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用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就业安置、一次性货币安置等手段已经越来越不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采用土地换保障的方式安置失地农民。本文以合肥市为样本,从失地农民对社会保障必要性认识、失地农民对社会保障项目的偏好以及对社会保障水平的期望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意愿,以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更能满足失地农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农村集体土地将大量被征用,大量农民成了失地农民.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解析西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需求和供给,分析土地征用制度不健全、就业安置难等原因,提出建立西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平  郭辉 《农业经济》2007,(5):44-4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有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不断增多。由于征地补偿不统一,失地农民的安置难,给社会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城市化战略是要使农民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推动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农村经济向城镇经济转变,带动整个经济向现代化发展,使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但如果失地农民连基本的生存问题都存在问题,则有违城市化战略的初衷。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和就业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4.
土地的有限性与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失地农民的大规模增加,这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本文通过对广州南亭村的访谈调查发现,该村失地农民职业转换困难,主要是由缺乏相关职业扶助政策的引导、职业安置不到位、缺乏非农业职业技能等原因造成,并由此对改善失地农民职业难以转换的问题提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以及附着于土地之上的一系列利益.虽然我国已建立了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但现行的机制仍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不仅制约了农民合法利益的获得,更阻碍了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要均衡城市化与失地农民利益_二者之间的关系,唯有尽快突破现行机制中的种种困境,构建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城乡一体式的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急剧增多,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在很大程度面临侵害.土地的保障功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失地农民单一的货币安置均呼唤制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条例.该条例需包含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保障法律制度、再就业机制和教育培训保障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养老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解决的必然任务。失地农民是在大规模土地征收中出现的被城市化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既缺乏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也不享有农村的土地保障,体现了新增城市居民市民化中养老困境。在中国当前社会养老保险金供需严重失衡的背景下,解决失地农民养老问题要求完善土地市场和金融制度,完善土地增值收益长期分享机制,让失地农民利用土地和房产收入扭转养老困局,并通过强化教育以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恢复农村居民退出城市化和退出城市的自由以降低农民养老风险。失地农民养老制度创新有助于完善新型城镇化下新增城市居民养老体系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失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文章在分析土地对失地农民具有的就业、保障、归依功能的基础上,分别对社会保障安置、货币安置、留地安置等5种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方式进行了简要评价,并设计出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的"福利包"方案:主要包括对失地农民的补偿、保障和就业安置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对耕地的占用,随之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现行的货币安置办法无法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失地农民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对货币安置办法进行评价,进而阐述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供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安置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大量农民已经或即将成为失地农民。而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现行的征地安置方法,可能会导致大量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而建立失地农民安置的法律体系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试析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空间的扩展,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土地不断被征用,而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就业安置、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却得不到保障。为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保障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需要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探索城郊结合部土地征用过程中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方法,给城郊结合部农民拆迁以“市民待遇”,为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提供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和完善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谢中  江华 《南方农村》2009,25(5):46-49
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主要有货币安置、社会保险安置、留地安置和就业安置等。但因安置方式简单,政府单一的安置方式与农民多种安置的愿望相冲突以及补偿安置标准过低和缺乏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的存在,并未能消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本文在分析产生上述矛盾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失地农民实行科学补偿安置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留地安置,是指国家在征收土地时,留出一定比例的土地给村集体作非农建设使用,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安置失地农民。作为货币补偿的一种重要补充模式,留地安置是在反思传统补偿标准过低、方式单一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保障失地农民生活、缓解政府财政压力都有着积极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留地安置制度的广泛推行,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留地安置制度的困境留地模式与现行法律相冲突。实践中,留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当前,土地产权模糊、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土地管理制度混乱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得不到保证。因此,必须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妥善解决当前失地农民问题,为失地农民提供生存和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必然的历史过程,但也是漫长的、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城市化进程所涉及的农地产权改革、农村户籍改革和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无不体现着这种漫长而复杂的利益博弈.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由于当前土地和户籍制度负载过多,社会保障功能不足,再加上保障失地农民参与、表达和自主选择权利的各项制度安排缺位,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公共利益边缘化和城市化过程的交易成本升高,城市化进程中的"卷入式"负博弈困境就因此而产生,并且带来失地农民转型和城市进程的双重挑战,对此本文提出了建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参与、合作、发展、共赢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化的过程包含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工业发展和城市对外扩展都依赖着国家对于土地的征收。2016年底,中国城市化率为57.6%,预计到2020年达到60%,如此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其代价就是衍生出大规模的失地农民群体。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非均衡性以及失地农民个体有其特殊性,无法给予每个失地农民最契合的安置方式,许多人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维持基本收入来源的务农工作,成为"种地无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城市边缘人。就业是民生之本,对失地农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促进其融入社会生活、有效规避社会风险等方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大量的农用土地被征用,因而产生了失地农民问题。文章从失地农民问题的现状入手,指出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土地征用权的滥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安置方式不科学、司法救助体系缺乏,并针对缺陷提出了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以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产权理论分析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根源,认为农民失地前所拥有的土地初始权益就不完整,这是农民在城市化土地非农化进程利益受损的根源。因此,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必须对集体土地产权进行重新构架和界定,并提出重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导致各地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再就业、权益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就业安置模式的多样化,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是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如解决不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土地制度、安置补偿等问题,失地农民将难以顺利地变为市民,我国城乡一体化难以健康发展。本文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失地农民城市融入、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综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