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补偿农业损失的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应对机制,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本文从农业保险历史发展角度上考察了政府介入问题,并总结了在政府主导作用下我国农业保险市场面临的问题,认为政府在农业保险市场中的功能定位应由主导作用向引导作用转型,更多的通过完善财税支持、全面加强监管、鼓励保险公司创新和提高农户农业保险认识等措施来引导农业保险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2.
微观层面的有效率运营是实现农业保险向宏观层面政府主导与微观层面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的模式转变的重点,建立有效的微观利益诱导机制以实现对微观参与主体的有效诱导是关键所在。现阶段,中国农业保险微观层面尚未构建系统的利益诱导机制,政府对农业保险的介入通过一些松散的干预措施得以实现,农业保险市场的运行主要依赖于财政补贴。农业保险存在财政补贴失效、交易成本巨大、法规缺失与监管不力、缺乏可持续性等效率困境。基于此,应该以实现效率均衡为核心,以需求和供给为主线设计农业保险微观利益诱导机制,推进农业保险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农业保险发展过程和资源配置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供需状况,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文章基于保险机构经营取向层面,运用农业保险排斥性理论对我国农业保险供需失衡原因进行了探究,并得出当前保险机构对农业保险需求有较强的排斥性,这对农业保险市场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理论上讲农村的保险市场应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由于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不成熟,导致农村保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借鉴与创新:构建新型农业保险制度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保险的特有属性表现为农业风险的高度关联性;农业保险中存在严重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农业保险的交易成本比较高。立足于农业保险的特有属性,并借鉴美、日、法三国农业保险的制度安排,构建和完善中国农业保险的制度体系应着重于下列几个方面大力发展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社,构建中国农业保险制度体系的基层组织;组建国家农业保险公司,是推动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专业性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其它商业保险公司和外资农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开发;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将是我国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形势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从绝对规模来看,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2009年全国农业保险签单保费134亿元,参保农户超过1.33亿户,农业保险支付赔款100亿元,约1970万户次的灾农得到保险补偿。  相似文献   

7.
美国农业保险政策新动向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农业保险政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构建了系统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在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框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通过分析美国农业保险政策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趋势,并对中美农业的产业基础和经营主体、政府的农业保险管理体制与实施机制、政府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农业保险的品种开发和风险保障水平进行比较,本研究认为我国应坚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属性,明晰政府对农业保险管理服务的职能和责任,拓展支持农业保险的领域和范围,并针对需求设计多层次的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8.
森林保险是提高林业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机制,是我国农业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森林保险市场与我国补贴机制的现状,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府财政压力、不平衡的补贴机制、险种单一、农户融资困难四个方面的困境,提出了出台林业专项法律法规、丰富森林保险产品种类、提高森林保险产品功能、建立科学的费率厘定方式、引导保险公司进行技术创新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表明,保险市场的不断壮大与保险中介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在对保险中介和保险市场效率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降低搜寻成本、改善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节约保险市场的参与成本等三方面具体论述保险中介促进保险市场效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编织农业安全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农业风险保障严重缺乏,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对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学术界多归于政府行为的缺失。本文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既有外在因素,如缺乏必要的法律、财税、行政等政策的有效长期支持;更有内在因素,农业保险特殊的技术障碍,农业保险供求结构失衡,农民购买力较低等。认真总结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市场,编织农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着承保额不足、基础服务不完善、经营区域划分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基于农业保险合作模式的效用分析,认为政府主导下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能够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农民三方积极性的有效的农业保险组织发展模式。为了保证这一合作模式的落实,本文从完善农业保险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农业保险通过改变农户生产行为,进而影响农业固碳效果的作用路径。方法 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种植业数据,构建有调节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净碳汇的作用机制。结果 (1)从总体来看,当前农业保险的发展抑制了农业固碳效果,具体表现为农业保险增加了农业碳排放,而对农业碳吸收没有显著影响;(2)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农业保险通过提升种植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净碳汇,二是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抑制农业净碳汇,但环境规制会削弱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净碳汇的抑制作用;(3)在异质性分析中,西部农业保险发展的农业固碳效果要好于东部,中部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固碳效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1)提高对专业化规模生产主体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以放大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促进作用;(2)设计绿色农业产品保险,引导农业生产者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减少一般机械投入对农业净碳汇产生的负向影响;(3)提高农业保险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配合程度,在发展农业保险的同时,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制度约束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农业保险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在制度层面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更高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管理体系还不健全;政策目标还不明确;财政补贴制度有待优化;农业保险产品不合需求;市场竞争规则尚未建立;风险保障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大灾风险分散制度仍不健全。基于此,本文提出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农业保险制度改革建议,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健全农业保险管理体系;明确农业保险政策目标;优化农业保险补贴制度;设计多元化农险产品体系;制定农业保险市场竞争规则;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14.
2012我国出台了《农业保险条例》,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是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主要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包括热带气旋、洪涝灾害等,这些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急需建立完善的巨灾损失风险分担机制。巨灾基金是分散巨灾风险的重要形式,国内部分地区,如:上海和浙江等地都建立农业政策性衣业保险巨灾基金。本文在分析广东农业风险的基础上探讨了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基金的规模测度,同时分析了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风险特征和我国地质灾害救助体制决定了保险是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利用保险学理论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分析可知地质灾害风险基本符合可保险条件,具有可保性。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地质灾害保险需求还是较大的,因而地质灾害保险市场是有发展前景的,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地质灾害保险供给不足,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地质灾害保险机制并将其纳入地质灾害补偿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发展多种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等方式实现特色农业。通过概述三仓镇的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和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在当地的实践调研经验,提出以下发展路径:完善契约关系与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支撑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农业生产流程;加快当地的信息平台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完善农业保险机制,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合理规划农地资源,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如何激发农户参与农业规模经营的积极性,是实现其与现代化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之一。本文以农地股份合作社为例,基于728户非社员农户样本,着重分析了信息传递、家庭养老保险对非社员农户入股决策的调节作用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家庭养老保险参与、政策信息、社员评价信息传递对非社员农户入股决策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其中,社员评价信息传递边际效应最高,对非社员农户的调节作用随传递信息内容等级的提高而提高。此外,信息传递对非农社员入股决策影响的边际调节效应递减。家庭养老保险对非农户社员入股决策的正向调节作用需要一定的信息传递为基础。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可针对特定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健全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参与农户评价;完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提高农户风险补偿预期。  相似文献   

18.
赵汴 《南方农村》2013,(1):45-49
道德风险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农业互助保险能较好地控制道德风险,有助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山市积极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稳定了农产品价格,帮助农户科学管理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推动了中山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有效控制道德风险,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始探索向农业互助保险模式转型,尝试独具特色的互助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但是还需要在法律环境、制度构建、风险控制和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农业互助保险体系的优化。本文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了优化中山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行情况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2003年底以来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为原则取得了重要成绩。这些成绩表现为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六种试点模式,经营农业保险的市场主体逐渐增多,农业保费收入迅速攀升。与此同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需要在制度层面上思考并解决许多问题,诸如保险公司的盈利空间需要多大,财政补贴保费的比例需要多高,行政力量的干预力度需要多强,巨灾风险化解机制如何建立,缺少法律保障的农业保险如何健康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农业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农业风险控制的重要方式是农业保险,政策的指导与引领农业保险良好发展的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从2004年到2013年,我国为支持农业保险的稳健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业保险政策执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面对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的新形势,完善和发展农业保险政策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农业保险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原因,提出我国农业保险政策长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