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2004年以来,国务院决定按照"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的思路,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齐鲁粮食》2003,(7):44-44
从6月1日开始,安徽在全省范围内扩大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主要内容包括:“两放开、一调整”。即放开粮食收购价格,不再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实行随行就市收购农民余粮;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支持和鼓励各类经营参与粮食收购和经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并与其他粮食经营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3.
2004年国家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和收购市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泰安市粮食部门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进一步推进五个工作体系建设,努力做好六项基础性工作”的总体思路,抓住促进粮食供求平衡。保障粮食安全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4.
试论粮食购销全面放开后的四川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5月,国务院17号文件决定:“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行,当前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这标志着我国粮  相似文献   

5.
2004年初,遂宁市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工作在中央和省上还未全面部署前就率先全面推开。经过实践和探索,粮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粮食购销主体多元化格局,打破了束缚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创建了粮食流通体制的新模式,各项粮食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一、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两放开”,即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从2004年起,取消粮食收购保护价,粮食收购价格由收购主体自主决定,全市粮食收购市场全面放开,允许符合条件经批准的各种所有制法人和自然人参与粮食收购。二是“一调整”,即调整粮食补贴办法从2004年…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粮食主销区要加快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全部放开粮食收购,粮食价格由市场调节,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粮食主产区将进一步缩小保护价粮食收购范围。这一重大改革,使粮食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竣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李强 《齐鲁粮食》2003,(11):17-19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8号件)拉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序幕,浙江、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北京和天津等八个省市已经率先行动,山东也在青岛、烟台、威海三个粮食主销区实施改革试点。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的“一取消,三放开”改革,意味着实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我国粮食计划购销体制行将结束,粮食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开始进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这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充分发挥各自的区域比较优势,加快调整主销区种植业生产结构,为主产区粮食销售腾出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8.
眺望新一年     
在彻底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漫天舆论声中,我们怀着几分忧虑和几分期待,走过了不平凡的2002年。年初,国务院14个部委组成粮改调研组,深入销区和产区,深入种粮农户,开展深化粮改专题调研;夏粮收购之后,有关媒体即传出明年我国粮食市场将迎来新的开放格局的传闻;接着,各种信息渠道又传出明年粮食收购市场放开的16字指导方针,即“放开收购,直接补贴,转换机制,加强调控”。在这种大背景下,农业发展银行抢先出招,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信贷业务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和资产抵押贷款,抢在粮食收购市场彻底放开之前,锁定国有粮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1年,我国首先放开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8个省市的粮食收购市场,2004年5月在全国范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2004年至今,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我国粮食价格基本实现了由市场决定,粮食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松开了农民的手脚,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商品化、市场化程度。然而,就单个农户而言,  相似文献   

10.
粮食购销体制走向市场化的改革,是我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出的正确选择。2001年,国务院部署在粮食主销区拉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序幕。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在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同时,国家决定通过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来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市场粮价和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以来,国家出于调控收购市场需求,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考虑,又先后启动了玉米、大豆、稻谷、油菜籽等I临时收储政策。实践证明,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面对粮食供求关系发生的新变化和形势的新发展,现行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制约了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一、当前粮食收购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没有体现品种、地区差价,不利于优质粮食品种的发展和粮食的高效流通。托市粮收购的价格标准与农民售粮收入直接相关,是决定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经济》2007,(2):15-19
全国粮食局长会议分组讨论上,各省(市、区)粮食局长踊跃发言,从本省(市、区)实际出发,介绍了本地粮食工作的情况,分析了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本刊根据各位局长的发言录音,就他们讨论的十个热点问题整理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重大问题,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该文通过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问题的分析,提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问题的6项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安全与粮食流通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粮食流通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粮食流通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各国政府和专家非常重视研究粮食流通问题来确保粮食安全。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粮食流通体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健全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运转灵活、高效安全的粮食流通体系及确保粮食长久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国家粮食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以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历史包袱为重点,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强化粮食市场监管、搞好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与此同时,机关党的建设、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各地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都把推进"两化"作为实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呈现出强力推进的势头。但是,这些规划缺乏对土地特别是对耕地的有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山西省各级粮食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宗旨,全方位、大力度地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凸显了利国、利民、利企的多重效应,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粮食职工的一致肯定和支持。通过实施“放心粮油”工程,进一步加快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转型,促进了粮食多元化市场主体培育,提升了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拓展了粮食购销网络和粮油食品销售网络,增强了市场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放心粮油”市场占有率,为保障城乡居民粮油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愈来愈向主产区集中。如今,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74%以上,而消费量只占全国的62%。在13个粮食主产区中,能够提供较大数量商品粮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三大安全。我国是世界人口和粮食消费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但迄今为止,我国粮食安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争议问题没有解决,不仅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和标准,而且在储备数量和自给率等许多方面也有不同看法。这不仅与我国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很不相应,也影响了我国对粮食安全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粮食工作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库存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日益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江苏是粮食生产、流通大省,也是粮食库存大省。自去年11月着手准备清仓查库开始,至今年5月国家抽查结束,历时近7个月。  相似文献   

20.
粮食杂议     
“粮食”是个很普通的话题。人从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同粮食打一辈子交道,“早稻加晚稻,赤膊穿棉袄”。“粮食”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受自然灾害、战乱、生物能源转换与投机商贩垄断炒作等影响,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呈现空前严峻的粮食危机,粮食价格高涨,库存急剧下降,不少国家和地区因食物短缺引发动乱,给世人带来极大的恐慌。作为新时期中国的公民,“粮食”又是一个欣慰的话题,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2006年结束了长达26年的粮食受援国历史,破除了“谁来养活中国”的杞人谬论。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超过五亿吨,今年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粮食总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连续第五年增产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