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论农业技术的采用与扩散侯军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探讨农业技术采用与扩散的内在规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业技术采用的特征农业技术采用过程是人们从第一次获...  相似文献   

2.
农业技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李秉乾农业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动力。是科学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物化为商品,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纽带和桥梁。是促进科技成果商...  相似文献   

3.
论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宏观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不同组织方式能产生不同的效应,一国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应采取相应的宏观管理方式,以加快农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决策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现代农业的实质是发达的科技型农业。农业经济的增长主要是在追加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特别是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同时,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优化资源配置而导致的要素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共识。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发展农业生产中,不断地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先进技术代替生产效率低下的落后技术。它是促进农业发展,特别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内容之一。现代农业技术进步的过程是由农业技术的生产(研制、创新)、推广和采用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构成。计划经济时期,技术进步的各个环节是由政…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促进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科技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文从科技创新的过程分析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要地总结了农业科技管理的任务和特点、运用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农业科技政策与农业科技管理应研究的主要内容。加强农业科技管理是有效地运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就如何加强农业科技管理问题略抒己见,藉以祝贺《农业技术经济》杂志创刊100期  相似文献   

7.
农业技术扩散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河南省小麦种植区农户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技术扩散动力中的政府推动力、市场牵引力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其对农业生产效率既产生直接效应,又通过农业技术扩散渠道运行产生间接效应;农业技术扩散渠道组织、渠道支持、渠道控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农业技术扩散渠道运行受动力因素影响,在动力因素与农户生产效率之间产生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农业技术积累是农业生产力积累的主要方面,是我国农业走出徘徊局面的动力。影响我国农业技术积累的主要因素有生产要素价值扭曲、互补性生产要素短缺、劳动者文化水平低等。提出促进农业技术积累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一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技术进步就是指这种关系的正向变化。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农业生产中先进技术对落后技术的替代,表现为用同样多的农业资源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或者生产同样多的农产品只需要投入比以前更少的农业资源。广义上的农业技术进步。把除了不能用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来解释生产函数变动的其它任何导致农产品数量增加或成本减少的经济活动都统称为农业技术进步,它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印自然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也包括诸如制度、社会文化等与农业经济管理有关的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包括自然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拓展的C-D生产函数与动态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就技术进步对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西北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高于生产要素投入与农业结构调整的贡献,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同样表明技术进步冲击将会对当期的西北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正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经济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历史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农村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则是影响到农村经济建设成败的重要环节。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社会各领域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试从信息化与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竞争力、农业教育等的关系角度展开分析。一、信息化与农业技术进步信息技术是当今时代的高新技术之一,对社会各领域已经产生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已经成为新农业技术革命的先导;农业信息技术可以将现有单项农业技术综…  相似文献   

12.
农业技术经济学科的发展形势与研究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学科发展,这是关心和致力于本学科发展的人们共同关心的课题。2004年新年伊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室组织座谈会,邀请北京相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发表了很好的见解。在此特将本次座谈会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供关心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农业技术改进是晋绥边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措施。边区主要通过政府主导、群众供给、机关援助等路径,以开荒、兴修水利、精耕细作、选种、畜牧饲养等为主要内容,系统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绩效。以经验性为特征的农业技术改进反映了边区政府尊重群众经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构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构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夏恩君,顾焕章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其贡献份额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而技术进步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的形成,只有不断地产生技术创新才能促进技术进步速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一般来讲...  相似文献   

15.
陈少华 《中国农史》1999,18(4):102-105
在我国历史时期的各个阶段,农业文献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表现在古代,是传统农书的承继、传播,促进了传统农业的发展。近代“西学东渐”时期,国外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传播,主要是通过翻译外国农业文献、出版农业书刊;而后,随着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等各种事业的开展,近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由此产生、发展,其间各种农业教科书、科研专著、科普书刊等出版物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6.
贫困山区农业技术扩散速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给出两种农业技术扩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的基础上,以云南、贵州部分贫困山区的杂交玉米采用情况为例,通过模型分析了影响技术扩散速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技术在贫困山区扩散快慢由采用技术的经济效益、技术成果供给地的距离等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淮北地区农户的技术选择与扩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江苏省淮北地区农户对农业技术与服务的需求,新技术传播的途径以及农民文化素质对技术选择与扩散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技术经济学在我国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1)技术经济思想初期酝酿阶段(1956-1958),(2)农业技术经济研究起始阶段(1959-1966),(3)停顿阶段(1966-1977),(4)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复兴和学科建立阶段(1977-1983)。1983年10月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农业技术经济学术讨论会标志着农业技术经济学在我国已经形成。国家的两次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63-1972年,1978-1985年)直接推动了农业技术经济学在我国的形成,而农业枝术经济工作者团结合作和有效的学术交流则加快了学科建立的进程。全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在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指出,传统农业是贫穷而有效率的,打破传统农业的低水平均衡实现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就是要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即许多经济学家反复强调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系统的重要构成成分,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而且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决定了,有关科学技术的行为首先是一种经济行为。格里克斯对杂交玉米的推广和使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推论就是,技术进步不但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而且其本身也是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与其它生产行为没有区别,也是从各种实验结果中和理论预期中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一种来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平度市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工作是从1984年开始的,7年来,80%的乡镇开展了这项工作,共完成24个评价项目,先后有7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全国性刊物《农业技术经济》、《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省经管处编《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应用》和青岛市畜牧协会书刊上;10个研究课题获省级奖励。技术经济理论的开发应用,促进了全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