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目的 在土地流转发展缓慢而农地确权工作已经完成之际,基于农地确权对土地转出的影响研究中产权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两派观点的分歧,同时引入交易成本和禀赋效应两个中介变量,深入研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机理,将有助于推进农地确权成果应用以及农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方法 文章使用CHARLS2018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一元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机理。结果 (1)确权促进了土地转出,使土地转出的概率提高了6.60%;(2)确权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交易成本,进而抑制了土地转出;(3)确权有利于增强禀赋效应,但禀赋效应反而促进了土地转出;(4)中介效应上交易成本和禀赋效应为部分中介作用,交易成本中介效应比例为-10.46%,禀赋效应中介效应比例为13.35%,从而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更强并能强化确权对土地转出的促进作用。结论 农地确权工作有其正面的成效,但还需完善政策并建立配套制度以克服负面效应,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和交易平台,宣传普及农地确权和相关“三农”政策,提高农户认知,同时还需防范禀赋效应过强和流转租金过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识别出农业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以及农村要素市场联动四种中间传导机制,构建了"农地确权—中间传导机制—农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全国追踪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整体上并不影响农户农地转出,但会抑制农地转入;(2)对于发生过农地调整、有公交车到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村庄,农地确权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3)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和交易费用机制抑制农户农地转出,并通过交易价格机制对其产生促进作用;(4)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促进农地转入,并通过交易费用机制对其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界关于农地确权是否促进农地流转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构建农地确权、农地依赖影响农地转出行为的理论框架,采用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政策效应,以及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户对土地的禀赋效应并非完全存在,农地依赖呈现分化特征;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促进效应;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与农地转出行为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效应,农地依赖会抑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促进效应。未来中国应加快运用和拓展农地确权成果,推动农地流转和保障农地产权;依据农户的农地依赖程度,因户制宜、分类治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培育农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江苏、湖北、广西、和黑龙江四省(区)111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地产权安全性会形成生产性效应、交易价格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进而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农户最终是否流转农地以及流转农地的规模取决于农地产权安全怀所产生的三种效应的叠加影响。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土地承包合同提高了转入户转入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但并不显著影响转出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签订农地流转合同提高了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而农地流转纠纷并不显著影响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应该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强化农民农地流转合同意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系统分析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农地确权促进农地流转数量的增加,使农户参与农地转出的概率平均提高6. 36%,同时使农户农地转出面积增加0. 538亩;在农地流转质量上,新一轮农地确权促使农户将农地有偿流转给非本村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促进农地流转的市场化,但确权并未促进农地流转期限的长期化。因此,应继续推进新一轮农地确权,做好收尾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相关配套措施,为有效发挥农地确权效果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
农地确权政策和农地流转对农户兼业有其内在影响机制,本文探究农户兼业化程度的提升路径,为克服中国农业规模发展局限性、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政策依据。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单期影响农户兼业的最优化数理模型,借助华中三省897个农户微观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PSM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兼业选择及兼业化程度的影响,检验农地流转在农地确权对兼业化程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晰的农地产权使农户更有可能选择兼业,同时显著提升农户兼业化程度;农地流转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1.67%,且主要来源于农地转出;农地确权对小规模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高及农资投入低等农户的兼业化程度提升效果更明显,且进一步发现在兼业类型上农户可能选择务工而非自种或自营;在兼业地区上农户可能选择本县外的区域。因此,要切实做到“确权到户、确权到位、精准确权”,通过结合农地流转更好发挥确权对农户兼业的提升效果,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浙、川、皖3省18县调研资料,对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地转出是以劳动力转出为前提的。非农就业机会越多、劳动力转移障碍与摩擦越小、保险市场越完善越利于农户劳动力转出,从而越利于农户农地转出。农户农地转出主要受实际租金率的影响。在非农就业不稳定和保险市场不完全情况下,农户会倾向于保留或短期流转超过最佳经营规模的部分农地以建立家庭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时期风险分摊机制。现阶段农地确权的不到位、流转信息平台的缺失和不完善、农户规模小且分散、政府对基层政府和村集体的激励不当都增加了农地交易成本,从而不利于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尽管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但农户在流转市场上能否转入自己想要转入数量的土地尚无人关注。本文利用全国6省1200户2000年和2008年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户的流转意愿多大程度上可以在流转市场上得以实现,进而考察流转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性、对称性和动态性。研究表明,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存在明显的交易成本,因此流转市场是不完善的。具体结论:第一,流转市场存在明显进入门槛,进入市场后农户也无法实现完全调整,转入户2000年和2008年分别能实现调整意愿的24%和37%,高于转出户的19%和18%;第二,流转市场的交易成本存在非对称性,转入户比转出户面临的交易门槛高,但进入市场后转入户调整意愿实现程度高于转出户;第三,从2000年到2008年,流转市场的交易门槛显著降低了,但进入市场后调整意愿实现程度并没有显著提高;第四,农资设备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不完善程度更严重,因此农地流转市场发挥了将土地这种"不能移动"的要素移动起来以迎合那些"本该移动"的要素功能,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农地产权稳定性,降低流转市场交易成本,加快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业发展,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中国新一轮农地确权为背景,将制度经济学、制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相结合,将市场信念纳入确权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分析中,阐明"确权—市场信念—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作用机制。认为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市场信念的形塑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行为产生影响,促使农户作为市场理性决策者行事,农地流转交易从身份交易转向匿名交易。文章构建的"确权、市场信念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理论框架,有利于明确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作用路径,进一步拓展农地流转研究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及其契约安排是学界重视的前沿研究领域。其中,关于契约选择的内在机理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本研究基于广东和江西两省农户调研数据,探究农户分化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及其决定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分化与农户农地转出的意愿契约,无论是契约形式还是契约期限,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农户对土地的禀赋效应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农地确权强化了农户间的异质性,使得不同类型农户的禀赋效应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导致农户更不愿意在农地转出时选择签订正式契约和长期契约。文章强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降低禀赋效应,强化农民的契约意识,有助于推进农地流转的契约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农户对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普遍存在的禀赋效应,将导致农地流转市场效率低下。对此,本文基于禀赋效应中"人对物"、"物对人"及"人对人"的3类互动关系,构建"农地确权—农地特性—交易对象—禀赋效应"的分析框架,揭示农地禀赋效应的成因及其对象歧视性根源。利用全国4105个农户样本构建IV-Tobit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户的禀赋效应具有对象选择性与歧视性。特别是当农地流转对象是规模经营主体时,农地确权是显著增加农户的禀赋效应的重要因素,即使强化外出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化解农户对农地保障价值的依赖性,亦无法降低其农地禀赋效应。由农户与农地的情感关联所决定的农地心理价值的不可替代性,是诱发农地禀赋效应的重要根源。本文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特殊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广东省农户的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了农户的交易费用认知对农地流转(转出)的影响。分析表明:农户的农地转出与农户禀赋具有状态依赖性;未转出农地农户对交易费用的事前认知明显高于有转出行为农户的经验认知;农户在流转流程、外部环境和第三方组织三个角度的交易费用认知,不利于农地的流转,而对合约安排产生的交易费用认知则有利于改善农地的转出行为。从鼓励农地流转的层面来说,讨论尚未转出农地农户的交易费用认知,以揭示农地流转难以发生的内在约束,更具政策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社会互动效应,以期更好地解读农户的行为决策,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离散选择互动模型,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转出行为存在显著的内生互动效应,同村庄其他农户的转出行为正向影响个体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2)内生互动效应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的农户对他人转出行为更敏感,流转决策的依赖性更强。(3)非农经营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经营非农产业不仅影响自身的农地流转决策,还会提高其他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研究结论: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并非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相关政策可以通过优先干预部分农户、鼓励非农创业的方式促进农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释了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的机理,并引入农地确权颁证变量,根据陕西90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流转选择及流转规模的差异化影响以及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民是否流转农地及农地流转规模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农民农地转入行为的影响大于对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证实,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发挥了调节作用,即通过提升农地产权强度和强化农地禀赋效应等抑制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转出行为的正向影响,但增强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转入行为的促进作用。因此,需从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农地确权颁证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改革措施等方面促进农民农地流转参与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社会嵌入理论分析了乡村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可能影响,并利用吉林省30个市(县)102个村的936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治、认知、文化和网络四个维度的"嵌入因素"均对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政治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密度和网络规模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而网络异质性则存在负向影响。政府因地制宜的构建有利于农地流转的乡村社会嵌入环境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农地流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对其政策效果的评价。本文利用山东省农户数据对一些学者提出的土地确权会强化农户土地的禀赋效应进而抑制土地流转的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显示,土地确权强化了农户的土地产权强度,从短期看它对农户土地流出意愿的影响尚不明确,但长期影响应该是正向的。土地确权抑制农户土地流转的观点不仅在理论逻辑上存在悖论,而且统计推断显示禀赋效应在总体上并不存在。流转市场发育度和土地确权带来的安全效应显著影响着当地农户出现禀赋效应的概率,市场越深化农户越不容易出现禀赋效应,确权后土地产权强度提高越显著的农户流出土地的意愿越强。同时,安全效应还提高了土地流入农户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意愿,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确权在整体上增加了农户的信贷机会,但在农户之间这种机会并不是均匀分布的。通过理论分析本文认为,对低收入农户来说,确权因强化了土地"禀赋效应"而只能有限地提高信贷可得性。对经营能力强的高收入农户而言,确权可通过土地"安全效应"而较大程度提高信贷可得性。本文利用河南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确权之前,高收入农户的信贷可得性比低收入农户高46.03%;确权之后,高收入农户信贷可得性是低收入农户的106.88%,两者信贷可得性的差距增加了一倍多。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农地确权之所以扩大了不同收入农户信贷可得性的相对差距,主要是因为农地流转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小麦生产大省的大规模实地调研,经过数据整理,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结果显示,第一,农地流转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主要特点是流转规模小、流转期限短并以口头协议为主。第二,土地细碎化是农户土地流转原因之一。第三,农地流转呈现"差序格局"状态,流转对象以近缘社会关系为主。第四,种粮补贴推高土地流转费用,土地确权明显降低转出规模,大规模农地流转更加艰难。据此,为搞好农村土地流转,本文提出,第一,尊重农户土地流转的自主权,防止任何过激行为。第二,提高转出农户收入和社保水平,降低转出土地的机会成本。第三,农业政策重点应放在土地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保护、降低土地流转费用方面。第四,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降低农业机械使用成本,弥补人工成本上升的负面效应。最后,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管理,推进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流动、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地确权不仅使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显著提高,明显增加流转面积,而且有助于保障农户的权益,激励劳动力外出就业,进而推动了农地流转。在劳动力流动与农地三权分置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效促进农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地确权会如何影响农户生产要素的配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认为:(1)农地确权在强化农地产权改善农地潜在价值的同时,将诱导农户不断提高其转出农地的保留价格,从而抑制农地流转。(2)农地确权并不必然促进农户对农地的长期投资,在农民倾向于非农就业的情景下,投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并非是有效的行为选择,甚至存在农地非农化的风险。(3)在小农经营格局下,农地确权对抵押贷款市场的促进作用将是有限的。因此,农地确权并不必然存在促进农地流转、诱导投资激励、改善信贷可获性的内在逻辑。作者强调,挖掘农地确权的制度红利,关键在于盘活农地经营权,通过迂回投资、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从而将农户卷入分工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