,提出利用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碳足迹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运用2008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浙江省投入产出表》统计数据和IPCC相关实验数据,采用分层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法,构建五个层级对农业系统碳足迹进行量化,深度分析农业碳排放的数量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按照国际惯例IPCC核算的农业碳排放只占总碳足迹的43.55%,隐含在农用能源和农业工业投入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被忽视或被低估,这将严重影响农业系统减排和低碳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2)从农业碳足迹结构来看,农业种植、养殖活动本身排放的温室气体所占比重不大;农用能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工业投入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农业废弃物最终处置是农业源温室气体最重要的三大类来源;其中以化肥(氮肥)生产、运输、施用过程中引致的碳排放在整个农业系统碳排放中所占比重最大;(3)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具有积极的减排增汇效应。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其中奶牛产业是畜牧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如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推动中国奶业温室气体减排降碳,成为制约奶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中国奶牛养殖特点,采用IPCC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奶牛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析了西欧奶业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措施和成效,为中国奶业低碳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且结合中国奶业低碳化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了2025年和2030年奶牛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碳”背景下的中国奶业低碳发展路径,即以保供给、降排放为核心,加强奶牛减碳育种、推行适度规模和精准饲喂、保障优质牧草有效供给、加快粪污减量减排技术研发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氧化亚氮(N2O)是农业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北京市农业N2O的排放情况,并为北京市低碳农业发展提出建议。[方法]文章运用文献调研与数据统计方法,收集了2015—2019年北京市各区种植业与畜牧业基础数据,进行全市和各区的农业N2O排放核算工作,并对核算结果及其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1) 2015—2019年北京市农业N2O排放呈下降趋势,2019年北京农业N2O排放量为26.1万tCO2e,较2015年减少了46.88万tCO2e,减排率高达64.2%;(2)种植业N2O为北京市农业N2O最大排放源,占2015—2019年北京市农业N2O排放年均贡献率的58.3%;(3) 2015—2019年北京市种植业N2O与畜牧业N2O排放均呈下降趋势,它们的最大排放源分别...  相似文献   

11.
<正>沼气是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不仅能生产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还可以将粪便、秸秆、垃圾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河北定州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大县,耕地115.5万亩,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格局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在不同作物间的分配格局变化的信息对于国家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作物生产的污染排放格局及其形成原因亟待深入分析。[方法]文章在测算各类作物生产中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内在构成的时空差异。[结果](1) 1998—201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格局已从谷物作物转向蔬菜作物。(2)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空间差异明显,面源污染排放高的省份集中于黄淮海平原,低值省份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增长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3)东北地区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东南沿海地区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4)污染排放强度对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影响较大,而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增加则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的扩大。[结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造传统农业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3.
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虽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但同时也具备相当的碳汇功能。在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资源枯竭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从制定发展战略、促进碳交易、创新生产技术等多个方面来探索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本文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低碳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此前提下分析了我国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阻力,根据现实阻力从合理去石油化、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建立农业碳汇市场方面提出了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资源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现代农业也迫切需要将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文章以研究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的关系为出发点,首先分析经济视角下农业的发展模式,了解到农业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之一,因此采用低耗能、低排放和零污染的发展模式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改造,实现农业的生产离不开科技资源,引用高科技技术、设备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评价研究,从农业科技授予专利数量、农业新品种的数量以及农业科技论文数量等角度阐述科技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影响力,指出其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为实现农业化发展、改善农业发展结构提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6.
农业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不仅仅只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而且其加工业消耗能源排放的气体也是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整体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反,发展中国家却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全球应对气候日趋紧迫和低碳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低碳农业应运而生. 一、低碳农业的内涵 低碳发展是指在减少碳的排放量的同时,积极促进碳的吸收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就是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在农业部门的实现形式.以往的环保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在于探索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低碳农业内涵更丰富.  相似文献   

17.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根据国际粮农组织FAO统计,传统畜禽养殖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按等量二氧化碳测量超过全球交通运输业排放量,位居第二;其中氧化亚氮和甲烷两种气体占总量的50%-80%,而此两者的增温效率分别是二氧化碳的310倍和21倍。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3月11日在线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全球变暖将使降水量发生改变,影响一些常见农作物的产量,采取有力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有望缓解降水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英国利兹大学和智利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从弱到强四种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造成的永久性降水变化的发生时间进行了预测。研究人员警告说,到2040年,全球多达14%的种植小麦、玉  相似文献   

19.
湿地特殊的水热效应和温室气体代谢过程决定湿地是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湿地生态系统成为人类活动破坏最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而农业排水和开垦是湿地丧失的主要原因。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碳储存库,其储碳量占地球陆地碳总量的15%。土地利用的变化改变了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大量温室气体被排放,对全球变化产生深远影响。湿地的恢复与重建能促进碳积累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温室效应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地球科学意义,并且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为此,建议应尽早调查盆地当今和历史温室气体的排放率以及大气的化学组成情况;研究近几万年以来盆地古气候的变化特点。建议并指出该项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寻求盆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的统计关系,同时预测21世纪中期前四川盆地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