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林业》2006,(9):1-1
兰溪市把绿化造林工作作为建设“生态市”的一项基础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森林植被的主要措施.着重做好绿化造林、迹地更新和国债项目造林补植工作。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人工造林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来,我省人工造林取得显著成级,光后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绿委、林业部多次表彰,荣获“全国荒山造林绿化先进省”、“平原绿化先进省”、“造林成绩优秀省”、“造林质量优异省”等一系列光荣称号。全省现存人工造林成林面积达4300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4.4%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为例,从国际国内政策、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分析了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CDMAR)项目准备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提出了克服障碍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放宽土地合格性条件及扩大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范围、更改对CDM AR项目非永久性的处理办法、简化CDM AR项目国内和国际审批和注册程序以及监测要求、提高CDM AR项目实施过程的灵活性、缓解市场障碍、加大困难立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佚名 《浙江林业》2004,(4):33-33
树木修枝是造林绿化抚育管理措施之一。通过人为的“助、缓”等修枝技术,调节、控制通风与透光,给树木生长发育创造适宜条件,造就干形合理、冠形优美的优良树木。修枝应根据林种树种与用途的不同、造林密度与造林目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造林树种的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不但使造林不易成活,致使徒费劳力、种苗和资金,而且即使能成活,人工林也可能长期生长不良,难于成林、成材,造林地的生产潜力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充分发挥,也起不到森林的防护及美化等作用,使集体或个人受到很大的损失。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惠民政策逐步扩大,农村集体和个人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大量的宜林地被实施造林,但是由于不懂适地适树的科学知识,导致相当数量的造林失败,现就什么类型的造林地选择什么树种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浙江林业》2010,(2):36-36
经日本政府批准,中日民间绿化合作“小渊基金”2010年计划实施生态造林项目83个,项目资金援助总额8.3亿日元,项目区涉及全国28个省区市,合作领域涉及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海防林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青少年生态教育等方面,合作团体来自林业、青联、妇联、对外友协、工会、建设、环保等部门。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户作为石漠化地区最重要的微观主体,其经济行为将决定石漠化治理的成效。已有学者基于农户经济行为的视角对石漠化治理进行了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探索未来深化研究的方向。[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从农户经济行为与石漠化形成的关系、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及技术采纳行为、适合农户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及其评价、以及石漠化治理对农户生计变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结果]农户经济行为对石漠化形成的影响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研究方法仍有待改进,从农户的角度对石漠化治理成效进行评价的文献还比较少见,对石漠化治理生态补偿政策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方面的研究也较少。[结论]未来应深化农户经济行为对石漠化形成的影响机制的定量及动态研究。加强从农户角度对不同治理技术和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探索更为普适的石漠化治理效果的评价方法。探索农户生计及生态修复补偿政策的长效机制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微观机制,实现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上海农村经济》2007,(10):47-47
我国耗资千亿元的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年来,中西部地区累计退耕还林、荒山造林3亿多亩,生态效益明显,直接受益农民超过1亿人。  相似文献   

9.
《浙江林业》2008,(2):40-40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的精神,我国将从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科技支撑、抓好机制创新等四方面推进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并选择100个县开展石漠化防治试点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等工程的实施和人们绿化意识的增强,平原地区的造林面积不断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林中存在的造林树种单一,纯林面积较大,林木病虫害难以防治问题也日渐突出,积极探索适宜的混交、间作造林模式,优化造林成果,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已势在必行。现提出杨楝混交间作金银花造林模式,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土地石漠化类型划分及其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乌江下游德江县石漠化现状格局,为分类分步推进德江县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治理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野外调研和GIS处理.研究结果分析了德江县石漠化等级类型,并探讨了德江县土地石漠化现状与分区格局,提出了土地石漠化防治的4种主要模式及相应的措施.研究结论德江县石漠化严重,全县土地石漠化面积为706.93 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1%,其中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石漠化面积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5%、11.4%、4.0%、1.2%,为遏止石漠化扩张,应尽快开展石漠化治理.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造林数量逐年增加,造林质量也显著提高。尤其是2003年,共完成造林和封育面积1109.51万公顷,全国造林面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林业投入大幅增加,2003年国家对林业的投资达到431亿元,是1949年到1999年总投资的1.77倍,2004年预计将达到442亿元。林业政策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张睿 《农家之友》2009,(20):61-61,56
为了提高造林绿化成效,切实做到适地适树,加大优良树种在造林中的比重,促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营林,旱日实现陇原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根据林场自然条件和造林成功经验,科学地筛选出了适合合水林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介绍了固体水的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在苗木试验与野外造林试验的成功应用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其造林成本进行了探讨,认为施用固体水是干旱缺水地区植树造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作为珠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的富宁,在开荒种粮、大炼钢铁、中越战争的年代里,境内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森林资源猛降到70年代的70万亩,木材蓄积量只剩下300万立方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富宁县开始追求绿色,先后实施了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建珠防工程、世行造林、入股造林、贷款造林、租山造林、退耕还林,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良好气氛。  相似文献   

16.
河北地处京津周围,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目前,全省还有5700多万亩荒山荒地没有绿化,有沙化和潜在沙化土地3900多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近6万km^2。由于自然条件差、治理难度大,造林成本高,造林绿化进入“啃骨头”阶段。林业建设任务繁重艰巨与建设投入总量不足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为尽早实现“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河北秀美山川”的总体目标,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造林绿化为已任,创新机制,优化投入,全面加快了全省造林绿化步伐。  相似文献   

17.
沙地造林一直难以攻克是造林的成活率低的难题,本文对沙地水瓶扦插造林和一般人工造林的对比,筛选出水瓶扦插造林的优势,为沙地造林,尤其是地理条件恶劣,水源短缺的地区,水瓶扦插造林是首选。  相似文献   

18.
孙飞成 《农家之友》2009,(11):42-42,8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漠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本文就石漠化的危害及其治理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经济日报》1月12日报道]国家林业局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全国共造林1.605亿亩,首次超过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说,2003年中央对林业投资比上年增长了26%,达429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资金达347亿元。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以来,生态建设方面已起到一定效果:天然林保护工程共减少森林资源消耗3.2亿立方米;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退耕造林和荒山荒地造林2.27亿亩,9700万农民从中受益;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2350多万公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总治理规划任务的四分之一;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已占国…  相似文献   

20.
植树造林应该有严格的标准和操作规程。什么样的立地条件应栽什么树;不同的树种确定不同的造林密度;什么树种应采取什么管理抚育技术措施,这些林业工作常规性的东西,是从事林业生产的工作者所应该熟知和掌握的,是贯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造林原则所必需遵循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凡是实行科学造林的,成功的多、失败的少。反之,就常常导致劳民伤财,事倍功半,年年造林不见林。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一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受“快速效益”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造林原则松动,从而出现所谓的“求快、求多、求新”的三求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