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猪-沼-猪”技术是一种利用低成本生态喂养生猪,用猪粪生产沼气、沼肥(沼液、沼渣),再用沼液作饲料添加剂喂猪的生态养殖模式,该技术既能生产能源。又能促进养猪业降本增效,实现有机肥的良性循环利用,是促进农、牧、能源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值得推广。现将“猪-沼-猪”技术、增重原因及注意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慧敏 《农民科技培训》2012,(7):19+36-19,36
目前,大力发展沼气建设是甘肃省天水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沼气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沼液和沼渣,如何引导农民正确使用沼液和沼渣是科技人员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试验表明,同等肥水管理条件下,在温室蔬菜中应用沼渣、沼液与不应用沼渣、沼液蔬菜相比较,黄瓜、番茄、西葫芦平均增产13.35%,施用沼肥的蔬菜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大大提高了温室蔬菜的经济效益。现将温室沼肥施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处长江岸边的安徽省和县,瞄准各地正在实施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积极引导项目区的农民进行沼气综合利用,推广“沼—鱼”养殖技术,为建设环境友好型渔业和资源节约型渔业寻找出路。利用沼渣、沼液养鱼,不但能够符合鱼类的生活习性,鱼爱吃,长得快,不易发病,而且还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物质循环系统,是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良好途径。农作物的茎秆、果实及其它农副产品饲喂牲畜,产下的粪便及废弃物经发酵变成沼气,再利用沼气煮饭、点灯,既节约了能源,又利用了资源。对于养鱼来说,利用沼气点灯诱虫,可作为鲤、鲫等吃食性鱼类的动物性饵…  相似文献   

4.
“鱼-沼-猪”模式巧 生态养殖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绿色能源沼气建设的迅猛发展,许多养殖户在原猪—鱼生态养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沼气能源产业,但是在沼液、沼渣应用于提高池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上存在着疑虑,如何把"鱼-沼-猪"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科学生态链、  相似文献   

5.
<正>在国家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下,我国沼气工程发展迅速,沼气作为新能源为我国农村地区能源供应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作为沼气工程的副产物沼渣、沼液,其产生量大、养分含量高,是理论上的良好有机肥源,但在实践中未能得到较好的利用,有的地方因沼渣、沼液随意排放甚至成了新的污染源。沼渣、沼液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涉及到的机制、技术原因很多,其中沼渣沼液不分、状态粘稠、施用不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有  相似文献   

6.
所谓生态温室就是日光温室内侧建立沼气池。沼气池上搞畜禽养殖。温室内其他土地搞种植,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入沼气池。温室在冬季为沼气的产生提供温度保证。沼气为室内的植物提供二氧化碳气肥和加温的燃料。沼渣、沼液为植物生长提供优质有机肥和高效生物农药。生态温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生态温室中沼气池的建设和管理及“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顾问》2011,(10):18-19
种草养鹅、养鱼,生产沼气,可充分利用鹅的生物学特性,最大限度地挖掘鹅的生长潜力。鹅粪除部分排入鱼塘之外,其余的与适量农作物秸秆一起投入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又可用来种植牧草。用种出的草养鹅;再用鹅粪养鱼,产沼气:沼气用来做饭、照明;鱼塘泥、沼液沼渣用作牧草底肥,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下,我国沼气工程发展迅速,沼气作为新能源为我国农村地区能源供应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作为沼气工程的副产物沼渣、沼液,其产生量大、养分含量高,是理论上的良好有机肥源,但在实践中未能得到较好的利用,有的地方因沼渣、沼液随意排放甚至成了新的污染源。沼渣、沼液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涉及到的机制、技术原因很多,其中沼渣沼液不分、状态粘稠、施用不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有机肥施用的主要区域--蔬菜、果树种植体系,由于很多基地均配套滴灌、微灌工程,施肥中水肥一体化管理是大势所趋,沼液如何进入灌溉施肥系统是个制约性问题,其核心是要解决沼液的固液分离,实现分级精细过滤,将沼液纳入滴灌系统;这样既在技术上解决了沼液与滴灌系统难对接的问题,又在实践上解决了当前农事管理中人工短缺、常规沼液施肥农民不愿干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福建厦门集美区采用“赶猪出城区,引猪进林区,绿化荒野岭”的生产模式,不仅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从达标排放到生态型零排放,还使沼气、沼液、沼渣利用率达到100%,走出了种养结合、生态养猪、循环经济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0.
刘玉豚  陈维志 《农业经济》1995,(11):28-29,42
本文是辽西北寒冷地区高效益庭院生态模式研究。通过三年在彰武县平安乡试验基点建成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两翼的庭院生态模式。用沼气池与塑料温室相结合,温室保池温,日光增室温,沼气照明做饭,沼液浇蔬菜成为无公害蔬菜,沼液、沼渣做鱼的饵料,增产显著。沼渣沤制秸秆肥改良土壤,改善卫生环境条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沼液沼渣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科技培训》2004,(11):13-13
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农业部提出并在全国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推广沼气池建设。生产的沼气供人们炊食、照明等,沼液沼渣富含氮、磷、钾、钠、钙等营养元素。是农业生产中极好的有机肥。现根据实际施用效果。总结出以下沼液沼渣在几种作物上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鸽粪养猪,沼气煮饭,沼渣肥树,沼液喂鱼:母猪睡“产床”,仔猪进“婴房”。这个颇具科技含量的生态养殖园是一位名叫肖池竹的普通打工仔创建的。  相似文献   

13.
江苏赣榆创“猪—沼—鱼”生态水产养殖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经沼气池发酵的沼液缓缓流入养殖池塘,塘里正进行着虾、蛏、鱼混养,岸上猪圈里6头肥胖的三元猪皮毛光亮,农舍内沼气灶、沼气灯一应俱全,这是江苏省赣榆县今年春天在国家级海水养殖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宋庄镇,开始更大范围推广实施的猪—沼—鱼(虾、贝)生态养殖试验。据悉,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沙流河镇在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中,大力发展沼气池,并有效地将沼气、沼液、沼渣,应用于温室蔬菜生产,走上了一条节本、提质、增效的生态环保型发展道路。现将其主要经验和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养猪场建起沼气发电站南通普泽畜牧有限公司场区内,一片郁郁葱葱,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是养猪场。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2016年兴建沼气发电工程,建成两座2400立方米的沼气池、8000立方米的气囊式沼气发酵塘,同时配建储气设施、输气管道及脱硫设备,截至目前,两台发电机组累计发电141万千瓦时。沼渣、沼液也得到综合利用,沼渣主要以合同价提供给有机肥厂,用于生产优质有机肥;沼液通过公司兴建的1800米输送管道,与镇里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能源开发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具体表现在:一、沼气建设。进入go年代,我省沼气建设步入了健康发展的阶段,到1995年底累计推广农村户用沼气19.5万户,年产沼气581721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26万吨。并广泛开展了沼气、浴液、沼法综合利用,推广活液浸种90346公顷,增产粮食32721吨,沼液喂猪206381头,节约饲料11164.2吨,沼肥养鱼2290.4公顷,增加产量523.6吨.沼渣种菇3019平方米,产量28吨.每年还为农业生产提供商品有机肥料75342吨,商品有机饲料110吨。目前,沼气已从单一解决生活燃料短缺向改善环境质…  相似文献   

17.
“猪—沼—鱼”技术及其增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沼-鱼”技术是一种利用猪粪产沼气、沼肥(沼液、沼渣),再用沼肥喂鱼的生态养殖模式,该技术既能生产能源,又能促渔降本增效,实现有机肥料的良性循环利用,是促进农、牧、渔、能源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值得推广。现就沼肥养鱼技术、增产原因及注意问题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沼肥养鱼技术(一)鱼苗培育1、池塘清整: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塘。2、药物消毒:放养前7天左右,用药物清除野杂鱼、病原及害虫,可每667m2用生石灰50-75kg化水全塘泼洒。3、加注新水:清池后加注新水,一般夏花培育池水深调整为0.5-0.6m,鱼…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家庭能源生态模式是指以户为单元,利用山地、大田、庭院等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建造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并围绕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构成“生态工程模式”.俗称“猪-沼-果”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农村沼气投资力度的逐渐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在农业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沼气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用气上,同时也体现在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上,现将其在果树生产上的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鱼猪草沼四位一体鱼塘生态养殖技术是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使养鱼、养猪、种植通过沼气工程为纽带连结起来。从而达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多层次进行,这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产发展、资源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三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