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生活垃圾增多,严重污染了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可以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政府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可以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的创新,让公众了解更多关于农村生活垃圾的信息,通过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效果。阐述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新途径,以调动公众利用政府环境信息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中,针对"加强平台和渠道建设",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政务微博等载体传播政府信息的作用,确保公众及时知晓和有效获取公开的政府信息"。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中的平台作用……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已成为公众的迫切需要。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促使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提高环境管理效率,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保障。由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公众需要委托审计部门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已成为公众的迫切需要。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促使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提高环境管理效率,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保障。由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公众需要委托审计部门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5.
周维浩 《农业经济》2023,(10):107-109
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态治理是政府与市场协同治理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有助于缓解农村生态治理面临的社会资本和资源不足的压力。当前农村生态治理面临单一治理主体能力有限,生态治理结构碎片化以及社会主体对于新型生态问题的应对不足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协调引导、公众有效监督相结合的治理路径,需要做好信息共享、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善治进程,通过对水环境主要特征以及质量现状的分析,结合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了由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基于利益协调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制度信任机制和政策协同机制这4个影响机制而形成的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基于该协同治理分析框架,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职权范围、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以及完善影响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向现代化转型,国家善治是必经之路。善治,强调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鼓励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国家治理当中。财政信息公开,为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实现当家做主提供了渠道。预算改革,实质上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而预算公开一直是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题。预算公开可以提高政府财政信息透明度,打造善治政府,从而推动国家的善治进程。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现代化政府的必然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公开方式、公开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内,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教育、宣传、引导作用,提高普通公众的信息素养水平,建立规范化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加强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对建立现代化法治政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政治生态是农村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环境的综合体现。后税费时代我国农村政治生态发生根本性嬗变并引发一系列基层治理难题,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客观要求。基于此,以公众参与为切入点,分析公众参与的三重动力,为农村政治生态重构中公众参与"何以可能"提供学理辩护。研究认为导致农村政治生态重构中公众参与困境的原因主要有文化、历史、制度和社会四个方面,应以"公众充权"为指向,从培育公共精神,提升公众民主素养;发展社会组织,保障公众结社权;构筑多方联动,夯实公众监督权和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满足公众知情权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政府与社会之间天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是化解信息不对称、法治政府建设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科学、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存在四个维度:广度、深度、式度和适度。这些维度,既可以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建构维度,也可以是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考察维度和评估维度。  相似文献   

11.
虽然目前各种形式的政务公开都在努力拉近政府与公众的距离 ,但很多人对此兴趣不大。专家认为 ,究其原因 ,由政府部门自行决定公开的内容 ,公众没有选择参与权应是根本。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农村处处长詹成付指出 ,公开的必须是本领域的对象最关心、最应该知道的 ,不能要害的不公开 ,鸡毛蒜皮的才公开。有关人士指出 ,缺乏法律的规范是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失衡、难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政务公开为何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2.
构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体系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公众参与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有利于维护公众海洋生态环境权益、创新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机制、增进政府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持续互动,是提升政府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能力的优先选择。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愈加重视在海洋塑料治理实践中纳入公众参与程序,但仍面临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不明、政府部门职能不清且动员不力、社会组织参与不足、公众参与热情不高等困境。借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在建立健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塑料垃圾源头管制、推进各级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建议我国应做好顶层设计,从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体系、加强公众参与机制建设、提高公众主动参与意识等方面健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锋  封雯静 《水利经济》2023,41(4):61-65, 81
为研究跨界湖长制的本质机制,通过多元主体博弈系统中湖长与企业、区域内湖长、区域间湖长的多方博弈,对太湖治理困境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太湖流域湖长制存在问题的内因在于理性经济人的利益相关性,可以通过外界元素达成多方共赢的局面。借鉴矩阵式组织框架,融合流域内各区域湖长层级体系与协同理论,构建了太湖流域区域协同治理多维模式框架,涵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多元主体、多维作用。基于区域协同治理框架,建议从政府角度,明晰权责划分,完善评价体系;从企业角度,优化生态补偿,加强技术革新;从社会组织角度,优化科研投入,强化理论渗入;从公众角度,群众参与治理,加强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4.
<正>财政部近日印发《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进一步改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规程所称地方预决算,是指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以及经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根据规程内容,地方预决算要公开及时,内容准确,形式规范。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公开实效,聚焦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方便社会监督,公开内容公众找得着、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借助网络的便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捷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很快就会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迅速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在舆情危机问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分析当前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并从缩减力、预备力、反应力、恢复力四个维度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完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十三五"期间的热点问题,其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当前农村地区主要面临空气污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化肥等使用不当的问题,为提升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应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的积极作用,建立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协同治理激励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多元主体参与网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形式、内容和效果,提出了公众参与存在的信息公开不足、形式范围有限及广泛性不够等问题.立足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经验和实际需要,从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扩大并完善公众参方式、加强媒体参与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公众参与工作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是为了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而行政机关在公开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方面信息时,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一方面要维护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兼顾个人利益。因而,行政机关在公开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方面的信息时,要建立起个人隐私的审查机制,规范个人隐私的公开程序。在衡量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时,要进行精细化判断,同时,也要合理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对个人隐私的内容进行实质化的解释,完善相应的救济措施,以期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耦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防治形势严峻。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分类,至少有天灾、历史遗留欠账、难以明确的治理主体这三类地质灾害的治理需要国家财政负担。这也是有限政府下,地质灾害治理的主要困难。地质灾害的防治本身是一个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而产权交易能够有效地破解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困难,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是地质灾害有效防治的重要保障。应构建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参与,责任有主体、管理有力度、投资有收益,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的主要框架和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信息背景下如何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必须摒弃传统的政府管理思维,重塑现代社会治理的体制与管理机制的科学方法、途径与依据,这不仅对十八大以来设计与国际接轨后的社会治理实践具有很大现实意义,更对丰富与发展社会治理理论、创新研究方法和途径具有重大现实与长远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